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

时间:2022-11-17 19:51:5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我们民族智慧与伟大精神的展现。学习文言文,有助于中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继承文化遗产,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陶冶道德情操。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信心。基本教法为朗读——翻译——探究——积累。通过教学,既要弘扬传统文化,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传承;语文素养
【Abstract】Classic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our national wisdom and great spirit of the show. To study classical Chinese, to help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ancient culture, inherited cultural heritage, to stimulate 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and national pride, cultivate moral charact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in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teaching method for reading - Translation - Explore - accumulated. Through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Key words】Classical; Teaching; Heritage; language literacy
        1.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文言文是中华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们民族智慧与伟大精神的展现。学习文言文,有助于中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批判继承文化遗产,为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东西,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使学生受到道德情操方面的教育。由于其教学意义重大,在教材选编的课文中所占的比例也由原来的百分之二十增至百分之四十,难度也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的现状都是“高耗低效”。如何通过文言文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每个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2.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翻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有以下三处表述:一是“总目标”中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二是“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三是“实施建议的评价建议”要求“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文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读以上语句,“浅易”是否就真的“浅显易懂”?“基本内容”包括哪些?两个“考察”能否只注重“记诵”而忽视了“理解”?
        纵观入选的文言文,像《陈涉世家》、《出师表》等篇目可能大家都觉得并不“浅易”,因此我们对这个词语要辩证地看待;而“基本内容”呢,我粗浅的看法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当中的人物形象、作者所持的见解及采用的论据、事物的基本特征、文章的思路等等;两个“考察”并提,并不是说文言文教学只要落实了“记诵积累”就可以不管文意的“理解”,而且能理解基本内容才是文言文教学最终要达成的能力目标。
        3.教学方法
        3.1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文字是语言的载体,它能使瞬间即逝的语言突破时空的局限。作为古代书面语的文言文,记载着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情达意的技巧。当今青少年是祖国明天建设伟业的顶梁柱,他们只有既传承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又掌握了现代科技知识,才能担当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可是哪怕是离我们时代最近的清代的文言文,都是属于历史语言,和我们的生活距离遥远,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也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怎样让学生热爱文言文学习,以学为乐呢?导语的设计很关键。因为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常见的导入方式有悬念式、诗歌式、成语导入、名句导入和图片视频导入等。比如在教学《观潮》时,我才用了视频导入法,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景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他们兴致高涨,非常投入。教学《孙权劝学》时,采用了成语“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导入,学生都急于弄清这个成语是关于谁的,胃口立即就吊起来了。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树立起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有生言:“文言难,文言难,难于上青天”,真如是么?非也!文言文虽与我们相隔久远,但现代汉语毕竟是由它发展而来,它们血脉相连,不可分割,较之学英语或别的语种,总要容易得多。有自信才能排除万难!
        3.2教学基本方法。
        3.2.1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教法,也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也对学生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要重视朗读,指导学生采用三步读书法:自读知大意——诵读明文理——悟读重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融入古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审美的教育与情操的陶冶,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2.2翻译;通过翻译,才能明了文章的内容。文言文常见的翻译分直译和意译两种,教学中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另外,翻译还得掌握一定的技巧。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六字”技巧: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职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即删除。指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夫战,勇气也。(《曹论战》)“夫”是发语词,放在句首,表示后面要发表议论或作出说明,就不必译出。
        补:是增补。常见的有两种需增补的情况:一是单音词补为双音词,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妻子”是指“妻子儿女”;二是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论战》)中“再”和“三”后都省略了“鼓”。
        换:替换,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如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吾”、“余”、“予”就可直接换成“我”。
        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宋何罪之有?(《公输》)现代汉语句式就是:宋有何罪?
        变:之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3.3探究。
        3.3.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准确理解主旨;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最终是要使学生在文化知识上和思想认识上都有所获,并且要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中读懂历史经验,读出人生智慧来。例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首先应把握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磊落的胸襟。
        3.3.2局部细致研究;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领悟文意,品味细节。要力求做到词意,句意和文意合为一体。仍以《爱莲说》为例,文章第一段,为突出莲花之美——洁,作者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首先以“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写出莲花虽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3.3.3从中学习作者的构思和表达技巧;经典文章如绝美的音乐余音绕梁一般,往往能带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令人回味无穷,而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富有特色的表达,常常能给学生写作方面以启迪,令其获益匪浅。如《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莲的气度和风节给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中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也高明之极,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突出和深化。
        3.4积累;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而且还要善于在阅读中熟练运用,才能得以巩固。当然,积累也是有目的和重点的,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文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特殊的句式等就应视作重点。而积累是离不开背诵的,对于《课程标准》规定的篇目,那是最低的要求,千万不能打折。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才能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4.结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一个光荣的使命——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因而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必须常抓不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积极创新,让文言文教学越来越精彩靓丽。

【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相关文章:

论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04-22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05-01

初中德育教育方法探究06-15

初中艺术教育问题探究论文05-04

探究大学生教学模式06-12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究05-03

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究09-29

探究农村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心理08-24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探究05-29

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内容探究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