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猜想”,培养创新精神

时间:2020-08-14 12:38:1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中的“猜想”,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在小学数学中的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记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各种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整个思维活动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猜想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运用猜想赋予日常的教学之中,正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创造力的途径之一。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就谈谈自己的方法和体会。
1 引入知识点应用猜想,使学生灵活交换角度思考,从而创造性地找出解题策略
         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法》时,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争着说:“想知道用什么口算方法简单,有几种方法?”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答口算题的简单方法、途径。
         又如:当学生看到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 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联想到: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7,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生人数占3 份,女生人数占4 份,全班人数是7 份。
         在猜想中及时把学生思路由某一方向引向另一方向,教师不失时机地克服学生思维的定式,潜心引导,多方启迪学生善于思考,变方向,变角度地去联想,去创新,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总结规律性,引导学生经历猜想,从猜想走向发
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在组织学生比较“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及“商不变的性质”后,问学生:“通过刚才的复习,你有什么想法?”引发学生的猜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 除外),分数值不变,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猜想是建立在类比、联想的基础上。根据两事物相同方面,有同学推出与除法中的商很类似,除法中的被除数与除数同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商不变,那么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值是否也不变呢?然后引导学生举例,讨论其他方面;或者联系相似、相关的事物,从而产生迁移,寻求正确答案。
3 借助审题,引导学生激发猜想,掌握猜想方法
         教学中要在具体的审题、解题、验证中,教给学生猜想方法,让学生以已知条件为出发点,根据条件,来猜测结果的大致范围。如:服装厂原来做每套衣服用布2.2 米,改进方法后每套节约0.2 米,原来做600 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猜一猜这道题的答案大约是多少套?
         根据所求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仔细分析题中的条件,得出现在做的套数大于600 套,因为现在每套比原来节省0.2 米,而布的总米数不变,节省下来的布就可以多做一些,所以现在做的套数一定大于原来的套数。这样,让学生明白要猜测之强,必须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句,进行初步推理、判断,引出测出大约的结果,掌握猜测的方法,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猜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 课堂小结中,延伸猜想
         一般认为,对新知识的探索结束了,猜想也告一段落。其实,课堂小结以后仍有猜想的存在,那将是猜想的延伸。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之后,可以让学生猜想自己住的小房间的面积,课桌的面积……这样的猜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因此要鼓励学生有猜想的胆量,有不怕猜错的勇气,不断开拓思维的空间。通过计算、观察、猜想、验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直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比单纯解答一道题有价值的多。 

【数学教学中的“猜想”,培养创新精神】相关文章:

1.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论文

2.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3.牛津初中英语情境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4.浅谈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5.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论文

6.如何加强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7.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专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育论文

8.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

9.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舞蹈意识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