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时间:2020-11-09 14:45:1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作者:郭珂帆 周杨 董学成 许雁冰 曹艳阳

【摘要】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个人情绪、人际关系、家庭、学校四方面分析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留守儿童;心理
        引言
        2011年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按常住人口分,河南省总人口居全国第三位。而根据2007年大河网的报道,河南省留守儿童人数在全国名列第一。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隔代教育”等问题愈来愈多。因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1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分析
        以开封市杞县为例,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432份,样本回收率达96%,其中留守儿童占86.6%(包括189名男生,185名女生)。数据表明,留守儿童跟非留守儿童相比,在心理调节、人际交往、生活态度上均存在差别。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存在着行为孤僻、内心冷漠、自卑懦弱、自我封闭、易怒易等特征。因此,留守儿童存在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1.1 个人情绪因素分析
        据结果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缺乏沟通,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
        面对生活中的矛盾,有72%的留守儿童选择的是闷不吭声的处理态度,仅有10%的孩子选择向父母诉苦、16%的孩子采取其他方式发泄,有少数孩子甚至会冲动吵架斗殴。与调查的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胆怯自闭、不敢发泄、不善倾诉的特征更为明显,他们宁愿将矛盾憋在心里,也不愿与朋友或亲人倾诉。长此以往,他们内心的抑郁可能无法得到较好的排解,当矛盾积聚到他们难以承受的程度,便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
        当孩子感到伤心难过时,大多数孩子会选择和亲近的人倾诉或者通过自我调节来摆脱情绪,但是,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同时,孩子并不能科学的掌握自我调节方法,进而不能很好地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男生、女生面对父母外出务工也持有不同态度。在年龄不等的青少年群体中,一般而言,年龄越大,孩子对父母外出务工的行为越能表示理解。
        据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中只有78%的孩子明白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而女生中则有98%的人能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男生中仅有53%的孩子愿意父母外出打工,但希望其常回家看看;女生则有80%的人表示愿意父母外出务工,同时也希望父母常回来看看。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相比较于男生,女生对父母的依耐性更小、更懂事、更能体谅父母。这可能源于农村的特殊现实情况。据了解,农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挣得收入和在家务农(主要是种植业)取得收入,因此,每个农村家庭都需要能在家料理家务(洗衣做饭、饲养家禽)的家庭成员。而在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幼龄儿童比例相对较大的情况下,这个重担便落在了幼龄儿童中年龄较长的孩子身上。一般而言,长女承担此类任务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也让小女孩从小能明白父母的辛苦劳累,对于父母外出务工的行为也能表示理解。
        1.2 人际交往因素分析
        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范围主要有学校、家庭和社会。根据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的调查显示,67%的儿童喜欢交朋友,并且朋友挺多,而52%则认为他们的朋友只有几个。在这些被留守儿童列入“朋友”名单的同学中,并非所有人都是可以交心的,仅有41%的孩子称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三个或以上。可见,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而能主动与他人交往,当然,也存在着部分不愿意与他人谈心或是没有合适倾诉对象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中往往表现得比较安静。一旦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他们大多选择保持沉默或独自哭泣。这些孩子由于缺乏沟通与交流,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得比较孤僻,成绩也一般不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不良的原因主要是他们长期与父母处于分离的状态因而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连续发展观强调,早期的亲子依恋关系会影响到今后所有的关系。而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愿意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从小就与父母分离,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1.3 家庭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大多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的少年儿童,其中85%的监护主体是(外)祖父母,47%是单亲;13%是年纪稍长的哥嫂或叔伯亲戚;另有2%的留守儿童无监护人。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一旦经济条件允许,大量在外务工者都会努力把孩子带去自己打工的城市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这些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看重。然而,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在选择未来人生道路的问题上,仅有33%的孩子表示了对大学的向往,对九年义务教育后继续在学校读书深造的渴望。相反,有67%的孩子表示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就想出去打工,不想再继续读书。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一方面,客观经济条件。大多数农村家庭有不止一个孩子。在这么多兄弟姐妹的情况下,很多家庭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另一方面,传统思想限制。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长兄如父”的观念,很多长子、长女往往面临辍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