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后对学生行为的引导策略

时间:2020-08-17 18:17:3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后对学生行为的引导策略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的功能之一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本文从思想品德课课后行为引导入手,探寻思品课教育策略,从而思索如何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后 引导 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为基础,对本课程总目标的定位是:“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最基础性的目标就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材的'知识和信息载体,了解知识和通过情境等载体“体验”了知识的教育功能。但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后,转变并形成一种自觉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关键要靠课后对其行为、习惯进行督促引导。
           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或者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他们的社会性情感还不够深刻,意志力和个性意识倾向性发展得不够稳定,自我调解和控制的能力较差。他们常常很容易被诱因直接引起的欲望所驱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发展得并不完善,其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很强。根据研究,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据测算是21天。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教育的本旨在于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所以,课后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督促、引导,规范其行为显得很重要。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一、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诊断
  某个知识点(如意志)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完后,通过《自测题》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此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行诊断。通过诊断,主要找出存在的问题。
  二、拟定出培养行为习惯的措施
  根据诊断的结果,采取“学生—小组—教师”,三环节拟定出针对具体学生的《XXX良好XX行为培养方案》,以待实施。
  三、课后督促引导措施
   1.自我约束培养。根据《XXX良好XX行为培养方案》,学生自己有目的进行培养。
  2.小组督促培养。根据学生的平时情况,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就学生行为表现进行小组帮扶,对学生进行不良行为的矫正及良好行为的培养。
  3.家庭辅助培养。学生平时行为的引导及培养,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定时组织家长会,让家长全程参加活动。
  4.操行考核培养。将学生日常行为培养情况,纳入操行评定。通自评、月评,将此项评定计入学生期末操行评定中。
  5.学校激励培养。就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培养中的情况,给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树立榜样。
  总之,学生日常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后更重要,要下大力气,要持之以恒,要从细微处入手,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后对学生行为的引导策略】相关文章:

1.浅谈行为金融框架下证券投资的策略

2.关于行为金融学对投资策略影响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论文

4.谈对八年级学生Daily Report的有效引导的策略探讨论文

5.浅谈保险类企业的组织行为

6.快乐教学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应用论文

7.初中思想品德互动式教学策略论文

8.浅谈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论文

9.浅谈保险类企业的组织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