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2)

时间:2021-03-04 09:55:2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枢型瘫痪恢复过程明显异于周围性瘫痪。其运动控制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休克期”过后,首先是低位中枢对运动的控制力恢复,之后高位中枢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才逐渐恢复,因而在恢复的全过程中表现的是一个原始的、异常的运动形式出现、发展和逐渐减弱的过程。其次表现为肌力异常,姿势反射的出现,正常反射的消失以及痉挛、僵硬和病理反射的出现等。针对这些特点,中枢型瘫痪一般不宜采用肌力增强训练,而宜采用促通技术。盲目进行肌力增强训练,只能强化原始、异常的运动形式,妨碍高级、正常的运动形式的恢复,将病人的'康复引入歧途[1,5]。针对上述运动系统障碍变化的机制,本研究对脑卒中病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动态进行针刺治疗,以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力和肌张力。本组治疗结果显示,动态针刺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根据穴位分布路径与人体神经解剖及运动生理的特点,四肢阴经穴多分布在屈肌,阳经穴多分布在伸肌,而上肢的主动肌以屈肌为主,抗肌以伸肌为主;下肢的主动肌以伸肌为主,抗肌以屈肌为主。卒中偏瘫恢复是上肢屈肌、下肢伸肌先恢复,即主动肌先恢复。在选穴方面应重视休克期与痉挛期的不同。偏瘫早期的主要矛盾为肌张力减退或丧失,治疗应以易化方法促进肌张力产生和增强,此时利用针刺来刺激主动肌,实际上也是一种外周感觉的输入,使γ运动神经元兴奋,易化脊髓低位中枢,反射性诱发肌张力产生和增强,同时兴奋α运动神经元,促进运动产生。通过针刺兴奋周围神经,将刺激反馈到中枢,促进中枢与周围神经的联系,有效缩短休克期。本组在BrunnstromⅠ期上肢取阴经穴为主、下肢阳经穴为主进行治疗,除具有通经活络、疏肝理气、通调水道、和中降逆、调节血压和心律、散寒除湿、调和气血、扶正祛邪、镇痉止痛、补虚弱等作用外,也刺激了上肢屈肌的神经反射通路,起到提高肌张力和增加肌力的作用。在此之后,当主动肌肌张力恢复并增强进入BrunnstromⅡ期后,即转为兴奋抗肌,通过对人体内在环境的影响,加强中枢的双向调控作用,抑制主动肌过高的肌张力,并注意协调及平衡主动肌与抗肌之肌张力,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抑制及控制痉挛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6]。同时,针刺这些穴位具有主治下肢萎痹、掴筋挛急、髋关节活动不利等作用。并且,通过控制感觉输入,可以抑制或促进运动输出,而肢体活动可使相应皮质脑血流量增加。有研究证明,对前肢神经重复电刺激可引起成年大鼠运动皮质的可塑性改变[7],说明动态针刺治疗有益于运动系统康复,可作为脑卒中康复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缪鸿石,朱墉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
[2]KAIHOI F, WONG E, XIANG Y I, et al. Does acupuncture have additional value to standard postroke motor rehabilitation[J]? Stroke, 2002, 33(1): 186.
[3]JOHANSSON B B, HAKER E, ARBIN M V, et al. Acupuncture and transcutaneous nerve stimulation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Stroke, 2001,32(3): 707.
[4]王新德.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3(6):670.
[5]许贞峰,郭宗君,郭云良,等.早期康复及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4):226.
[6]钟长明,林洪茂,刘庆芳,等.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3):180.
[7]李幸芳,君惕,齐慧新,等.重复电刺激前肢神经引起成年大鼠运动皮层的可塑性改变[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4,14(3):181.

【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相关文章:

谈常见中药对肾功能的影响论文08-04

浅析动态灯光系统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论文08-07

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08-08

PM2.5对运动的影响开题报告10-29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03-23

基因对情绪的影响论文08-04

资本流动对金融经济的影响10-23

戏曲对网络传播的影响论文08-15

谈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细胞形态的影响论文08-05

网络经济对会计的影响论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