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1-03-12 10:08:4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物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生活。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与此同时,它又反过来对人类个体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应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物理教学已成为物理教学的新趋势。
        一、 精讲物理学史,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物理学史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绝好的材料。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曾被马克思称为“科学复兴的手段”,东汉的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为人类减少自然带来的伤害,可谓功不可没,钱三强、何泽慧发现了原子核分裂,原子弹、人造卫星、超导体研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伟大成就,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利用物理史中的一些相关实例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是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成分。
        二、精巧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效应
        相信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能动性,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要求我们科任教师对每节课的教授内容都要作出正确的设计,把教学顺序和知识结构巧妙地结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灵活地穿插进一些主体换位的课堂讨论,在每一个知识点传授的关键点上,知识点的导入和衔接需要讲究自然和谐。运用一些故布疑阵、巧设悬念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做到完全地投入,他们在主动地想问题,而不是旁听者,也因知识点衔接的得当而使每一步教学都有科学的逻辑顺序,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其结果就可事半功倍。另外还可以通过挂图、模型、实验和练习题,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存在的误区,让学生口答、笔答,到黑板上画图等,获得即时的反馈。同时,重视课堂小结也是对该时段教学质量的检验和强化。小结的作用是学生对知识内化的结晶,也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对于学生善始善终、有条不紊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的宗旨是:在能力培养方向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然而要想取得这样的成功,首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在实际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的自我表现要求,那些敢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的行为是很难得的,如此才能够使学生的真实水平得以充分的展现,误区也能够因之而暴露。 
如,对一些选择题,本来按照要求填写出选项就行了,但任课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不能够因其题小而疏忽,要鼓励学生对问题首先进行积极的解析,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当老师,主客移位,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才可以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能够找到学生学习方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疏导和教育。       三、定性分析,发掘学生谨慎求真的学习潜能
        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所以,它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去猜测、捏造。一般来说,在中学阶段所做的实验基本都是定性的研究物理量间关系的。定性分析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科学方法,定性和半定量化的方法的运用,可使我们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一下子就陷入对细枝末节的探讨。过度的定量化,容易使学生迷失在各种形式的数学推演和运算之中,而迷失了对丰富而生动的物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过度的定量化,使物理更为抽象难懂,更容易使学生迷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这些都是与我们物理教学目的`的本意背道而驰的。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为有效,而且定性和半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一般来讲,定性分析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很多科学工作者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问题先理解题意,定性地分析物理过程及其特征,定性地考虑多个不同的求解途径和可能的结果,最后才选择合适的方法、途径去解题。所以,在演示完定性研究的实验之后,及在得出关系式前,还应和学生说明,得到这个关系式并非就是这个实验,而是设计更严密的实验多次实验最终得到的。这样,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意识:要做研究,必须严格、一丝不苟,尊重客观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四、形成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拓展的创新思维
        在物理课程中,强调的就是认真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带任何主观色彩,而是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一个途径:观察实验(广义的)、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在其它领域,大到科学理论的建立,小到台灯、自行车故障的排除,基本途径都是相似的,有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的物理课程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
        第一,作为教师应注意不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误印象,好像通过课堂上的一两个实验,收集三五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理规律。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用于归纳物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这上点,在前面已经提到过。
        第二,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的方法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的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两点都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往往需要猜想。这种猜测也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可以,而不是胡乱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