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通高校开设传统武术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

时间:2021-03-05 16:32:4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普通高校开设传统武术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在普通高校发展传统武术的可行性
  (一)培养良好品德,构建和谐校园。
  “学拳以德行为先”,注重武德,是传统武术文化的鲜明特点。“未曾习武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强调习武要“仁爱”、“守礼”、“信义”、“谦让”,讲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厚、包容,以求人际和谐。而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的传统武术,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强调练武与修身的统一,使尚武崇德相辅相成。“尚武”能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德”能培养厚德载物的气度。因此,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普通高校,传统武术可以大大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得广泛的大学生在参与传统武术活动中得到教育,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增强体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为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特殊贡献。


  (二)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内容,促进高校体育发展。
  传统武术套路具有简单、易学、实用的特点,它对运动设施、器材、经费和活动的组织要求不高,自古就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因此在普通高校,尤其是在经济条件不够发达的地区,我们可利用传统武术的可普及性,在体育课及课外活动中增加传统武术教学,可选择单人、集体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和推广传统武术的内容。在高校开展传统武术活动,不仅可以解决高校公共体育设施匮乏的困境,而且使学生不投资或很少投资就可进行锻炼,既经济又实效。同时,传统武术锻炼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推手,适应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运动强度易于控制,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人群的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不同地域的普通高校,因地制宜,发掘和整理出一批深受学生喜爱、易于推广、健身保健功效好的传统武术项目,并将其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中,不但可以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也为传统武术融入全民健身提供了发展空间保障,而且还能够丰富高校体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拓宽传统武术发展领域,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
  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中的发展是推动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渠道,以地域性为特征的高校武术健身活动会逐渐成为推进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传统武术融入高校体育发展就是要在发展高校体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繁荣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高校武术活动面向的是以后走向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大学生,一旦传统武术作为高校体育的内容得到了广泛普及和运用、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就会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与不同形式的武术在社会这个大天地汲取养分,使传统武术的发展更加充满生长的'活力。所以在高校内开展传统武术活动,拓宽了传统武术的发展领域,雄厚的学生基础又何尝不能使武术事业真正地繁荣和壮大,而让世人所瞩目呢?所以,对传统武术进行发展创新,开辟高校武术活动发展领域,是传统武术实现国内普及和繁荣,推动其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传统武术的攻防之道,能激发学生习武兴趣。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中,虽然都有武术的教材内容,但是所占的课时比例很小,甚至很多的学校不按教材内容上课,把武术课给去掉了。通过调查了解,即使有的高校开设武术课,几乎千篇一律的都是长拳类的技术动作和套路,很少有传统武术的内容,在教学中大部分都是以初级长拳三路和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为主。教师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演练水平、外形表现水平,而不是去研究传统武术的实用技法,致使武术走向体操化、舞蹈化的道路。离开了技击,武术就没有了生命力。传统武术是以攻防应用为主要意向、竞技为次要目的的。没了攻防意识,武术动作就成了普通体操,缺少了神气,练而无味。若没有了攻防意识,武术动作则失去了生气。具备了攻防技击意识,武术才能培养人的精神品质。传统武术讲究“以巧破千斤”,重技艺,轻蛮力,其中既有知识,还有技能,深受武术初学者的喜爱,是激发高校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兴趣点。
  (五)传统武术有利于普通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竞技武术在竞赛机制的引导下,遵循着“高、难、美、新”的发展方向,腾空高度、旋转角度不断加大。这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只能欣赏,不适合演练。而传统武术动作简单、易学、实用,对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武术对高校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有良好的影响,表现为安静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下降趋势,肺活量增大。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育。不仅能够促进身高的增长,还能促进人体各部位的体态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表现为肩宽、胸阔,使其具有形态美、动作舒展的优点。
  第三,有利于学生反应能力的改善,使动作反应速度提高,平衡能力增强。
  第四,经常从事武术训练,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四、传统武术在高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面临的问题。
  1.拳种众多、何处突破。
  传统武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众多门派。20世纪80年代初,在武术挖掘整理中,查明了全国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29个。每个拳派又包括许多拳术和器械套路。面对如此众多的拳种内容,传统武术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内容设置问题,就成为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难题。
  2.师资匮乏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武术发展也呈现出竞技武术一统天下的局面。武术人才的培养也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竞技武术人才模式系统。经过竞技武术模式系统培养出的武术人才又服务于各级学校的武术教学工作,作为周而复始的竞技武术人才模式的传播者。在此背景下,传统武术的发展转入低谷,传统武术人才日渐贫乏,因此,传统武术在高校中发展,师资问题将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问题。
  (二)解决办法。
  1.坚持分批精进、注重实效的原则。
  在传统武术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项目设置上,我们要防止一拥而上,因噎废食的现象发生。要根据各校所处的不同地域,选择当地流传广泛的优秀拳种,并要对其进行精心设计、认真改造,使之更加适合大学生的练习特点。然后再有计划地分批进入学校的课堂教学,逐步完善、丰富我国的体育教学体系和内容。如东北多习八极、翻子、戳脚等,西北多习通备武艺、红拳、棍术、鞭杆等,南方大多习南拳拳系。而地处中原的河南省,是太极拳、少林拳等优秀拳种的发源地,更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