试论高职教育视阈中的师德、师能、师智与师艺(2)

时间:2020-11-09 12:51:4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论高职教育视阈中的师德、师能、师智与师艺



  二、 高职教育的师德、师能、师智与师艺

  高职教师的师德、师能、师智与师艺必须与高职教育相匹配。一个人的情操、能力、眼界、胸襟只有在与其职业岗位相匹配的情形下,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也才能胜任工作。志同道合讲究的是志趣的匹配,门当户对讲究的是地位的匹配,而适应岗位需要、吻合企业需求追求的则是心智、才能、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匹配。因此,高职教师应对自身在高职教育背景下的师德、师能、师智与师艺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我是谁?我从事着什么?我向哪里去?智者常说有为才有位,其实不仅如此,有为才有威、畏、偎、桅,有所作为才有威望,才感觉伟岸,才使人敬畏,让人可以依偎,自身也才有扬帆远航的桅杆。在高职教育的视中,有为体现在师德、师能、师智与师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上。
  1. 师德。人的德行之重要不言而喻。人之所以不是停留在“两足无羽”、“有耳垂”的动物称谓上,就是因为其社会性、德性使然。人初来乍到世间,双拳紧握,企图将权力、金钱、美色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到头来却撒手西去,唯有德性与口碑长留人们心间,这就是道德的力量。师德,在世风日下的环境里正面临着严峻考验。除了人的一般德性以外,高职教师的师德更强调:
  第一,爱岗敬业。这个岗与业,不只是校内教学的岗位与职业,还包括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和学生谋求的职业岗位及其岗位群。这个爱与敬,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事业心、责任感,把分内的事情做得出色,讲究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严谨治学,把每件事都认真做好:上好每一堂课、填好每一份表格、装订好每一份文件、校对好每一句文稿,更是要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发奋进取,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第二,教书育人。有名家说过,千万别让学生的技能超过他的品行。任何情况下,都别忘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为人处世。因此,高职教师不只是教书,更要教会学生除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德性品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科学方法、健康心态,使他们具备在社会中生活的素质,学会和练就在职业生活、公共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本领。

试论高职教育视阈中的师德、师能、师智与师艺


  第三,乐于合作。现代企业的发展,是在合作中讲究竞争的,同样,高职教师的自身发展也离不开合作,封闭、自锁、自私、自利、有损事业建树,所谓文人相轻贻害无穷。而且,高职院校特别强调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合作评价”。因此,乐于合作不仅是高职教师师德的题中之意,也是师能、师智与师艺不可或缺的要件。高职教师应在服务企业、帮助学生、协调同事中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本领。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教会学生累积丰沛的人脉,善于合作共事。
  2. 师能。高职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的能力内涵更为丰富。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创造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协调运筹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外,更侧重于:
  第一,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能力。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工学结合,高职专业课程的开发便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这就需要高职教师既对企业的工作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又对职业者的职业成长规律有清醒的把握,善于把真实的工作情境转化为真切的学习情境,并在边讲边练中发挥“能工巧匠”的优势。
  第二,基于“校企合作”的融通能力、服务能力。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又一显著的特征。是否具有与企业融通互动、交流合作的本领,是否具有为企业解决问题、服务企业需要的技能,是评价高职教师执教能力指标体系的核心要素。
  第三,基于“产学研用”的科研能力。高职教师应善于在产学结合中发掘来自生产第一线的真实项目、课题,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积极实验,提升把握规律、总结经验的科技研发、科技应用水平。
  第四,基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能力。高职院校师生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这根主轴。可以说,这是一条生命线。而这根主轴的轴心则是创新创业。高职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本事,才能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就业与创业指导。
  第五,基于“幸福指数”的心理调适能力。幸福的实质在于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愉悦,高职教师不仅自身需要培育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及其幸福感,更要帮助学生克服社会转型期的心灵脆弱与困境,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学会从不满足、不惬意、不顺眼、不高兴、不感恩、怨天尤人的畸形心理中解脱出来,在自立自强中扬起心灵的风帆。
  第六,基于“经典”的文化传承能力。时下新版读书无用论盛行,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尤为必要。由于对传统文化、中外文化的精髓知之甚少,高职教师迫切需要读些经典;为扩大知识面,高职教师应读些本专业、本学科以外的知识文本;高职教师还应读些高职理论书刊、形势与政策类的书籍。高职教师不仅自身需要“经典”武装,在校园文化及其系域文化建设中贡献力量,更要把“经典”传承给学生。
  第七,基于“社会生活”的引导能力。社会生活过程是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是丰富的,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和生活,必须使其具备社会生活的基本认知及其思维能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技术精湛的劳动者,更要培养具有当代社会文化底蕴的人。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包含把劳动者培养成国际的人、社会的人、组织的人所需的.文化取向及核心价值。”
  3. 师智。高职教师的智慧所在。这里所说的智慧,即上述大学元素中的大智,指的是准确而广博的见识。智慧与我们常说的聪明是有区别的,即:前者姓“大”、后者姓“小”;前者姓“高”、后者姓“矬”;前者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后者以灵感、顿悟为前提;前者常为厚道贤达之人所累积和运用,后者常为奸佞圆滑之人所典藏和发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教师所传授的不只是专业技术,还应传授在复杂环境中辨析判断的能力,所谓远见卓识,即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高职教师的智慧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求知探究的科学方法。朱熹说过,“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只有两件事:理会、践行”。高职教师的见多识广来自于博闻勤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用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获得教学或科研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