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通高校开设传统武术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时间:2022-11-16 14:34:2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普通高校开设传统武术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传统武术 高校发展 可行性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并根据普通高校当前武术教学的现状及传统武术的体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阐述了在普通高校发展传统武术教学的可行性,同时也指出在普通高校中推广和普及传统武术教学,不仅可以克服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之弊端,有效激活高校武术课堂教学,而且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承文化的阵地。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受到了必要的重视而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高校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却陷入一种低迷的发展状态,曾一度受宠的国粹受到了冷落,而舶来的跆拳道、空手道却成为大学生追逐的一种时尚。针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笔者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着较多弊端,而传统武术则具有克服这些弊端的诸多优势,传统武术在高校发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一、对传统武术特点的分析
  (一)传统武术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传统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传统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能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二)传统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
  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传统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传统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
  二、对传统武术作用的分析
  (一)传统武术可以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传统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传统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西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传统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传统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的,周贡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格斗投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
  传统武术的搏斗运动,通过次防技术练习,拳打,脚踢,快摔等动作的运用,并在文字中互相扬长避短,攻彼弱点、避彼锋芒,讲究得机,得时、得势,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这无疑能提高人们克敌制胜和防身自卫的能力。尤其对公安武警和边防指战员更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二)传统武术可以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习全过程中,传统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件道德,“尚武崇德”。诸如尊师爱友,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憎操,还会大大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传统武术具有竞技观赏,丰富生活的功能。
  传统武术具有根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字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著名诗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根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观赏,给人以启迪教育和乐趣。
  (四)传统武术可以促进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传统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人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在普通高校发展传统武术的可行性
  (一)培养良好品德,构建和谐校园。
  “学拳以德行为先”,注重武德,是传统武术文化的鲜明特点。“未曾习武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强调习武要“仁爱”、“守礼”、“信义”、“谦让”,讲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厚、包容,以求人际和谐。而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的传统武术,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强调练武与修身的统一,使尚武崇德相辅相成。“尚武”能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德”能培养厚德载物的气度。因此,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普通高校,传统武术可以大大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得广泛的大学生在参与传统武术活动中得到教育,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增强体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为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特殊贡献。


  (二)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内容,促进高校体育发展。
  传统武术套路具有简单、易学、实用的特点,它对运动设施、器材、经费和活动的组织要求不高,自古就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因此在普通高校,尤其是在经济条件不够发达的地区,我们可利用传统武术的可普及性,在体育课及课外活动中增加传统武术教学,可选择单人、集体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和推广传统武术的内容。在高校开展传统武术活动,不仅可以解决高校公共体育设施匮乏的困境,而且使学生不投资或很少投资就可进行锻炼,既经济又实效。同时,传统武术锻炼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推手,适应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运动强度易于控制,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人群的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不同地域的普通高校,因地制宜,发掘和整理出一批深受学生喜爱、易于推广、健身保健功效好的传统武术项目,并将其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中,不但可以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也为传统武术融入全民健身提供了发展空间保障,而且还能够丰富高校体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拓宽传统武术发展领域,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
  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中的发展是推动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渠道,以地域性为特征的高校武术健身活动会逐渐成为推进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传统武术融入高校体育发展就是要在发展高校体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繁荣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高校武术活动面向的是以后走向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大学生,一旦传统武术作为高校体育的内容得到了广泛普及和运用、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就会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与不同形式的武术在社会这个大天地汲取养分,使传统武术的发展更加充满生长的活力。所以在高校内开展传统武术活动,拓宽了传统武术的发展领域,雄厚的学生基础又何尝不能使武术事业真正地繁荣和壮大,而让世人所瞩目呢?所以,对传统武术进行发展创新,开辟高校武术活动发展领域,是传统武术实现国内普及和繁荣,推动其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传统武术的攻防之道,能激发学生习武兴趣。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中,虽然都有武术的教材内容,但是所占的课时比例很小,甚至很多的学校不按教材内容上课,把武术课给去掉了。通过调查了解,即使有的高校开设武术课,几乎千篇一律的都是长拳类的技术动作和套路,很少有传统武术的内容,在教学中大部分都是以初级长拳三路和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为主。教师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演练水平、外形表现水平,而不是去研究传统武术的实用技法,致使武术走向体操化、舞蹈化的道路。离开了技击,武术就没有了生命力。传统武术是以攻防应用为主要意向、竞技为次要目的的。没了攻防意识,武术动作就成了普通体操,缺少了神气,练而无味。若没有了攻防意识,武术动作则失去了生气。具备了攻防技击意识,武术才能培养人的精神品质。传统武术讲究“以巧破千斤”,重技艺,轻蛮力,其中既有知识,还有技能,深受武术初学者的喜爱,是激发高校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兴趣点。
  (五)传统武术有利于普通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竞技武术在竞赛机制的引导下,遵循着“高、难、美、新”的发展方向,腾空高度、旋转角度不断加大。这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只能欣赏,不适合演练。而传统武术动作简单、易学、实用,对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武术对高校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有良好的影响,表现为安静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下降趋势,肺活量增大。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育。不仅能够促进身高的增长,还能促进人体各部位的体态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表现为肩宽、胸阔,使其具有形态美、动作舒展的优点。
  第三,有利于学生反应能力的改善,使动作反应速度提高,平衡能力增强。
  第四,经常从事武术训练,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四、传统武术在高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面临的问题。
  1.拳种众多、何处突破。
  传统武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众多门派。20世纪80年代初,在武术挖掘整理中,查明了全国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29个。每个拳派又包括许多拳术和器械套路。面对如此众多的拳种内容,传统武术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内容设置问题,就成为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难题。
  2.师资匮乏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武术发展也呈现出竞技武术一统天下的局面。武术人才的培养也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竞技武术人才模式系统。经过竞技武术模式系统培养出的武术人才又服务于各级学校的武术教学工作,作为周而复始的竞技武术人才模式的传播者。在此背景下,传统武术的发展转入低谷,传统武术人才日渐贫乏,因此,传统武术在高校中发展,师资问题将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问题。
  (二)解决办法。
  1.坚持分批精进、注重实效的原则。
  在传统武术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项目设置上,我们要防止一拥而上,因噎废食的现象发生。要根据各校所处的不同地域,选择当地流传广泛的优秀拳种,并要对其进行精心设计、认真改造,使之更加适合大学生的练习特点。然后再有计划地分批进入学校的课堂教学,逐步完善、丰富我国的体育教学体系和内容。如东北多习八极、翻子、戳脚等,西北多习通备武艺、红拳、棍术、鞭杆等,南方大多习南拳拳系。而地处中原的河南省,是太极拳、少林拳等优秀拳种的发源地,更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2.加强师资培养,注重学校与地方的紧密结合。
  在师资培养方面,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管理者的桥梁作用,积极为当地高校和武术团体牵线搭桥,促进二者的结合;定期举办高校体育教师在传统武术方面的业务培训,让教师掌握一、两种地方传统武术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加深对传统武术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传统武术教学的业务水平。高校要放下架子,克服瞧不起传统武术的思想,虚心学习传统武术的长处,积极邀请当地武术优秀传人到学校传授技艺,积极引进地方优秀拳种进入学校体育课堂,弥补学校武术教学之不足。同时,各武术门派要克服封闭保守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积极走进高校校园传拳授艺,积极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强对本拳种的研究,以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与提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五千年华夏文明所培育起来的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瑰宝。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防身、健身及育人功能是其它体育项目所无法比拟的。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也是优秀文化的传承基地,理应有传统武术的一席之地。传统武术在高校中发展,不仅可以克服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之弊端,有效激活高校武术课堂教学,而且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郭雷祥,樊红岩.在普通高校发展传统武术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6).
  [3]常继斋,张云龙.民间传统武术在普通高校推广的可行性研究[J].运动,2010年11月(15)
  [4]花妙林.论高校开展传统武术与《段位制》相结合的教学新思路[J].体育科研,2008(1)
  [5]牛凯.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人文精神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9).
  [6]马云慧.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侠义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7(8).
  [7]蒋玲玲.论民族传统体育人文精神的弘扬[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8]胡小明.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J].武汉体院学报,2003(4).
  [9]邱丕相,戴国斌.弘扬民族精神中的武术教育[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4).

上一页  [1] [2] 

【浅析普通高校开设传统武术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相关文章:

简析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必要性08-25

中学体育教学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分析05-14

可行性分析陕西地方高校体育课程开设定向运动08-25

浅析高职英语课外活动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06-13

普通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浅析06-14

浅析普通高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08-28

浅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教育的缺失及改革思考08-28

浅析普通高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08-07

师范院校开设女性教育课程的思考08-04

高校进行教学成本计算的必要性讨究及可行性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