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改中的语文教学课堂

时间:2020-08-17 18:16:5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课改中的语文教学课堂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目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因此,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我认为语文教学要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是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 ”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让课堂成为学生各种思维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教师要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而获得的。二、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教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人为地加大了师生双方的心理负担,严重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弃唯分论、唯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培养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当然,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教师要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浅谈课改中的语文教学课堂】相关文章:

1.浅谈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论文

2.浅谈哲学教学呼唤和谐课堂

3.电工技术课改教学论文

4.浅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几点困惑教育论文

5.浅谈大学英语自主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介入的作用论文

6.物理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论文

7.成人计算机课改教学论文

8.浅谈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哲学思想论文

9.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