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史进程及后现代主义千浅论

时间:2020-11-10 10:23:1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现代文明史进程及后现代主义千浅论

  现代化工业社会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必经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空关系下,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人们走上工业化、现代化之路径不同,其所达到的现代化文明程度也不同。总体而言,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或第一工业革命开始的。到现在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这500年的现代文明史又分成三个阶段:

现代文明史进程及后现代主义千浅论

  一 小工业阶段(手工业时代)

  这个历史阶段在欧洲少数国家开始,主要是西欧和北欧的部分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等。这个阶段是这些国家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这在少数国家内部开始的现代化进程还很少影响到世界远处的其他国家,如印度。中国的手工业其实要早于欧洲,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未影响到欧亚大陆的其它国家。

  二 机器大工业阶段

  这时期,以电的发现和使用为断代,一方面是少数发达工业国家生产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世界其他不发达国家日益变成工业国家的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广而言之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伴随着工业国家的资本输出,不发达国家也逐渐变成了工业化国家的殖民地。在此殖民地国家看到工业化的强势和好处,希望自己也实现工业化。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压迫等原因,殖民地国家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可能。比如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奋斗历史就表明了这一点。中国不能实现工业化不是中国人的智力比西方人差,而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压迫,特别是文化与艺术的整体落后,再者他们也不希望中国实现工业化。

  三 后现代的知识经济阶段

  即二次大战之后,电子信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方发达工业国开始进入后现代的知识经济阶段。在这些发达国家中经济模式开始进行调整,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低的大工业生产正在让位于省时、省力、经济效益高的知识经济。与此同时,发达工业国将大工业生产线转让给第三世界国家,又赚得巨大利润。在这个第三阶段,不发达国家第一次获得了实现工业化的可能。但是,这个工业化不可能彻底改变这些国家的相对落后状态和局面。因为这只是发达国家为向后现代社会前进而让出来的一个空间而已。

  四 我们的目标应是知识经济的后现代化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中国作为非工业化国家,在目前形势下,即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讨论自己现代化的问题时,绝不能只看到工业化的客观好处,盲目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业化进程,忘记了或者忽略了工业化与后现代知识经济的相对差别和未来背景。这样做的结果,我们虽然可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但是未来几十年仍然改变不了落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的状况。因为,在我们为实现工业化而高兴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又前迈了一大步,实现了知识经济的后现代化。因此,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实现工业化是战术目标,我们的战略目标也应该是实现知识经济的后现代化。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没有完全进入后现代社会的时候,我们在高端的科技领域与他们并未落后太多,还有机会赶上这一班车,与发达国家同时进入后现代社会。这就像19世纪日本进入现代化的历史一样。如果我们社会科学界没有这个超前意识,仍按部就班只搞现代化,那么将来也只能成为发达国家生产线的倾销市场,后现代的美好情景又将与我们无缘了。

  五 对现代化的认识

  对现代化的认识有两种。一个是从先进性来认识,凡是先进的就是现代的。另一个认识认为现代化有其特定的时代内涵和知识内涵。前一个认识具有群众性,但是不具有科学性。而对于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和知识内涵,在我国大多数人还是模糊的,甚至相关的行政领导和学者专家也是这样。因此在讨论现代化问题时,第一个要讨论的就是:什么才是现代化?

  所谓“现代化”就是在文艺复兴以后(时间),以机械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知识内涵)所表现的生产力水平和所带来的社会生活状况(即资本主义社会)。 从这里可以看到,现代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技术内容,就是机械论科学和生产线式的大工业生产。另一个是社会生活方式,即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不给予特殊的说明,简单地说什么建设现代化,那么,这个现代化的内容就是机械论的技术和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现在,我国党和国家的领导已经说明,我们不能要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而要保持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即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这表明我们已经对现代化做了一个限制说明。现在我们所要说明的是,只有这样的限制是不够的。因为机械论的技术和生产线式的大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结果必定是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的。如果我们只强调上面的一个限制,那么我们将会与我们自己制造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发生矛盾。其实我们现在已经陷入了这个矛盾之中。解决的办法,除了在战术上强调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外,在战略上必须要把机械论的生产技术改变为后现代的系统论的生产技术。这是需要社会科学和基础科学的专家学者们首先在思想与观念上重视和改变的。

  六 我国与发达国家对“现代化”的不同态度

  发达国家是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中国是当下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发达国家的学者正在研究现代化的缺点并寻找走向后现代化的道路。而中国是在宣传现代化的优点,迫不及待地希望早日实现现代化。我们国家的发展方针是,一在客观上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个是在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关系中赶上或超过这些国家。前面所说的我国的情况不加以修正的话只能达到第一个目的,而不可能达到第二个目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原理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跳过任何一个阶段,因此,现代化这个阶段我们是一定要走的。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前一个社会形态处于落后状态时,在下一个社会形态里有可能变成先进国家。日本就是这样的例子,我们希望我国也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和道路,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已经不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了,必须把后现代化作为我们的目标。即我们的目标不是现代化,而是后现代化。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现在要做的是加强对机械论现代科学的批判,开阔中国人的思想维度,使中国人认识到现代化并不是那么十全十美的,还有比现代科学技术更好的科学技术(后现代科学技术)。

  七 对文化发展的觉悟决定着前行的力度和久远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五千年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所处的方位。在世界的横轴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全球化时代确立自身的坐标。在历史的纵轴上,一种伟大的文化历经盛衰荣辱的磨难,在复兴之路上正扬帆起航。

  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

  中国文化发展必须面对这样的考题——一面是加入WTO以后势必放开的国内文化市场,一面是我国文化单位与国外文化企业的悬殊实力;一面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强烈,一面是国有文化单位活力不足;一面是中国在经济、外交上重返世界舞台中央,一面是西方世界带着“有色眼镜”妖魔化中国,继而产生了许多所谓的中国的现当代艺术。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弘扬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振兴13亿人血脉相连的中国文化,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文明古国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投身讴歌时代的文艺创造活动;都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反映人民心声;都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拓文艺的新天地;都要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进入了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它标志着资本主义主要制度形式的彻底完成。自由经济高度完善,商业资本国际化,福利制度和物质极大的丰富在技术上消除了贫困,物质流通和信息传播渗透到了所有空间,大都市化的发展最终消除了城乡差别,然而这种高速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也给人们带来了空虚与彷徨。在法国的“五月风暴”之后,哲学界和艺术界的思想者们开始了行动,欧洲产生了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既是当代全球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诸多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了一部分思想前卫的西方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官僚政治秩序的强烈不满,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给人的尊严所带来推残的严厉控诉,对现代科学进步所带来的实际成就的深重忧虑,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基础之可靠性的深刻怀疑。它以反科学、反理性、反民主、反知识、反社会、反文化等等方式,来展示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文化矛盾。它通过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在精神创造力上的整体衰竭,来宣告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必然衰落。以否定传统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的方式来呼唤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与其他社会思潮一样,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一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对个体生存方式与生产活动的强制。

  马克思先生当年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时候曾经特别提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强制,揭示过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扮演的劳动力商品,即创造剩余价值的角色。马克思说:“‘机械发明’,它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改变,因此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历史链条梯次发展的最终驱动力量,它的任何变革和进步,都会促使生产结构、消费结构的革命性变化,都会导致社会上层建筑的深刻嬗变,从而引起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知识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的关联性变化,最后,又都归结为文明和文化的更新,并以综合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其更适合于生产方式的变化。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社会个体尤其是无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一直具有一种强制性。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和人们思想水平的提升,这种强制不仅没有得到松驰,而且有越来越强化的趋势。今天的社会个体,尤其是无产阶级不仅越来越依附于劳动对象,越来越受制于大规模的社会生产过程,而且在其劳动之余,仍然越来越受制于各种国家机器的强制性影响。统治阶级(资产阶级)通过对国家机器的操纵,全面地控制了所有社会个体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和生活待遇。个体的生存方式与工作方式完全地被纳入了固定的程式之中。自由不仅意味着没有闲余的时间,而且意味着没有可以自由地即不受他人干扰地消费闲余时间的空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当代的发展,虽为社会个体或无产阶级争取到了一定的空闲时间,但是他们为此丢失了全部私人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异化。

  二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在传统上受人尊重的人文学科和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威胁。

  生活方式的演变使得一部分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创作理想和艺术目标发生了重大偏离,并使他们对西方传统文化的信仰和信任发生了根本动摇。现代艺术家和人文学者对自身前途的忧虑,又导致对整个西方文化之前途的忧虑。由于他们找不到消除当代科学技术对于人文学科和艺术生存与发展之威胁的途径,它导致了当代西方文化在整体上的衰落。艺术家们和思想家们的创作活动越来越丧失了自主性和自由性。个体越来越受制于外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作品和成果越来越趋于时间化,时尚化,商业化,世俗化。作者、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日益疏离和陌生化。另一方面,它又要同诸媒体阐述观念和顾及读者市场。面对着传媒系统中之各种新闻、拍卖信息和传闻的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艺术家们和思想家们已经远远地把对事物真相(真理)的关切抛在了脑后。因为“事物的真相”成为越来越难以驾御的东西,越来越成媒体的“产品”和“赢利手段”。传媒系统成了一个最为庞大的造谣中心和商业的傀儡。正象学者们的职责在于不断地制造出真理一样,媒体的职责在于不断地杜撰出新闻(新奇之闻),以迎合受众的各种需要。整个传媒行业的兴盛最明显地衬托出了某些人文学科的衰落或不景气。然而有责任感的学者在反思,这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得以在西方社会兴起的一个基本的文化背景。

  三 西方反理性主义文化的发展导致主体尊严的丧失和人的价值的失落。

  一些具有反传统色彩的现代哲学家,如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德里达在批判罗各斯中心标准,抨击尼采的超人思想。他们认为“道德”、“理想”、“理性”都是一些被西方传统文化,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尤其是西方社会进入近代文明之后,“人“被人为地拨高的了。到了现代以后,这一切都已经蜕变成为现代人兜售其个人私货,掩盖其个人欲望,渲泄(放纵或释放)其个人情绪(欲)的托辞。如弗洛伊德视文明为原欲的升华,合法化或合理化。这些具有反传统色彩的现代哲学家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的批判和否定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他们没有为西方文化给出一个光明的前景。后现代主义则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首当其冲地将课题定位在哲学的基本理论上,提出超越主客二分论。

  四 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还表现为知识分子的角色、职责、地位和存在价值的危机。

  自从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以来,追求真理,实现知识的价值一直是知识分子的神圣职责。但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或工业化过程中,科学和理性日益强化着它们的个性功能,而弱化了对社会现实,对自身的批判性功能。现代理性和科学实际造就的一切也不断地偏离了知识分子预设的理想目标,使知识分子对科学、理性和真理产生了怀疑。由于发现了“真理”背后的操纵者,由于“真理”主要的不再是一个事实问题而是一个价值问题,由于“真理”日益成为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由于“真理”日益具有类似于时尚商品那样的时效性,一部分知识分子不再愿意为“真理”而战。由于实证科学不再迷人,理性不再崇高,“真理”不再神圣,他们对文本世界和话语世界的解释和说明变成了一场自娱性随意性的游戏。那种把一切都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为统一的科学目标而奋斗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受到了他们的唾弃。结果,西方知识分子不再自视为社会中一类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物,他们心甘情愿地被社会,被他者所同化,所“溶化”。随着知识分子之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和模糊化,他们的工作和职责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果是,经典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即作为“社会良心”,以“社会正义”、“公正”、“普遍真理”的维护者和追求者自称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正在消声匿迹。 五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活动已经全面地扩张到了文化领域。

  现代文化工业的兴起使得文化生产,精神生产全面地商业化了。一方面,在今天,连高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艺术精英、思想精英等等都可以“批量生产”了,新的思想家,新的艺术家一次又一次地“被大批量地制造出来”。另一方面,艺术家们和思想家们的艺术创作和精神创作比以往更多地受制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艺术创作和精神创作活动被强行纳入到了一定的程式之中。随着艺术与非艺术,学术与非学术,艺术与生活、理论与生活,艺术品与商品界限的日益消失,艺术、学术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活动正日益受到生活化、平庸化的处置。所有的文化行为首先被当作也要求被当作是一种商业行为。艺术活动、精神创作活动首先被要求遵循的是商品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科学活动、学术活动、艺术活动和其他精神创造活动都已经丧失了传统的价值意蕴和社会地位。科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于某种特殊精神财富的探索者和创造者,而成了为填补人们的空虚而进行批量生产中的商品化的特殊生意人或工匠。成了迎合社会中各色人等之特殊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的可怜小丑。中国当下的文化活动也基本上是在追随这一状态。

【现代文明史进程及后现代主义千浅论】相关文章:

1.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理论研究文化论文

2.高三议论文:浅论现代大学生

3.浅谈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内容的论文

4.浅论电化学腐蚀工艺及原理研究

5.浅谈儒家中庸哲学及现代意义

6.浅论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论文

7.浅论企业库存管理

8.浅论世界的哲学态度

9.谈谈现代薪酬管理要点及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