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景公之死谈中医内科急症的诊治

时间:2020-11-13 17:50:2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从晋景公之死谈中医内科急症的诊治

       《医古文》教材《秦医缓和》(选自《左传》)一文中对于晋国国君晋景公的死有如下记载:“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据文中记载,晋景公被大恶鬼惊吓,之后病了很久。到了六月麦子熟时想吃新麦,厨子给他做好了,刚要吃,突然腹胀,上厕所去,便死了。对于“陷而卒”古人有过错误的解释,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医学。.到了清代,曹禾在其所著的《左氏膏肓之疾解》中引了《内经》、《难经》,说:“晋侯之病,殆即居脐下伏梁而内脓已成者,故达之已不及,攻之决不可,后必腹中胀急,如厕切按,致脓血陷溃而暴脱耳。”按曹氏的说法,晋景公的病,是肠道脓肿,属于外科急腹症。他的这种怀疑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的诊断是不能成立的。首先,肠道脓肿大都在直肠,即使在上位,用手在外部“切按”,也不能把脓肿按破而致“脓血陷溃”,因为还隔着腹肌、大网膜等组织,此外,肠管还是游动的。其次,即使真能把肠管脓肿按破而致“脓血陷溃”,也就是今天说的肠穿孔;肠穿孔是不会立即死人的。段逸山等编著的《医古文》教学参考书中说:“‘陷’似当释为气陷之陷,较为符合情理。”个人认为,这是正确的认识。
        晋景公“气陷”而死,是祖国医学急症中的脱证。脱证系内科疾病的变证,属于急象,又分阴脱、阳脱和阴阳俱脱。根据《左传》中“张,如厕,陷而卒”的描述,景公当时该有上腹部胀痛,恶心,欲吐等胃肠道症状。同时应该还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胸闷气短等症状。由于被胃肠道症状所掩盖,后面的症状《左传》中没有记载。有了上述症状,就是阳脱。人在上厕所工夫就死亡,医学称为猝死。世间因病而猝死的,只有一种:心脏病。心脏病中猝死的,病因大都是心肌梗塞,今天叫心脏性猝死。心病而致死,属于心系疾病,中医叫“心痛”,古典医籍有很多记载。《素问·缪刺论》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灵枢·厥病篇》把迅速死亡的称为“真心痛”,记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对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内经》中也有明确记载。《素问·厥论》:“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又《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
”又《举痛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本证的病因,《素问·举痛论》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脉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我们可以认为,本证与寒凝、气滞、血瘀等有关,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到了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称本证为“胸痹”,症状也比《内经》描写得更为具体明确,有胸背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咳唾、短气不足以息、胸满、气塞、不得卧、胁下逆抢心等症状。对于本病的治疗,古代有针灸、药物等疗法。景公这种阳脱,古代有“参附汤”合“生麦散”等,以回阳救逆。到了现代,为了便于急性病的'救治,中药的剂型也做出了改革,有了针剂,如“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降低了“真心痛”病人的死亡率。       现在的问题是,中医内科医生临床所见的急危重症不多,大多数急危重症都到了西医医院。像景公的阳脱证,本来就属于内科疾病的变证;他因腹胀而死于厕所,这种症状更容易被大多数医生所忽略。上面所引的《内经》和《金匮要略》对于心痛的记述,值得我们注意。《素问·厥论》中的“心痛引喉”,《脏气法时论》中的“胁支满,胁下痛”,《举痛论》中的“心下鼓”,以及《金匮要略》中的不得卧、胁下逆抢心等,都说明了“真心痛”的症状,不只是心痛。临床中有很多心绞痛的症状不是我们一些书本里所描写的“典型心绞痛发作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觉,……”。很多心绞痛是不典型的。如,有的先是头痛,有的先是牙痛,有的先是咽喉不适或疼痛。这些非典型的心绞痛,大都病势凶险,死亡率极高。像景公这种腹胀的冠心病,约三分之一心绞痛的病人伴有这种胃肠道症状。按现代医学理论,以上症状的产生,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景公腹胀而到厕所去,走路和大便,都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心肌缺血骤然加重,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中医所说的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致阳气暴脱。
        晋景公的病,告诉我们今天的中医医生,对于“真心痛”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两条腿走路。既要知道“真心痛”在中医是什么病,又要知道在西医是什么病。遇到这类病人我们要及时让他们做些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化验等,不能单靠我们的望闻问切。
        二、一旦确诊,决不能墨守陈规,泥古不化。还按照老方子,什么“参附汤”,什么“生脉散”。药还没下锅,病人已经没了。即使用中药,也要用针剂。缓解后再考虑用汤剂或散剂、丸剂等。
        三、像景公这样的猝死,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作为内科中医医生,要学习和掌握心脏复苏抢救的知识和技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 考 文 献
[1]《医古文》.(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年版)《秦医缓和》.
[2]《医古文》.(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年版)《秦医缓和》。
[3]《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几种常见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心系疾病·心痛》.
[4]《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循环系统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从晋景公之死谈中医内科急症的诊治】相关文章:

1.谈从哲学中学会生活

2.从哲学的超越性谈改革和发展

3.中医内科学教学创新与实践初探的论文

4.从民法理论角度谈婚姻登记的性质

5.从思维方式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6.从哲学角度谈化学中的德育生长点

7.从科学哲学学科的发展谈技术哲学学科的进路

8.从毕业生的现状谈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9.谈从微观经济学案例看传媒的需求价格弹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