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0-08-13 10:04:1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在语文课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展到最高峰。”教师若以权威的角度来简单地判定学生的回答,学生的创造性就会受到压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的认知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体谅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尊重学生学习的成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宽松的学习环境之中。例如,在给课文分段的练习中,常常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答案,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只要有充分的依据,便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学生心理上自我肯定的需要得到满足,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不会被压制。
  二、鼓励学生积极质疑,主动求解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求解,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常常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如,读课题质疑,抓关键字词质疑,找重点句质疑,扣重难点质疑等。 
例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问学生:“从课题上看文章的重点应该写什么?读了课文后再看课题,你会想到或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
  2.为什么在“鱼钩”的前面加上“金色”一词?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但提出了课文的核心问题,更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三、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改变单一的思考模式,培养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2.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
  3.克服“从众心理”,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他们习惯依据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生怕自己的意见、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我们要帮助学生打破这种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时物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及事实的形象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说想象力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也提供了许多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契机。例如:《威尼斯小艇》,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并掌握文章中心,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续讲、续写故事内容或结尾,也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例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猫钓鱼》等。
  当然,“创造思维”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这就要求语文课上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并把握良机,适时的加以点拨,灵活处理,那么语文课不再是仅仅文本知识的学习,而是知识与能力的并举,更多具有“创造性思维”人才定会不断涌现! 

【在语文课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相关文章:

1.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的论文

2.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

3.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论文

4.职业素养模式在税收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论文

5.如何加强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6.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论文

7.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舞蹈意识培养论文

8.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论文

9.成人英语教学中交流能力的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