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和孟子对音乐的论述看二人的文学批评

时间:2022-12-11 12:28: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从孔子和孟子对音乐的论述看二人的文学批评

  论文摘要: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奠基者,孟子曾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门人,是儒家学说的继承者,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将二人称为“孔孟”。本文重在论述“孔孟”的文学理论批评的观点。

关于从孔子和孟子对音乐的论述看二人的文学批评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尽善尽美;与民同乐

  1.孔子的尽善尽美观

  (《论语译注·八》)孔子认为韶乐达到了声音和内容双重完美的境界而韶乐则稍逊一筹。帝舜和周武王都是孔子极力赞美的古代贤王,但舜是受禅让而得到帝位的,既得到上一任帝王的肯定又得到天下百姓的心,名正言顺。武王是通过伐纣而得到帝位的,虽然纣王无道,但是臣弑君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武王是一个贤王但是在名分上有瑕疵故而赞美他的音乐也就达不到完美的境界。《论语译注·子路》)名分与实际权力的相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稍有不慎则有可能危害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对于艺术的评价标准是“尽善尽美”,这既是关于音乐的论述,其实也是对诗歌的论述。

  我们先来看看声音。儒家重乐,孔子论乐,提倡韶乐,反对郑声,态度鲜明。《论语·卫灵公》云:“行夏之时,乘殷之,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阳货》篇也记载孔子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所谓“雅乐”即是“古乐”,主要是曲调平和中正,节奏比较缓慢的音乐,《诗经》中《雅》《颂》所配之乐就属这一类。这类音乐是孔子最喜欢的,之所以喜欢,我想这跟他的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相联系的思想方法上的“中庸”之道有关。中庸就是折中和平常的东西。这是孔子观察、研究、评价一切事物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再来看看内容。孔子学说以“仁”为核心。《论语》一书,讲“仁”有109次。如何做才算达到仁呢。孔子也给出了回答。“子日:‘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要使自己的人格修养达到仁的标准,就必须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合乎礼。孔子的一生都在为维护周礼的正统地位而奔波,他不满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的现象,谴责“八舞于庭”的越行为。但是他所提倡的“克己复礼”的“礼”已经不是西周那种与天道主宰一切相联系的“礼”,而是给“礼”注人了重视人道的“仁”的新内容。《论语·雍也》篇云:“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质”是指人的内在品格“文”指人的外在仪表,“文质彬彬”是要求人既具备仁的品格又有礼的文饰。文质并重,才能尽善尽美。显然,《诗经》是这一方面的表率。孔子用“思无邪”来概括《诗经》的全部特征,“思无邪”,就是“思想纯正”。孔子认为诗三百都符合他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孔子赞美《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熹在《诗集传》中也说“此言为此诗者,得其性情之正。声气之和也”。

  2.孟子的与民同乐

  孟子生年上距孔子之死约一百年,他的学术活动时期,距孔子的学术活动时期为一百五十年。这时战国的封建社会已成定局,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封建化措施。孟子是以孔子的直接继承人自居的,他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在文学思想上基本上是和孔子一致的,也十分强调文艺与政治教化之间的关系。但是他处的时代,和孔子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孔子要维护的是在风雨飘摇中的以周天子为首的社会秩序,旧的周礼。孟子时代,统治阶级无一例外的换成了地主阶级,他的政治理想是实行王道,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译注·尽心下》)的著名论断,认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译注·梁惠王上》)主张国君应该“与民同乐”。孟子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提出“与民同乐”的理论,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但是孟子把这一思想延伸到了文艺领域。

  孟子“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在孔子以仁礼为内容的诗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在《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所说的“与民同乐”之“乐”,是指快乐之乐,而非音乐之乐,指一切美好事物之享受,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在“与民同乐”的前提下,国君的“好货”、“好色”等缺点都可以成为为民谋福德资本。《孟子·梁惠王下》里孟子给齐宣王讲了实行王政的道理和做法,齐宣王心向往之,却以自己“好货”、“好色”的缺点为力不足的借口。孟子没有放弃任何可以向国君宣传自己主张的机会,他说“好货”(贪爱财货)不要紧,《诗经·大雅·公刘》里记载说以前的圣君贤王公刘也贪爱财货,只要您(齐宣王)做到固定在一个地方居住的人民的仓里有积谷,旅行中的人的行囊里有干粮。您贪爱财货,与百姓一同享用,对于实行王政没有妨碍。“好色”也算不上缺点,《诗经·大雅·绵》里说从前周朝王业的奠基人之一的太王古公寓父也贪爱女色,宠爱他的妃子太姜。只要做到在大王您的国境内没有因为找不到丈夫或丈夫长期在外而埋怨的女子,没有娶不到妻子或与妻子长期分居的光棍,您大王要是贪爱女色,也能注意广泛满足老百姓在这方面的需要,王政就可以实行起来。孟子肯定了人的各种欲望,认为图君只要将自己的欲望与民共享,即在满足自己各方面需求的同时也能照顾到百姓的需求那么王道就可以兴起来。文艺也是一样,也可以通过“与民同乐”的方法教化百姓,使自己和百姓都得到享受。

  关于音乐,孟子和孔子的观点不尽相同。孔子“郑声淫”、“放郑声”的态度坚决。孟子则认为古乐和今乐在涤荡人心,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在教化百姓方面的作用一样。孟子认为古乐之所以要尊敬,是因为古圣贤之君能“与民同乐”,只要能“与民同乐,则今乐也即是古乐。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把它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也是评价文艺作品的标准,无论是诗、乐、舞还是别的文艺,都要看它能否“与民同乐”。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从孔子和孟子对音乐的论述看二人的文学批评】相关文章:

论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08-21

论述对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思考05-19

论述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08-23

论述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筹集和使用08-24

论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08-24

试析苏轼文学批评文体特征08-30

试析周劭馨文学批评08-30

试论当前文学批评症候08-30

关于加强文学批评理论教学08-30

浅论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看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