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信息下的档案编研(3)

时间:2020-08-06 15:34:4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网络信息下的档案编研


  3.主观意识的制约使编研成果呈现出编者各异的风格。编研是编研者根据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客观形势的需要,在对某学科的研究探讨、学术发展动态及争论焦点、利用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查分析、筛选后,并结合档案开发利用的服务宗旨及对利用需求预测和预测效果而审定、策划、设计的一个专题研究。概括而言编研是为利用者达到某种利用目的,解决某一问题而开展的。从档案编研程序我们可以看到,积累、调研、筛选都是编研的前期准备阶段,选题是在文件材料积累后才运作的,在提炼加工的过程,倾入了编研者的主观意识。而主观意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对同一事物或站在同一视角点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观点,运用的阐述与论证方法不同,文笔、文彩、艺术与思想特色也不同,这就形成了编研者的各异风格。

  三、编研应注意时效性、前性、真实性

  1.时效性。在这个激烈竞争形势下要求得生存,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是时代的标志,敢于打破平衡,才有创新,有了创新,才有成功。创新与成功,关键是主体意识观念的转变,有了思维更新,从而带动语言、行为的创意,才能奏出时代的音符,这叫“适时务者为俊杰”。编研工作亦然,善于围绕着形势发展及利用者的需要开展,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这一特点,把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静态与动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有新意,才能富有时效性。
  2.前性。前,就是视觉不被一焦点所困,而是目光放宽、放远,胸有全局,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科学地分析、研究、总结客观形势,去意识或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态,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档案编研的前性也就是在掌握熟悉馆藏的资源和揣摸利用者的需求的前提下,去预测的利用群体所需信息趋势。熟悉馆藏是积累素材为写作而作的铺垫。古人刘熙载强调写文章“言此事必深知此事”。(《艺概·文概》)也就是说要选好某一方面的题材,此题材必须是作者“深知此事”的材料,所谓的“深”,熟悉也。熟悉了才有前的能动性,才能论得出事物的本质,讲得透彻。虽然编研不是搞文艺创作,但可以借鉴其某些理论观点来指导我们编研工作。
  3.真实性。主要指的是编研材料的真实和完整,以免误导利用者。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是编研的一项基本要求,“虚伪的材料,则可推出错误的结论”。我们编研的成果将会被引用或利用,如果提供的材料不具翔实与准确性就会起误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去伪存真,“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粗制滥造,无事生非,是违反史料编研原则的。首先选材必须选择曾经发生且必有其事物与事件。其次选择的材料要完整成套,事物、事情的发展要有始有终。既要选择经验材料,又要选择教训材料。注意把能反映历史每个时期兴衰起伏规律性、连续性的资料收录进来,以便全面地反映这个时期的历史真实面貌,有利于利用者全面准确地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动态。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