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基本模式研究(2)

时间:2021-03-03 19:54: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素质教育基本模式研究


        三、二分明月:教育方式基本模式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
        如果说书籍、老师和同学是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或缺的必备教育资源,而区别只是在不同教育模式下发挥不同的作用;那么,阅读、思考和写作等教育方式则是素质教育模式所具备的特有要素。这种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在古今中外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用中国先圣孔子的语言来表述,这种教育方式体现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从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观点来看,这种教育方式体现为“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在这三种要素中,思考的作用是最主要的,不仅阅读离不开思考,写作同样是思考的继续和思考的结果,思考在三种要素中具有三分独占二分的重要地位,是“二分明月”。这也就是说,“二分明月”是教育方式的基本模式。
        1、阅读之分
        阅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而且不容置疑,但是真正存在问题的是怎样进行阅读的问题。结合众多阅读经验及自身的阅读心得,本文作者认为阅读应该坚持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选定优秀书籍。各种书籍浩如烟海。在个体有限的生命内,选择读什么书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如果选错了书籍,他们虽然也在阅读,但是所读的书缺乏鉴别就无异于郭沫若所说的“慢性自杀”了。第二步是大量阅读书评。
学术大师的经典著作往往具有极为深、宽广的理论视野。如果我们的知识基础不够的话,读了这些书基本上也等于没读,读不懂的,我们根本不知道大师们在说什么。所以,读这些书之前一定要读比我们水平高的人阅读之后写的书评。当我们站在这些比我们水平高之人的肩膀上,我们才更有可能接近大师,从而读懂大师在说什么。第三步是认真阅读书籍。书籍本身虽然是一种客体,但阅读书籍时则会涉及到读者和作者两类主体;要做到认真阅读书籍必须注意到作者与读者的关系问题,既不能让作者死掉,也不能让读者死掉;为了不让作者死掉,应当必须做到充分尊重作者,要认真理解作者的思想以及作者所写著作的思想;为了不让读者死掉,应当做到阅读必须伴随读者自身的思考过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2、思考之分
        阅读和思考不可或缺,那么,我们在阅读时都要思考什么呢?从知识角度而言,这种思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思考学术大师是如何创造知识的。学术大师的每一本学术著作肯定要提出某些观点、传达某些思想,学习这些观点和思想是最重要的,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些思想和观点是如何产生的。只有我们知道了高水平知识的产生过程,深入研究领会了这些知识的产生逻辑,我们才会开动我们的思维并创造属于我们的新知识。另一方面是思考我们如何能够创造新的知识。研究学术大师的思想,思考学术大师是如何创造知识的,这可能会使我们成为研究该学术大师思想的技术专家,但是,成为这种技术专家并不是阅读思考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学习大师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学会之后,我们主要是研究与自己生命相关的学术问题,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知识。
        3、写作之分
        只有进行思考,才有可能创造新的知识。但是只有通过写作,思考成果才能得到清晰地呈现与表达,而且写作本身也是重要的思考过程。阅读、思考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能够阅读思考但不写作的人则会眼高手低,不阅读思考却要写作则是眼底手也低了。仅就理论文章写作而言,应当包括批判和建构两种模式。批判目标是他人已经建构的理论,具体批判层次从高到低的依次为:对前设的批判、对前提的批判、对论证的批判、对结论的批判和对细节问题的批判,批判目的在于深入指出已建构理论的缺陷,从而有助于推进这一理论;不要怕别人批判你写的文章,批判你的文章是因为你的观点有批判价值。中国现在做每年发的文章无数,但绝大多数都没有人看,就是因为这些文章不值得批判。建构则是在知识脉络中通过批判他人的理论而提出属于你自己的具有知识增量的理论,这是你对知识的贡献、对人的贡献,这也是你的莫大价值所在。[ ]       四、三位一体:教育目的基本模式
        根据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观点,中国学问有三个系统,第一个系统是人统,第二个系统是事统,第三个系统是学统。在中国,最重要的是人统,教你如何做人。我们过去读圣贤书,学的就是做人的道理。人统是中国教育里面的根本,事统是告诉你如何做事的。还有一个学统,讲如何做学问,它在三统里面处于最末的位置。[ ]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钱穆先生所说的中国学问三个系统完全可以理解为中国教育的三个目的:做人、做事、做学问。根据对南怀瑾先生的解读,做人是做事的基础,而做人又是天下第一等学问,所以做人、做事和做学问是“三位一体”的。这也就是说,“三位一体”是教育目的的基本模式。
        (一)做人之位
        做人不可不修道德。中国儒家文化所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观点为我们确立了重要的价值标准。同时,儒家的圣贤们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亲自践履了这一标准;孔子做到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颜回也做到了“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认真阅读传统儒家经典,深切体会儒家圣贤的精神境界,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标准。[ ]在教学生做人方面,教师负有很大的职责。《三字经》早就讲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相信只要老师能够多领着学生多读好书,以身示范、亲身践履其中的做人道理,相信学生的道德素质一定会得到大大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