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下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学习评价观

时间:2022-11-18 01:26:2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新课程下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学习评价观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地理教师 学习评价观

  论文摘要:传统地理学习评价存在种种弊端。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应秉承主体取向的价值观,地理教师应树立评价过程动态、评价内容全面、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与类型多样等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观。
  
  地理学习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地理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学生地理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地理教育决策服务的过程。地理学习评价是地理教学评价的核心,既是促进学生改进学习、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地理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应革新传统的学习评价观,树立新的学习评价理念。
  
  一、传统地理学习评价的弊端
  1、评价功能失调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过于强调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学习实践的功能;过多注重回顾过去、立足现在,用静态的评价观去筛选学生,而没有用动态的评价观去促进学生发展。例如,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许多学校地理教师都会在班上公布地理考试成绩和排名,考试成了区分优劣的工具和标准。
  2、评价重心偏离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于强调以地理知识表征为主的学业成绩,过于强调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参与地理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不够,更看不到学生内心演变的过程。例如,某高中只在期中和期末安排地理考试评价,没有形成性评价,且期中、期末笔试成绩就是学期总评得分,没有课堂表现、活动表现和学习态度得分。这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削减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3、评价内容片面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过分重视地理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因素,忽视了学习中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重视地理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历。
  4、评价主体单一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只有地理教师评价,评价主体为单一源,忽视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家长也没有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
  5、评价方法和类型单调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过分注重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忽视了其它许多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类型,如: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业法、档案袋评价、质性评价、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等。例如,许多学校只采用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地理学习,而考试又往往是闭卷笔试。
  6、评价标准机械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所有的学生,忽视了学生个体特殊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过分强调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这不仅会掩盖学生学习和认知方式的独特性,而且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下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主体取向
  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学习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但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这种评价取向认为教师作为学习情境的“内部人员”在评价中具有主体性;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是意义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评价取向反对量的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因为量的评价与评价的主体性追求是根本悖逆的。
  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鹄的。其实,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每一个人的命运靠自己来主宰,但对他人又有责任和义务,所以主体是“自主”与“责任”的统一。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所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就成为主体取向评价的基本特征。毫无疑问,主体取向的评价体现了学习评价的时代精神。

浅析新课程下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学习评价观


  
  三、新课程下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学习评价观
  1、评价目标追求多元化
  地理新课程针对传统地理学习评价的弊端,把评价目标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第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调节教师的学习。可见,地理新课程追求多元化的评价目标。
  2、评价过程倡导动态化
  地理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地理学习结果,注重对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地理学习教育行为中,对学生随时进行评价,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档案袋评价等。例如,在评定学生学期地理成绩时,可以这样划分权重:期末考试占30%,期中考试占10%,平时作业占10%,笔记占10%,课堂回答问题占10%,学习态度占10%,课外活动表现占10%,个人作品或地理小论文占10%。
  3、评价内容力求全面化
  地理新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掘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接纳自己,拥有自信;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具体而言,地理学习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等认知发展的水平,更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以及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地理审美情趣和鉴赏力、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等,力求评价内容全面化。
  4、评价主体注重多元化
  地理新课程评价观倡导评价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评价方法和类型倡导多样化
  地理新课程强调把评价渗透到地理学习过程的所有环节,不同的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查、评价。除了书面考试、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常见的评价形式,还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观察、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要根据需要采用自我报告法、访谈法、问卷法、作业法、档案袋评价等评价方式。强调要将考试与其它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力求改变目前将笔试作为唯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分数与等级、过分注重量化的现状。实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人内差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6、着眼发挥评价的展示激励功能
  地理新课程强调要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别和选拔功能,倡导在地理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为学生的学习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强调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和努力和成绩;要求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6,304.
  [2]陈澄,樊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00.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
  [4]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66.

上一页  [1] [2] 

【浅析新课程下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学习评价观】相关文章:

浅析课改环境下的学生主动学习06-02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探究06-09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学习与发展06-12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探究学习中直觉思维的培养05-13

新课程下的“快乐”体育教学08-30

浅析多元互动模式下的跨文化08-02

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理论发展趋向研究08-10

浅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6-11

浅析学习初中几何的难点05-30

浅析市场经济下的夫妻财产制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