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九年级数学新教材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0-11-13 10:14:0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谈九年级数学新教材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摘 要】:新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要求轻松学数学。数学新教材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开放新思维 数学教学
        数学新教材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笔者任教了初三年级的数学课,一年来的实践学到了新理论,进行了新探索,带来了新感受,尤其是新教材对学生开放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一、开放性思维的类型及认识
        开放性数学思维是相对于传统题目的思维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开放(条件在不断变化的)、结论开放(多种结论或无固定结论)、策略开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的数学题思维,它含有较多的未知要素,通常是不定向的思维。
        1、条件开放性题的思维
        条件开放题是指:在满足题意结论下,条件可以补充或配置,关键是分析结论的主体是什么?受到什么限制?如何选择?寻求条件的多样性。
        2、结论开放题
        结论开放题是指:在满足题意的条件下,结论是不唯一的。关键是构建某个结论时,有哪些不同形式?有哪些不同方法?寻求结论的多样性。
        3、策略开放题
        策略开放题是指:题意的条件和结论都明确,但是,从条件到结论的过程可以有不同方法,需要设计多种方案,寻求过程的多样性。
        二、开放性思维的作用
        1、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放性知识无论是从知识的广度还是知识的深度,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没有大胆的想象就没有伟大的光明”。充分感知实物模型,易于培养空间想象力;对开放知识的条件或结论做出假设,并一步一步推导出导致这种结果(或可能性)的必备条件,有助于培养推理想象力和假设想象力。
        三、教材对开放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首先,在编排特点上新教材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为学生的开放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中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为开放教学提供了平台,成为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和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比如:九年级下册教材第31页例2,布袋里摸球求概率,全班同学都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这次教学活动,学习效果非常好。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学习素材。
        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有助于发展数学与现实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开放思维把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九年级上册教材第116页的例3,既可以用平面镜根据科学光学中的反射定律和数学相似三角形求树高,又可以用阳光投影及相似三角形知识求树高,它把劳技课、实验课的动手能力、鉴赏能力结合起来,与生活中方案设计紧密联系。
        3、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思维训练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比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合作学习”、“做一做”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通过归纳法则和定理、描述概念等,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借助章后回顾与思考、目标与评定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的开放性思维。
        4、重视开放性思维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教科书对新知识的学习,都由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对一个一个问题探讨,应用开放性思维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了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
        其次,开放性数学题的设计策略。
        1、把常规题改编为开放性题。
        常规题一般是指传统书本上或资料上的封闭性题目,新教材从它的条件、问题或策略入手,改编成开放性题。
        (1)一题多变
        开放性数学题,对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个思考方向,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一题多变。九年级上册教材第61页有这样一题:经过一个点可以作几个圆?经过两个点呢?经过三个点呢?学生积极思考,答案多样;教材第13页“作业题第5题”对这个题目作了如下变化:平面上有4个点,它们不在同一直线上,但有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问过其中三个点,可以作出几个圆?而同步练习上,也有变式练习:平面上有四个点,过其中三个点作圆,问共能作几个?学生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就能深层次地掌握。
        一题多变可以使学生弄清知识间的来龙去脉,给出一些条件或问题,要求学生补充相应问题。例:如图,D、E是三角形ABC中BC边上的两点,AD=AE,要证明△ABE≌△ACD,还应补充一个什么条件?试补充6个不同的条件,使每一个条件都能证明△ABE≌△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