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观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0-08-12 11:24:0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观的调查研究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课程观 教学观 调查分析 建议

  论文摘 要:教师对课程价值、结构、范围、程度、进程等问题不同的认识形成了不同的课程观,教学行为受课程观的影响,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受到影响。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教师课程观调查问卷”,对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课程观的转变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1、课程与课程观
  课程是什么?施良方先生在“关于课程问题的四十年学术争鸣”中,收集了课程的50多种意义,其中包括“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等等。多种多样的课程定义也决定了课程观的多元化。经过长期的分析总结,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课程观。
  在教育史初期,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是主要社会矛盾,人类迫切需要知识去征服自然,于是出现了第一种课程观即课程是知识或学科。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兴起了一种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它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于是美国着名教育理论家约翰.杜威提出了第二种课程观即课程是经验。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因此科学主义以及它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于是就出现了第三种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其重视教育和文化的联系,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将社会因素、情感因素作为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调查方案
  2.1 调查对象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余下镇中小学教师作被试, 两所学校分别是惠安小学和惠安中学初中部,发放问卷100余份, 回收有效问卷90份, 其中男性58人, 女性42人, 年龄在25岁以上,50岁以下, 教龄1一25年, 学历几乎都是本科,少数专科。
  2.2调查材料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进行,所用问卷共15题。第一部分共11道量表题,每题有“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清楚”、“基本同意”、“完全同意”五个答案供选择,为便于量化,按1 ,2 ,3 ,4 ,5 赋值。第二部分共4题,多选题。主要从教师的新课程观,教学观等维度针对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在两所学校各抽取10名教师进行个别访谈,访谈内容围绕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包括对课时的调整,教师结合自身的困惑及感受谈自己的建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教学观念的情况
  教师的课程观,就是教师对课堂对课程的看法与理解。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指导教学,是否能够将新课程的教学观念与实际课堂有机结合,与新课标的实现有质的关联。由于教学观念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即: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看法、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以及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3.1.1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看法
  在针对课堂评价标准的一题调查中,统计结果如下:选择“师生互动”的教师占71%;选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发展”的教师占68%;选择“学生能自主思考、探究学习”的教师占61%;选择“教师对教材的充分把握”的占52%;“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占51% ,“教师的语言表达与书写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各占33%。
  3.1.2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针对“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的相关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以学生为依据的,此比例占到97%;其次是遵照教材的实际,选此选项的教师占62%;选择“遵照教学条件”的教师占56% ,只有26%的老师选择“遵照自身的实际”。
  3.1.3 在开放性问题中,要求教师就“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来谈自己的观点,分析发现,出现频次较高的是:驾驭教材的能力;课堂组织、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专业知识深厚。另外还包括:知识面广、分析与整合知识点的能力;搜集资源革新课程的能力,等等。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来看,教师观一致的方面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依据选择和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上。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够以学生为主体,遵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而在对一个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中发现,教师的基本素质被排在首位。这种差异可以说明,教师的观念还在不断地更新与碰撞当中,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的权衡比较,才能扎实并且有效的转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观念。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处于不断地更新与碰撞中,这对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学校,社会对教师的培训给予支持。上面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观一致的方面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依据选择和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上。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够以学生为主体,遵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而在对一个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中发现,教师的基本素质被排在首位。这种差异可以说明,教师的观念还在不断地更新与碰撞当中,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的权衡比较,才能扎实并且有效的转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观念。
  4.2提升教师的课程观与教材研发能力。教师的课程素养须进一步提高。因为教师的课程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师研发课程与创建特色课程的质量。一是要提高课程意识。二是强化课程知识。三是提高课程能力。教师能够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结构,使课程的实施更灵活更开放。这不仅需要定期地对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集体培训,更新其内在的知识结构,更需要教师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观摩和讨论当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积累经验,提高驾驭能力,找到适合自身成长需要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阿普尔. 《意识形态与课程》.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
  2. 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 3. 主编.《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观的调查研究】相关文章:

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论文

2.分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的政治教学探讨论文

3.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机有效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4.如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优秀论文

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课题开题报告

6.新课程革新下实践教学的思考论文

7.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教学论文

8.我国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的政治课论文

9.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