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浅谈初中自读课文的有效教学

时间:2022-11-18 11:38:5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点石成金”-浅谈初中自读课文的有效教学

        自读课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对许多语文教师来说却成了“鸡肋”——“教”之无味而弃之可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这类课文的处理,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它当作讲读课,由教师“精雕细琢”;一种是让学生放任自读,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训练方法。其实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范例,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语文教学中,讲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已经“举一”,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并获取了一定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和认识规律,通过对自读课文的学习使知识得到迁移、巩固,并转化为能力,这就是“反三”。因此,轻率的对待自读课的教学,或以讲读代之,或“放马南山”,都是极端错误的。这样不仅违反了教学的基本规律,而且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读课文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重要实践园地,如果学生在讲读课文教学中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在自读课文阅读实践中得到迁移应用,这种学习就会是有效的。因此,必须探索自读课文教学的理想方法,才能“点石成金”,让自读课文的教学真正有效起来。
        一、自读课文的几种常见教学方法
        (一)目标分解阅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小步子”原则,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前后联系的一连串的小问题,并要使相邻的每两个问题之间的坡度不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就不大,如同迈了一个“小步”,容易掌握。教师在每个单元里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再划分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应用和灵活应用等不同程度的具体目标,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下达各自能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中进行达标阅读,这样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二)速读精读结合。
        自读文在一般情况下,安排的课时少,通常是一节课甚至不安排课时,要想在短时间内捕捉所学信息,必须加强速读能力的训练。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只摄取主要信息,对次要信息有所忽视。提示学生抓住揭示主题的文字与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如主要事件、人物、观点等,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 。
  在速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精读,精读时应注重精心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讲读课得到的学习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紧扣重点段落和句子进行分析和揣摩,注意理解关键句子和词语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写作上的独到之处。这样速读与精读结合,不但能快速完成自读任务,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三)注重梳理归纳。
        自读课文与讲读课文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要想顺利完成自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必须要在讲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语文的一些常识和同类文章的一般规律,例如让学生了解记叙文一般包括: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说明文一般要从三方面入手: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来迅速理清自读课文的脉络。反过来,在此基础上,自读课文与讲课读文相对照,便于使学生理清整个单元的一般规律,列出知识点,梳理出单元内的知识体系和同类文的共性。如记叙文中无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都要抓特征;散文往往是“形散而神不散”,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来服务的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加深对一系列课文的理解。(四)提倡边读边思。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主要努力不应该是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很多学生读书只“读”不“思”,不会边读边思,多读多思。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自己的思维、好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自读文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帮助学生掌握自学规律,积累自学经验, 提高自学能力,才能达到自读课文教学的理想效果。
        但是,作为课内自读课文就要体现课堂的教学形式,自读课文课堂教学主要靠导读来体现,课堂上既不能放任自读,又不能面面俱到地讲授。要使学教结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就必须抓住导读设计的契机,因为科学的导读设计是自读课文教学成功的保证。
        二、自读课文导读设计的两点思考
  (一)导读的设计应力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读课文导读设计的关键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使问题的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只有先引领学生先统揽全局,他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会有继续深入阅读的兴趣。
  然后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出带有争议性的问题,或在大多数学生的思路或理解陷入误区或“死胡同”的时候,教师再给予质疑、点拔和引导,这无异于向一潭死水投一石子,必激起学生参与欲望,掀起课堂的波澜。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分析和鉴赏文章的能力。
  (二)导读的设计应力求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章“贵在含蓄”。有经验的作家一向强调作品的含蓄性,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给读者留下一些艺术空白,“意不浅露,语不穷尽”,以便给读者以想像和再创造的机会。
        教师应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根据自读课文的知识点,进行恰当、灵活、科学的导读设计,最大限度地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实际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只有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了,文章才能一读就通,一读就懂,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难题自然迎刃而解,比起教师连篇累牍的讲解无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要想达到自读课文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为教学出发点,之后应在充分了解自读课文的特点、自读课文与讲读课文关系的同时,去设计好自读课文的导读设计,传授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法,这可说是一条提高自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可行途径。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自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是一朝之功,要想“点石成金”,离不开我们语文教师长期的实践和探索。 

【“点石成金”-浅谈初中自读课文的有效教学】相关文章:

浅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索08-22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选6篇)04-12

浅谈初中几何的入门教学12-09

浅谈高中美术新课程《美术鉴赏》的有效教学06-10

浅谈提高初中生英语记忆力的有效方法06-13

如何提高初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08-09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探索08-09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05-25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04-14

浅谈“多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