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应重视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时间:2022-11-15 07:34:1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高校应重视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德育教育 实现途径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把商品经济实践中带给人们思想的许多表层振动,引向深层思考。现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中,怎样正确把握德育定位,是摆在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显示的也是深层的课题,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也是体育工作者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一、实事求是,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环境
   实事求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德育工作的根本思想方法。过去的高等教育是在长期冷战的两级世界中,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培养学生。今天,则面临着许多完全不同的情况。
  1.国际环境变了
   现时代的这种新的特点和趋势,构成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国际大背景,成为国内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国际条件。从国内环境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崛起,以其时代的合理性和进步性,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历史选择,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转型,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存方式。这种全方位的社会大变动,引发思想领域的深刻变化,也深刻影响着高校德育。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许多现代观念的积极影响,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投机取巧、尔虞我诈等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相伴而行,猛烈地冲击着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高校德育的传统模式与经验,遇到市场经济价值体系的有力挑战,一个信息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展现在我们眼前。
  2. 教育对象变了
   与过去任何时期的青年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既有许多不同之处。最为著的是他们在改革开放大潮冲刷下长大,收到商品经济正负双面效应的洗礼,富于自立自强、开拓进取精神,自我实现欲望强烈。但缺乏显示生活的体验与感受,独生子女、经济条件优裕者居多,又过多地受到港台文化的熏陶,不同程度地对中国革命缺乏历史感,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优秀文化缺乏自豪感,对社会、对人民缺乏责任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现实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认同感。
  在如此深刻的社会大变动和教育对象新的实际面前,那么必须实事求是地使思想和工作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通过改进和加强,把德育落到实处。
  3. 主动适应、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正确把握德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位置,需要通过对教育的整体认识,从教育同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中进行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并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经济发展,不仅是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服务,显然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根本性任务。而且,从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这是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和必然结果。高等教育包括高校德育,只有发挥适应并服务于市场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推进历史大潮迅速、健康发展做出贡献,才会找到真实的位置。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高等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是加快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等教育适应并服务于市场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高校德育适应并服务于市场经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应掌握市场经济和教育各有的自身规律,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因此,高校在改革和发展中,应在管理制度、资源配置等方面适度引入市场机制,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但必须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办事。实践证明,高校德育,既不可停留于抱怨社会的消极影响对学校思想教育的冲击而束手无策,更不能以牺牲德育的纯正性、严肃性为代价的那种所谓“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来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和商业标准。诚然,德育无法脱离时代而与现实无关,但作为一门科学,它毕竟有着自己作用于时代和参与现实的独特内容和方式。当前,高校德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内在方面说,要把握自身的内在特质,克服和防止急功近利与实用主义的倾向;从外在分方面说,要坚持其独立品格和批判精神,克服和防止商业化的社会文化氛围的消极影响。
  二、不断改进,以新的更高要求把高校德育落到实处
   新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为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谓“新的”的要求,是指过去产品经济、计划体制下没提出过的要求,比如,要使人才具有竞争意识、开房意识、风险意识、效益观念等素质,以及与此相连的实际能力。所谓“更高”要求,要把过去虽然提出过,但随着形势与任务的发展变化,现在需要更加强调或提高的要求,比如,要使人才能在比过去复制的多的社会环境与工作环境中,能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更具有政治方向上的正确性、坚定性,更加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等。从德育实践看,高校思想教育正处于由传统的一元化价值观向多元化的转变中,过去强调的以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思想教育,同社会、家庭影响形成强烈的反差:学校进行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育,社会、家庭却施以注重实惠和功利的实用主义影响;学校进行坚持原则、坚持真理的教育,社会、家庭却是讲关系学、明哲保身的影响;学校进行共产主义远大思想,人格化的理想教育,而社会现实是高消费、及时行乐、玩世不恭的影响;学校讲公平竞争,现实却是只要有个好爸爸。凡此等等,造成思想教育与现实脱节,学生心理逆反,教育难以收到实效。这说明,高校德育既要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一思想德育的主旋律,坚持高层次的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教育,又要跳过传统价值观的取向,正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实际,承认个人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对社会的奉献和谐统一起来。落实这一根本目标,需要把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意识教育作为根本性内容。在整体上,广大学生对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拥护的。但也有部分人存在这种种模糊认识或错误观点,一些人受“左”的观念、西方思潮与实用主义的影响,有的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完全对立起来,有的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成是“共产党领导搞资本主义”。还有人认为不要问什么主义,只要能是自己发财就是好主义。显示向我们尖锐地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仍然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市场经济,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要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锐利武器,以此武装头脑,统一自己的思想与行动。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使德育到位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高校德育作为一个科学化体系,一方面要改进传统的单一灌输方式,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到行为规范开展全面教育,改进单纯的指导性教育方法,更多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波的自我教育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决弃“用棍子把人赶上天堂”的简单工作方法。另一方,思想教育既要贯彻自愿、主动、心情舒畅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和疏导的方针,又要注意克服和房主一团和气、是非不分的自由主义倾向。特别是在党团组织中,必须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护党团组织的先进性与战斗风格,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呼唤着千百万政治方向坚定、个性鲜明、勇于创新的多样化人才。高校德育应该在教育方针与统一的德育标准指导下,进一步优化全员德育意识,贯彻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原则,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文明向上的校园环境。使德育工作生机勃勃,灿烂多采,把学生培养成不负时代的搏击风浪的强者。

浅谈高校应重视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三、德育的内容和实现途径
   学校体育中的德育内容是与人类伦理道德规范要求相统一的。其中最基本的内容及其要求,是在体育活动中控制自己,保持所应有的行为,如诚实地遵守比赛规则,在竞技对抗中成为高尚的人,不使用禁止的或有疑问的获取胜利的方式,尊重对手等等,掌握和始终不渝地遵守这些伦理规范,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当然,这些伦理道德规范只有从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出发,并“引导走向”它们的时刻,才是合理的。也就是说,体育伦理规范与其任何伦理规范一样,不能看作是某种处于社会道德根本原则之外,更不能看作在其上的东西。德育的内容目标在解决或达成,必然同样采用综合性的方法和态度。体育教师必须牢记,贯穿人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道德本身的特点是:它不可能用“单独的教育措施”来进行培养,只有系统地将形成个性所有的主要因素结合起来,并且将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保障充分地解决这些任务。需要郑重指出的是,体育教师自身应是或力争成为榜样。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个人品质,对事业的态度和日常行为所建立的榜样,其影响由于他与学生的交往特点广泛地、紧密地与在各种体育和竞技活动形势下所具有的专门特征而得到增强,因为这种交往没有仅被限制在必修的教学课范围内,而且也出现在日常的其他体育活动中,特别是在集训中、比赛中,成为经常性的、日常的和特别令人信服的交往。虽然,这扩展了体育教师的教育可能性,但同时也对他的道德面貌,行为的伦理规范赋予了进一步的责任感。体育中的身体练习和养成习惯,也是形成学生稳固的伦理规范和行为技能的重要途径。体育活动中一般要求有不断和严格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常常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比赛中得到严格的检验。例如,在紧张的、充满情感的运动竞赛条件下,不仅变现出各种行为技能,而且也表现出与其有关的个性特点,并检验了它们的巩固程度。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通过身体练习规范与养成伦理规范行为的主渠道,是正式经过精心设计的体育课,在这类课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在集体中建立自觉遵守纪律,相互负责和严格要求的总气氛。体育集体对道德品质的形成的作用是巨大而深远的。
   体育活动,尤其是竞技活动把人引入一个形式多样的人际交往领域,之一交往随着体育经验的积累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而得到扩展并复杂化。一开始,这种关系主要存在于由初级集体组成的小组成员之间,然后出现越来越广泛的竞技合作和对抗关系,出现在大的运动集体之间,运动员与裁判员之间,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随着这种交往的扩展和深入,同样也提高了它在从事体育者和运动员获得道德方面的经验和在总的社会性形成个性中的作用。体育教师肩负的是极不简单的、调节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伦理关系方面的任务,针对性地利用它们满足教育目的方面的任务。很明显,这些任务随着交往领域的扩展越来越复杂。体育教师只有依靠集体,以及与负责教育工作的所有组织协同一致,才能顺利解决这些任务。体育中的德育效果最终是要放到社会实践中检验的,因而协同社会、家庭各方力量和各种途径进行教育也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郑芳,丛湖平.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成
  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
  [2]熊斗寅.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
  发展前景[J].体育科学,1998,(2).
  [3]孙飙,姜文凯.江苏成年人体育生活部分情况调查分析[J].南京 体育学院学报,1999,(1).

上一页  [1] [2] 

【浅谈高校应重视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相关文章:

浅谈茶道思想与高校德育教育的融合08-05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06-09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08-09

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05-30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06-13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08-25

浅谈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08-24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与素质教育01-07

浅谈现代教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8-18

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