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穿刺的几点技巧

时间:2020-11-12 12:16:2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静脉穿刺的几点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立足岗位特点,现总结了几点技巧。
        1血管的选择
        静脉穿刺常选用肘部浅静脉,及腕部、手背、足背部浅静脉。对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且一根血管的同一部位不能连续使用(抢救例外)。血管的选择确定是穿刺成功的前提,当遇到血管状况不良的患者,一定要耐心细致认真的寻找血管。血管选择确定的原则是做到“心中有数”,即对欲穿刺血管的位置、方向、深浅、活动度等了如指掌,争取一次成功。千万不可做试验性穿刺,否则针一刺进皮肤就出现盲目感,容易失败,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血管的选择决定穿刺的成败。
        2穿刺前的握拳方法
        穿刺前握拳是输液的常规方法,多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资料认为,采用背隆掌空握杯状手和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此法利用术者左手握住病人穿刺手的手指,使病人手指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克服病人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又可使血管显露,易于固定。
        3穿刺的方法
        3.1将手背以桡侧至尺侧三条静脉依次分为a.b.c静脉组,对穿刺部位疼痛进行比较,三组全部采用针头在静脉正上方斜行快速穿刺法,结果显示三组有显著差异,靠近尺侧的C组穿刺时疼痛最轻,而靠近A组疼痛最明显,这可能与神经分布,皮肤松弛及张力有关。
        3.2对于穿刺的角度,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皮肤血管神经及皮肤结构特点有关。
        3.3对于长期输液、血管条件较差、穿刺困难病人,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法,其优点是回血好,滴数不受控制,不影响血流,可弥补指掌关节向心穿刺不易固定的缺点。采用此法必须选用手足背血管,而不应选择手指、足趾向上上的小静脉,因此处无交通支,逆行穿刺将造成血液淤积,使穿刺失败。
        4几种特殊患者的静脉穿刺
        4.1水肿患者的静脉穿刺:临床上此类患者不少,此类患者因血管前水肿组织所掩盖,不易看到和扪到,穿刺很易造成失误。遇到这种患者,注射前科先将肢体抬高,用手指沿血管解剖部位压迫片刻,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使血管暴露后立即消毒正中进针,可不用止血带。
        4.2末梢循环差的患者的静脉穿刺:末梢循环差的血管表现为收缩和扩张功能低下,血管不充盈,通透性增强,往往只能隐约看到浅蓝色的血管走向。
此时在静脉近心端扎紧止血带再向静脉回流方向充分捱压血流或用一些物理刺激,如拍打局部或热敷等,使局部静脉暂时充盈暴露,采取正面挑起进针,使血管上下分离,也可用二度进针法,即刺入静脉见回血后,暂不放松止血带,缓慢注入少量药液,使血管内压增大二扩张,再度进针,直至适宜深度,这类血管的穿刺往往没有回血,因此,穿刺时要细心体会,才能觉察到针头进入血管的落空感,如未察觉到,可挤压血管的近心端也许可见少量回血,以判断穿刺成功。
        4.3消瘦或血管硬化患者的静脉穿刺:患者皮下脂肪少,静脉明显暴露,但很粗硬且管腔狭窄,弹性也差,易滑动,不易固定(此类血管一般不选用)。穿刺时因管壁增厚,针尖不易刺入官腔,穿刺时可感到血管坚韧如绳索状。穿刺时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分别固定血管上下端或用左手把血管两旁的皮肤拉紧固定血管。穿刺时针尖应在血管的上方向下压迫,进针角度为30°,进针要快而稳,见血后放平针体,再慢慢进入血管少许并固定即可。       4.4肥胖患者的静脉穿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静脉细且位置较深,不显露,有的用止血带后仍不明显,无法看清静脉。手指摸时静脉较固定不易滑动,有饱满感,多采用正中进针,与皮肤成30-40°角刺入,待回血时将角度减少,再向血管进针少许。
        4.5瘫痪病人的静脉穿刺 宜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因其肢体固定易于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肢的活动,还可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5静脉输液液体外渗补救方法
        静脉穿刺输液时由于操作不当,针尖的斜面一小部分位于血管外,或因病人肢体活动幅度过大,会出现液体外渗现象。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于拔出针头重新穿刺,而应首先选用下面两种补救方法。
        5.1关紧输液器上的调节器,扎紧止血带,将针头顺着静脉向前稍微进一下,观察片刻,若液体滴数正常且不再外渗,则表明已补救成功。
        5.2有回血,但有少量渗液,可将针柄翻转过来从右边调到左边,使针尖斜面向下贴于血管壁,也可使液体不再外渗。
        6穿破后的补救方法
        对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先以指重压1s左右,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认为此法特别适用于婴幼儿、老年人和不易寻找血管的患者。对此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还应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在作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