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

时间:2023-02-23 02:03:5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也谈小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

摘 要:现代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创新。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立足创新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方式 创新思维自主探索
        由于小学生智力发展并不完善,处于发展过程中,因而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与其他教学时期所不同的特点。一方面要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认为有两项重要的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就是创新思维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其实现方式主要是课堂模式的改革和教学环境的改善。
        为此,教学中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实行自主探索学习。自主探索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学习方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也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它能培养学生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不仅是老师的知识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索;课堂上教师经常向学生提供时政新素材、新观点,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增强解决问题的变通能力;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恰当使用“术语”,规范答题要求,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精密性;强化学科内在联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性和聚合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更新颖、更准确、更系统的相关学科知识。下面谈谈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点滴体会。
 
        一、分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意识
        在学生主动探求学习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分组实验操作,需要讨论等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尝试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及情感的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更大、更好的成功,他们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都会从心底里升起一股兴奋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前提。课堂上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主动参与的火焰点燃;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有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手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知识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为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从儿童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通过生活展现情境、故事演绎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的途径,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 
        五、创设空间,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影响课堂优质、高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不会学数学,没有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会学数学”,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常用的分析、综合、实验操作等学习方法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思考、观察、尝试、讨论、交流等探索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留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述、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若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六、结束语
        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教学方式。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平台,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万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其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第2期。
2.魏慧玲 我能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青海教育》,2001,第6期。
3.康宝琴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吉林教育》。 

【也谈小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相关文章:

谈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06-08

我议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05-04

浅论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08-27

篮球教学中篮球意识的培养08-12

论初中政治课中创新意识的培养08-30

阅读教学中“角色”意识的培养05-10

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06-11

谈语言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8-05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