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时间:2022-11-19 14:08:1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作为传承文化的桥梁,作为读者从语言大师那里获取信息的渠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尽可能多的接触经过历史选择和祖辈筛选的文化精华,对他们的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做为“授业解惑”的教师又将如何帮助学生“品读”这些大师的作品呢?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急剧更新,促使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文化品位、素质修养不断提升,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阅读活动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深思: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应该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筛选信息,促其身心健康成长?这是当代老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其实,这已不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责任,而是任何一位为师者的义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就对阅读的内容、范围、字数等做了具体规定。更大量阅读,更严格筛选,更准确获取信息成为中学生学习的需要。阅读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的注意,也引发了我思考、研究的兴趣。现将思考和研究结果及感受总结如下:
        第一:阅读的数量和阅读的内容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成长。
        作为教师应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思维空间,给他们创造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语文老师手中最好的武器就是阅读。教会学生细心阅读,独立思考,在阅读和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是这次研究的目的。我在教学中开展阅读指导训练,研究学生的阅读兴趣、速度、能力、效果。从研究的计划制定、内容筛选、方法指导、结果测试等方面进行三个阶段的训练。效果显著,学生的阅读容量、速度、能力都有进一步提升。现选择几则学生日记作为训练结果汇报,听听学生的声音,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摘录如下:
        第一则:我喜欢语文,痴迷语文最初完全是出于老师要求积累文句的需要,还要感谢老师安排的阅读课,让我有机会大量浏览、阅读书籍。我也由被动完成老师的作业,慢慢发展到我对作家的敬仰和对文学的热爱。一年下来,我读了《冰心传记》、《朱自清散文集》、《三国演义》的大部、《山海经》的全部,了解了牛汉的经历,知道了韩寒的作品……掩卷回思,我由一个怕写作文,经常抱着名著睡觉的小女孩变成了写作高手……
        第二则:今天我真的很高兴,我写的《悼古风》被老师当范文在班中念给同学听,当时,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同学们的眼光投向我时,我不敢抬头,我想当时我的脸一定很红。听着老师激情的朗读,觉得比我当时写作时还激动,我真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不会忘记三闾大夫怀沙投水,泪浸密罗情景,我依然感受那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万古悲风,也不会忘记文天祥高歌信念与追求,走过伶仃洋时的凄怆,再次吟起‘留取丹心照汗青’,原来死与生一样伟大,同样不敢忘记,谭嗣同用滚烫的鲜血祭奠‘百日维新’的失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冲天豪气……老师说要把它当作范文收录在学校的优秀文库中,还要发布在老师的博客上让同学们传看……文学是一种美,文学是一种精神,她的美因其精神而有神韵,她的精神因为美而有品位,令我醉心其中,难以自拔……”
        第三则:倾听苏潼……揭开家里的水缸走进文学。
        苏潼是我最崇拜的当代作家之一,我以为当代很难找到几个象苏潼这样有头脑,善观察,爱思考的作家,他的《妻妾成群》(后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粉》、《祭奠红马》都是我喜欢的作品,尤其《妻妾成群》中的四姨太聪明、冷艳,我常常拿来自比。苏潼说,他是五六岁时揭开家里的水缸走进文学的,让我常嗔嘴边;“那令我想到‘蚌壳里的仙女’的神话传说,让我开始了对世界无限的想象”,他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了他的文学之旅的第一步是怎样的充满童趣和温情,我似乎也有了他一样的童趣和温情,这我不确定,但我开始了文学之旅是下了决心的。
        我爱他,是因为他的文学带有宗教性的真诚与崇敬,他的作品几乎是生活的翻版,他是一位充满创作热情的作家,连他自己都说“一个人的生活是苍白的,是缺乏力量的,我迷恋的不仅是文字表达,更迷恋扩充自我方式”。我也产生了同样的感受,我认为平日的自己很平庸,写作时,我却变得很伟大,写作过程是孤独的,但,写作结果不再孤独,犹如空谷传音,我常用他的文字表达我的心声。
        从以上几则日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阅读带给孩子们的无穷乐趣和巨大影响,感受到了孩子们那飞扬的情绪和流淌心间的爱意,他们在追寻自己的情梦中完善自己,完善人格。他们在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他们在阅读中健康成长。
        第二:阅读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当今世界,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知识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膨胀,因此,在影响并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因素中,阅读仍是重要方式之一。信息量的扩大加速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信息方式的多样扩展着人们的内心世界,阅读在其中的作用依然不匪。
        1、读物数量、规模空前,人们借助阅读尽可能多的摄取自以为有用的信息。
        人们依托电子计算机、电子网络、电子书刊等方式,让自己的空间更加广阔,同时,也并没有丢掉报纸、杂志等读物,音乐、绘画、舞蹈等声色世界作为介质的传播方式也与日俱增,这些都要求人们通过阅读去弄懂、看会、善用,这就给阅读带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需要。
        2、阅读内容多姿多彩、瑕瑜互见。
        读物多,内容广,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在读者面前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物,但是,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甚至于会出现低级趣味的东西,成为精神世界的垃圾,这就要求我们教会学生阅读,让他们学会筛选信息,去伪存真,取良米而去糟糠。
        3、政府重视的程度也程上升趋势。
        就中国教育而言,对于阅读的要求有了很大的飞跃,从大纲要求语文的工具性到新课程标准明确具体要求阅读量、阅读内容,使阅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仅中国如此,欧美等国家态度更明朗。在这场世界性的阅读革命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美国政府。199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主持通过了《2000目标:美国教育法》,拉开了新时期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在其后所有的教育改革活动中,克林顿政府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1996年,联邦教育部请美国图书馆协会等机构制定了"阅读指南",使家长了解并有效地帮助子女提高阅读水平。1997年,克林顿在白宫作了"美国阅读动员报告",他说:"我们要加倍努力,确保每个孩子三年级都能独立有效地阅读。为达到这一目标,美国阅读挑战行动将动员全国所有资源——学校、图书馆、教会、大学、大学生和年长公民--他们将与老师和父母们一起教我们的孩子阅读。"为达到这一目标,克林顿建议在未来五年内拨款24亿美元,雇佣3000名阅读方面的专家,动员和培训100万志愿者辅导全国8岁儿童阅读,使学生在13岁时就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克林顿还利用联邦政府的大学生社区服务项目经费,动员10万名大学在校学生参与这项工作。 
为配合这项工作,国会众议院通过了相应的识字法案,培训教师帮助学生阅读,1998年教育拨款法案拨出2.5亿美元用于这项工作。同年,美国教育部长赖利发表《教育第一:创造美国未来》的第五次教育国情咨文,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导向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美国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2003年4月,国际教育成绩评估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简称IEA)公布了关于35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研究报告,结果显示:美国学生的阅读能力位于前10名,且参与评估的学生中,成绩达615分以上的"尖子"生人数占19%。(本段内容信息来源主要来自网上)。
        第三、阅读是家长参与教育活动,介入学生学习的一个新举措。        对学生而言,真正让他们喜爱阅读的是他们身边的人,其中,最出色的无疑是他们的父母,家长的阅读兴趣、阅读态度,家庭的阅读环境、阅读资源对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任何条件不能替代的影响作用。我校语文老师一致认为:学生的成绩越好,受其家长影响越深;家长的阅读标准越高,学生阅读习惯越好,学习成绩就越突出。以前家长教育位后于学校教育,现在,随着家长知识层次提高,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许多家长直接参与了教育活动。大多家长重视孩子阅读能力培养,“让孩子读书,给孩子读书,陪孩子读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很多家庭从“说教教育”或“棍棒教育”转变成为“温情教育”,就是抓住了“阅读”这一契合点。调查发现,47.6%的家长从孩子上小学开始陪孩子读书,24.2%的家长现在仍然坚持“陪读”,88.7%的家长曾经或间断陪孩子读过书,97%以上的家长曾经要求过孩子读书。100%的家长无一例外的认为多读好书对孩子的成长有益。62.1%的家长认为阅读会影响孩子终身成长。
        一位家长在调查问卷中写到:“与孩子读书让我了解了他的学习,得到了与他分享快乐的机会,阅读让我们家常常传出笑声,我感到幸福极了。我要在和孩子读书中找到快乐,伴孩子成长。
        第四、语文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不应是“藕断丝连”的个体,而应该是着眼于“人的发展需求”的阅读统一体。
        1、 “独立说”和“延伸说”。
        在我国过去的几十年教育中,阅读上存在着“课内”与“课外”的界定,出现过“独立说”和“延伸说”。有人认为语文课堂学习是主流,其他方式的阅读是对课堂的冲击,所以出现过一个时期孩子们藏在书箱里看小说、蒙在被子里听歌曲的现象,大人们将看小说、听音乐看成“不务正业”,是造成学习成绩差的“罪魁祸首”,孩子们做起来也象做了贼一样难为情,完全将“课内”、“课外”截然割成两部分,泾渭分明,它们是各自独立的,它着眼在阅读的方式上解释阅读作用。还有的人认为课堂学习是主流,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是课内学习的延伸。这种“延伸说”一直到现在依然沿用。不仅在我国教育界存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课外阅读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课外读书越多越细,掌握基础知识越容易,学习也会越轻松。这种“延伸”的看法影响了俄罗斯语文教育多年,至今依然代表当代俄罗斯课外阅读的观念。
        2、 “关联说”
        美国课外阅读观与俄罗斯有很大不同,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美国对待阅读的做法是在课文后面常常带有自修读物推荐拦目,所推荐读物在内容与题材上与课文有很大关系,不在是独立的,延伸的形式也有了改变。如,反映二战的课文《安妮日记》后面有推荐给男生的《真实男孩的真实日记》,推荐给女生的《第七个春天》,它虽然也是延伸说,但是,将课内、课外的概念模糊化,淡化“内”“外”区别,讲究题材的一体性,知识的连贯性,但更注重学生自修要求,注重人的成长需要,把文学的人文性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3、新课标解读:(个人观点)
        我们新的课程标准出台以后,我国的阅读观与前两者相比,又有了很大的进步,它对阅读的要求给了一个更高的标准,我们更注重“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内在联系,更关注人的成长需要,它是着眼于人的发展需求下的阅读统一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它应是连续的、系统的,以适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更多强调阅读总量、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效果、阅读感悟,最终培养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
        第五、阅读指导简况。
        基于我对以上阅读的重新认识和学生阅读学习的需求,为了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我在阅读指导上更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具体做法有以下四点:
        a) 指导学生博采广收,“厚积而薄发”。
        b)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优于要求阅读数量和篇目
        c) 多种方法灵活使用,朗读、对话、表演、复述、游戏、电影脚本、歌曲等,不拘形式,多做探索,着眼于学生的阅读吸收,探究学习,能力养成。
        d) 家校合作共建阅读园圃。
        阅读方法灵活多样,不同的教育者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的方法。就此我也毋庸赘言。仅就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做法做一点说明,以示我在这方面做的探讨。
        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以前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制约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创新精神的形成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新课标,明确阅读要求,让学生了解自己奋斗目标,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意义。其次,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采用如下方法:(1)每课一文,多欣赏佳作,让学生体悟到广泛阅读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必由之路。(2)多上自主交流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如“莲文化鉴赏课”、“名著心得交流汇报课”、“民俗文化鉴赏课”等(3)开展有关读书的比赛活动: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最喜欢的作者、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古诗词名句比赛等,这样,通过开展多种读书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4)每学期开学有假期读书活动汇报课、期末有一学期读书学习心得汇报交流会,同时,每星期设有一节读书专题课。(5)开学初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日记(兼摘记)本,每周3篇日记(其中1篇可为摘记)(6)每学期要做30张阅读卡片;(7)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特点,采取浏览、速读、研读、诵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索引、做摘录、记读书卡等良好的读书习惯,努力将学生的阅读活动由随意性、娱乐性提升到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品味赏析性阅读的层面上来。(8)注重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例如,在教《湖心亭看雪》时,我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网络找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自己动手以绘画形式展示作品意境和主题(搜集上来作品60多篇),自己找同一主题的诗或文(他们找了包括柳宗元的《江雪》在内近20篇诗文)心得交流(100多篇),搜集表现个人节操或志趣句子11句等。让学生在搜集中阅读,在阅读中长知识、长能力在学习中走进文学宝库,以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研究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智慧;思考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探索的开端,更是成果的摇篮。随着思考研究的深入,我会对阅读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全面的认识。在此,我想借用英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本文的结束,并借此阐述我对阅读这一问题的认识,“阅读的目的应该是广泛的,可以单纯为了其中乐趣,或是为了学习需要,找一些特别信息而去阅读”。阅读是一个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活动,不一定非要仅限于课堂之上,应是在自主、开放、广阔的阅读领域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尽情地、自由自在的吸收文化营养,发展个性和创造力,放飞“自由读书灵魂”。让阅读成为中学生美丽的精神家园吧!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相关文章:

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分析08-02

浅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05-22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精选6篇)08-21

浅谈初中几何的入门教学12-09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论文(精选7篇)05-05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05-05

浅谈初中生作文要求及方法08-21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工作05-22

探讨接受美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08-23

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