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内外社会惰性研究综述(3)

时间:2018-05-06 我要投稿

  简而言之,已有研究发现了很多变量对社会惰性会产生影响,例如:环境、团队管理、合作者表现期待、潜在评估、任务意义和文化。这些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群体努力模型(CEM)。

  5.简要述评

  总的来说,目前社会惰性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惰性的概念界定,社会惰性的形成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上。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5.1 已有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并非完全一致,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社会惰性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结论存在较大分歧。例如,研究者普遍认为社会惰性的发生与群体情境有着密切关系,也有研究者认为社会惰性的发生与个体是否意识到社会惰性行为存在有关。另外,社会惰性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效应与评定个体绩效的方式有密切关系。同时,社会惰性与相关结果变量可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更可能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有必要开展。
  5.2 研究方法有待突破
  目前,大多数社会惰性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室实验法,而且大部分社会惰性行为是在一种受限制或约束的条件下诱发的。同时,如何准确测量社会惰性和个人努力程度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另外,在研究方法上,应该强化纵向研究及多特质-多方法的研究范式。目前,社会惰性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存在的许多分歧与目前广泛采用的横向研究范式有较大关系。只有进行更多长期的纵向研究,才能有效解决上述分歧,真正了解社会惰性的本质。
  5.3 社会惰性理论的跨文化研究不够
  目前,大多数社会惰性的研究都是以欧美文化为背景开展的,在这种情况下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如果直接应用于其它文化背景,就会有相当大的风险。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社会惰性的跨文化研究。因为这些研究成果可能会因研究的不同文化背景、具体情境或被试的不同而产生不一致。

上一页  [1] [2] 

试析内外社会惰性研究综述(3)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