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实践活动,让职高语文教学走向生活

时间:2022-08-03 07:19:1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开展实践活动,让职高语文教学走向生活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专业联系,利用传媒资源, 利用地方资源论述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职高语文教学走向生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生活化
        目前,在职校(包括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选择职高大多是无奈之举,有的是想混一文凭,有的是想学一门技术,早日就业. 据调查,“有70.2%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更有实用价值(1),因此,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这就给文化课教学带来困难,特别是语文课,学生认为学不学都一样,积极性不高。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中职学生现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职高语文教学走向生活,,突出实用性,从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专业联系,使语文活动走向生活。
        教师根据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只要注意了解专业课的内容和特点,并发掘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彼此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中亲身体会语文在专业知识学习中的作用。“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 (2),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职高生。
        一些与专业设置有关的生活实践课受到了本专业学生的欢迎,比如旅游类专业学生钟情“演讲与口才”、“普通话基础与等级测试辅导”和“中国民俗风情”;餐饮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喜爱“影视艺术欣赏”、“校园剧场”和“校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等等。由此可见,职业学校语文生活实践课的开设应该更多考虑到学生的专业需要,为他们将来服务社会提供帮助。
        应用文一直是同学们最怕上,因为比较枯燥无味,常常台上讲,台下打瞌睡,但却又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最常用的,效果差。其实,在讲这一类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变换教学方式,通过设置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如何写“求职信、应聘信”时,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应聘信的佳作, 在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并让他们思考一下应聘应注意哪些问题,而且还通过情景模拟方法让同学们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纷纷开动脑筋、找资料、请教师和同学帮助修改、同学间试演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写一般的应聘信和求职信,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或运用。
        二、利用传媒资源, 使语文活动走向生活。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具有快而多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
因此,必须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3),充分利用综合化的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接受信息。
        1.利用电视资源开展语文活动。
        电视里蕴藏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播音员规范、纯正、优美的播音,犹如直观的朗读的示范教学;每天半小时的新闻内容,涉及包罗万象的知识领域,这小小的信息窗口,有着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又是思想教育的“营养晚餐”;“焦点访谈”是老百姓心声的展示台,也是社会不良作风的曝光台,还是重大事件的追踪站,是学生洞察社会的一个好窗口。学生从这里能看到真真切切的大世界,既可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学会辨别人世间的是非曲直、真假美丑,又能学到很多“作文”的方法,如选材、组材、访谈、评述等;广告词中有修辞的妙用;精彩纷呈的节目中有主持人的语言技巧……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可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熟悉人物生平、收集格言警句、探究质疑课文、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等等。如在学习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对这位新生代诗人和该诗主题的理解,教师不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询了解海子的生平,网上阅读《海子自杀的原因》、《海子全集》等文本,课堂中也可网上呈现有关海子诗评《海子的大地与天空》,以加深学生对海子诗歌精神气质的把握,课后还可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海子及中国当代诗歌的鉴赏,网上阅读西川《纪念海子》、《思想的境界.海子》等文本。而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可培养学生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又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应具备的。
        三、利用地方资源,使语文活动走向生活。
        地方文化资源中有很多名人逸事、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动人传说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编写教材的素材。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底蕴。以“河图洛书”代表的河洛文化被奉为“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东周礼乐成为古代社会的重要典章制度,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碑楼,据传就是孔子入周问礼处。道学创始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可以说洛阳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之都 ,礼仪之邦。
        洛阳市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才俊辈出,这样的名单可以开出长长的一列:苏秦、贾谊、杜甫、李贺、刘禹锡、玄奘、白居易、李白、张衡、蔡伦、三曹、二程、武则天、司马光……他们或出生于此,或埋葬于此,或游历于此,或在此绽放出他们最绚丽的创作之花,在河洛大地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一处处文明古迹,演绎了一篇篇动人佳话。这些都可以作为素材按照一定的章节编入课本,让学生思考探究,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真正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