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激趣巧导入 打造高效的政治课堂

时间:2023-02-20 04:17: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设疑激趣巧导入 打造高效的政治课堂

摘要:一堂好的政治课是由导入、新授、巩固练习、达标测试、布置作业等几个有效环节组成的,而导入新课在整节课堂教学中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讲述故事导入法、课堂实践活动导入法、学生讨论导入法、悬念设疑导入法等有效的导入方法,循序渐进的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
关键词:导入新课 故事 课堂实践 学生讨论
        一堂好的政治课是由导入、新授、巩固练习、达标测试、布置作业等几个有效环节组成的,而导入新课在整节课堂教学中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良好的艺术性导入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兴趣,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铺平道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新课导入这一关键性环节,通过各种巧妙的艺术性手段和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知识学习的大门,使学生能够兴趣盎然,为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讲述故事导入法
        同学们所知道的许多神话、传说、典故、名人佚事、科学趣事等无不与教材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学生是极富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我们可借用这些作为进行新课引入的良好素材。例如,讲授“人类社会的产生”时,可以先讲“女娲土造人”、“亚当与夏娃”等神话故事,然后提出“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再讲述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就会把学生从神话引向科学,从谬误导向真理;在讲授“发展地看问题”时,可以先让一名学生讲述语文课中学过的《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当学生讲完故事后,教师便问:“那个楚国人从船舷上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能把剑捞上来吗?(不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是学生熟知的一个故事,他们急于知道其中的原因,此时教师板书课题“发展地看问题”。这不仅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使他们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为主题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目的;再如在讲“联系”观点时就可借助“唇亡齿寒”的典故;在讲“质变量变”时可以运用“滴水穿石”的成语;在讲“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通性关系”时,可以借助“白马非马”的典故,无需费多大的口舌就能具体形象地让学生领悟深刻的哲理。故事导入法这一方式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又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使用时要注意选取的内容一定要学生熟知,简单扼要,寓意深刻,控制好教授的时间,切忌内容冗长,缺乏与主体的联系性,避免由于学生单纯听故事,而喧宾夺主。
        二、课堂实践活动导入法
        现在的学生好动、求新,对新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我们充分利用这种求新心理,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相声小品等文学剧本,使学生在欣赏中与新知识产生共鸣。
例如,在讲授“货币”的时候,教师可先在讲台上放一些水果,模仿果农在集市上卖水果,然后请几位学生用不同的东西进行交换。第一位学生用书去交换,我说:“我现在不用书,因此水果不能换给你。”第二位学生用一只笔来交换,我说:“对不起,我也不需要笔。”第三位学生灵机一动,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来买,这时教师便接过钱把一些水果交给了第三位学生。表演时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十分集中,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就可以引出本节课所讲的重要内容并进行板书“货币”;在讲授“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教师可先在讲台上放着大小相同的乒乓球、皮球、铅球,然后对着讲台扇风,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结果,从这三个球的运动变化中,学生很快便了解到其中的原因。此类的表演所需时间极短,但是收到的效果却很明显。使用课堂实践活动导入这一方法时要注意所设计的活动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不然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离题万里,弄巧成拙,干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三、学生讨论导入法
        讨论最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也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采用讨论的关键是教师能够巧妙地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例如在讲“量变与质变”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讨论题目进行导入: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谷子?学生回答:不会。假如再加一粒呢?学生回答:还是不会。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总是问再加一粒谷子会怎么样?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什么情况呢?最后加上的一粒谷子造成了什么?学生回答:一堆。那么讨论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谷子?学生会回答:既能又不能。然后教师指出:这显然是一个矛盾,这一内容就涉及到了我们本节课要讲的的内容:量、质、量变、质变,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然后板书课题即可。由于精心设计的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能够吸引学生展开积极思考与热烈讨论,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四、悬念设疑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 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全面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变化,然后适时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这样的导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新知刨根问底的欲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新课的艺术性方法并不仅只本文这些,具体选择时要因内容而异,要追求扎实有效,要将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争取做到让每节课的导入语幽默一点,所引入的话题轻松一点,课堂探究学习的气氛活跃一点,最终达到思想政治课象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好学、乐学、学业有成,循序渐进的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 魏国栋、吕达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 刘畅
[3]《教育心理学》 邵瑞珍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设疑激趣巧导入 打造高效的政治课堂】相关文章:

高效英语课堂-贵在导入08-08

转变教育理念,打造高效课堂论文04-25

打造高效课堂的“三板斧”06-10

激趣教学 点燃魅力语文08-24

“读、讲、精练”中的情景激趣08-29

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08-22

“寓教于乐”于政治课堂06-12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学习效率05-02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