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欣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3-02-20 01:30:1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艺术欣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找准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点,渗透进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欣赏,能让学生既获得语文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语文教学  艺术欣赏  美育  渗透  结合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于语文素养,《标准》明确的指出了几个方面的素质。其中包括:1、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2、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底蕴,较高的文化品位。3、具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4、具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思维品质。5、积极吸收人类先进文化,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在这里,《标准》重点把“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放在了首位,要求在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要关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又能感觉到美的语言、美的事物、美的色彩、美的价格、从而受到美的熏陶,逐步培养起审美能力,可见语文的教学中间已不可避免地渗透了艺术欣赏的元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艺术欣赏的价值?
        首先,要区分语文教学中的艺术欣赏和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欣赏,二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语文教学中涉及的艺术领域除文学外,还有其他方面如建筑、绘画、音乐都不是直观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而是通过语言文字间接的、概括的展现出文字作者的审美欣赏结果。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的艺术欣赏其实是艺术美的“再创作的再创作”。它要以直接的艺术欣赏能力为基础,以解读语言文字为中介,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把文字作者笔下的艺术品还原,更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对艺术品进行再创作。也就是说它不仅要求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的层面去认识文字作者的审美欣赏结果,还要求学生以直接的艺术欣赏能力为基础,把自己的直接审美欣赏结果与之比较,从而认识艺术品的审美特征,在比较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而艺术鉴赏能力是一种经过培训而得到的欣赏艺术作品和自然景物的能力,是对一种复杂的视觉或听觉构图以及它们的深奥的意义的整体把握能力,它是一种审美鉴赏的技能和能力,是一种认识性的能力,是一咱通过训练而得到的操作性能力,最终目的却是要帮助学生获得一种默契的知识的无法说清的诀窍,它是一种认知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同艺术样式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基础知识的规律,进而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去欣赏具体的艺术作品。
        其次,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是从知(认识活动)、意(道德活动)、情(情感活动)三个方面,通过审美体验这个心理中介,来影响人的心灵的。“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决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首先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所以,鉴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社会效应。
        (1)树立正确的鉴赏态度
        文学鉴赏活动是一项审美活动,因此它要求鉴赏者以审美的态度去欣赏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受到健康、典雅的艺术熏陶,才能具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有这样的语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躺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向上的春天,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2)重视语言的鉴赏品味
        文学作品的语言丰富多彩、优美动人。文学作品的语言精妙含蓄,耐人寻味,由语言品深入下去,才能对作品意象进行探讨。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虽然很浅显,但是如果最根本的没有弄好,任何高妙的话都谈到。”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轻音乐加深了诗人对异国母校的眷恋之情。
        (3)重视作品的情感鉴赏
        审美是客观形象与主观感觉的统一,对作品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读者总是根据自己的观点立场、生活经验、审美情感对作品的形象进行诠释和评判的。因此允许在进行文学鉴赏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对于活跃学生的思想、开发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都不无裨益。再者鉴赏活动要求鉴赏都全身心沉浸其中,进入角色,进入意境,与作家同喜怒共哀乐。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挚热的情感,要有对真、善、美发自内心的热爱,要有对假、恶、丑的愤怒,那么,他就会感染学生。如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通过对剧本的了解和研读,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正确评价了屈原和婵娟,并随剧情的发展而融入自己的感情。
        第三,音乐欣赏
        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它的美是通过音乐所组成的形象,以节奏、旋律、和声和复合声组成的音乐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语文教学中的音乐欣赏,面对的不是优美的音乐,而是抽象的文字。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涉及音乐的课文,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感觉力。如2006年青年歌手大赛中民族唱法金奖得主刘和刚的一曲荡气回肠的《父亲》震撼了音乐界。在亲情的主题下,优美、深沉的旋律,充满激情的歌声,真切动人的摄影画面,以及措词优美,打动人心的歌词:“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结合朱自清的《背影》,两位父亲的形象赫然而立,虽然是两位父亲处于不同时代,但他们对儿子的爱却是一致的。
        第四,舞蹈欣赏
        舞蹈是动态的表情或表现形式。它是以规范化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现人的感情。它的最大特点是:虚拟性和抒情性。它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而文字却给人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在讲《安赛腰鼓》这篇课文时,不妨给学生放段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在授课前对安赛腰鼓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然后借助作者的生动描,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第五,美术欣赏
        美术是静态的艺术。它能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人和物的具体外貌形状,生动直观出来。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总体介绍图画美的四个表现:讲究亭台轩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从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来具体说明,在联系到美术画的不对称表现出的自然之趣。作者想要说的是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同样也是为了表现自然之趣。而《故宫博物院》可介绍宫殿那高大的建筑、富丽的装饰,是为了造成一种崇高、威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三大殿和三宫六院的布局,是为了突出封建礼制和等级的森严。
        总之,语文学科中有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师在落实“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审美能力”的目的时,不能只注重从文学作品中去发掘美育因素,还要善于发现其它艺术形式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找准结合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文、图、音、像等综合的教学方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加艺术所带来的美感体验,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途径来学习,并结合学科实际,探讨一条语文教育中渗透美育的新途径。

【试论艺术欣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在终身体育中的作用08-09

试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5-06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05-06

试论体育教学在中等职业素质教育中的作用05-10

浅析小纸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08-02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06-13

试论高校散打教学中的表象训练08-10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05-22

试论体育游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