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自由氛围

时间:2021-03-11 15:20: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自由氛围

  摘要:自由不仅是最深刻的人性需要,而且是达成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自由是人才创新的前提,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有自由的氛围。从客观方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充满自由气息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关键字:自由;创新型人才;自由氛围

  2010年11月起,北京大学在医学部以及元培学院开始试点学生学业会商制度①,会商的“重点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学生。其中,对“思想偏激”、“生活独立”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不少北大学生的争议,有违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甚至让人产生“校方禁锢北大学生思想”的理解。北大一直以来就是因思维活跃、学术自由闻名于世,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北大学生在思想上的自由,限制他们的自由创新。

  一、创新型人才要求自由

  何为自由,一直以来众说纷纭。美国自由理论大师柏林统计,竟有200余种有关自由的概念。自由就是没有外在强制从而能够按照自己意志进行活动;不自由则是因有外在强制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1]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素质并能通过创新实践取得创新成果的人。他们通常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其观念具有开放性、思维具有灵活性、知识具有迁移性、能力结构具有多维性。自由是最深刻的人性需要,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创新型人才要求自由。

  二、自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

  从古至今,几乎无人不热爱、追求和颂扬自由。爱因斯坦这样说过:“只有自由的社会中,人才能有所作用,并且创造出文化价值”。自由所能达成的有价值的事物,乃是自我实现,马斯洛这样写道:“自我实现者虽然并不缺乏任何一种基本需要的满足,但是他们仍然有冲动。他们实干,他们奋斗,他们雄心勃勃,但是这一切都与众不同。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动机就是发展个性、表现个性,成熟、发展,一句话,就是自我实现。”[2]

  自由的环境是人们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也是创新的基本前提。自由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为人们的创新提供了自由的空气,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营造自由的氛围,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创造自由的家庭环境,做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第一步

  家庭环境是每个人生长和发展的第一环境。创设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第一,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在充满“爱”的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容易产生安全感和自信心,这些正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所不能忽略的要素。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尊重、信任孩子,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游戏,在平等活动中,孩子的思维才会处于轻松活泼状态,有助于发展孩子创造力所需的孩子主动权、独立性、自主权。

  第二,创造宽松、自主的教育氛围,尊懂孩子兴趣选择。家长应该积极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营造自由、民主氛围,培养孩子的创新性。家长要给孩子创设一个独立而自由的空间,给予他们独处的机会和时间,给予他们讲出心里话、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鼓励他们的独创性,鼓励他们探索事物的奥秘。

  第三,家长适度引导孩子自由发展。一方面,家长引导孩子争取自由空间,培养自由意识和独立意识。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人的强制,应该保持在他能够生存的最低限度,一个人的自由,应该广泛到他的存在所能容许的最大限度。家长应以自由的限度原则,来衡量孩子是否自由,是有利于其创新性发展。(二)营造自由的学校教育环境,培育创新型人才

  学校环境是每个人生长和发展的第二环境。自由不仅是教化的必要条件,而且自由本身是一种教化价值。在学校教育中,自由是造就良好的个体的核心条件。学校要特别注意为学生成长营造宽松、开放的制度和文化环境,让学校真正成为个性发展和想象力飞翔的家园,成为人才成长的助推器。

  第一,切实实现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育方式,树立创新教育观念。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主动学习,反对强加于人,孔子不仅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感受,还有“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等教诲。这说明“真正的教育不应有,也不会有训的成分”。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形成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营造学生主体性地位发挥的.课堂环境。

  第二,开放各种教育资源,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由选择。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理想的学校教育,就是为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学习。”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尊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选择,对教师选择,有意识地打破传统教育的界限,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知识领域,便于学生在自己熟悉、喜爱的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第三,创造自由的学术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知识创新,前提就应该是学术自由。自由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学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受外界不合理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学校作为学术发展的直接环境,首先就应该为学术的发展营造自由、不受干扰和影响的环境,学术规范是保障人人享有正当学术自由的准则,我们要实现知识创新,必须正确认识学术自由和人的自由,克服学术腐朽现象,促进学术创造良性健康发展。[3]

  (三)建构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建创新型国家

  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是由这些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一个尊重个性自由的社会,其社会就充满了活力,其社会的创新就如泉涌流。约翰·穆勒在《论自由》中说到,“唯一实称其名的自由乃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的这种自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