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辅导

时间:2021-03-13 14:44:3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职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辅导

摘 要:厌学心理是目前中职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已经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阻碍。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职中学生的厌学表现、厌学原因,并结合自身在实际心理辅导工作中的体会,提出了针对职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几点辅导方法。
关键词:职中学生 厌学 心理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职校学生逐渐成为人才市场的新宠,相对较低的入学门槛和高就业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职业学校,使职业教育逐渐升温。但在这良好形势的背后,也隐藏了不少的担忧,其中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生的厌学现象非常严重,部分学生“坐不住,不想学,学不会”。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等职业学校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比例竟高达74%。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如何改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已是中等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1.厌学的表现。所谓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根据笔者的观察了解,职中学生的厌学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不认真,思想开小差,常常是“人在心不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打磕睡、做小动作、玩手机,或者私自说话,或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听与不听无所谓,与之谈及学习便不耐烦。
        (2)学习态度消极,懒惰、散漫,对作业马虎了事,喜欢抄袭作业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对考试厌恶反感,对考试结果不关注、无所谓,习惯等着不劳而获或胡乱完成。有的学生期末考试10分钟就交了卷,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
        (3)不讲究学习方法,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认为读书太辛苦。有些同学甚至对学习丧失信心,觉得自己就是读不好书,不是读书的料,排斥、逃避学习,继而逃学、退学。
        (4)行为习惯差,贪图享受,我行我素,一切以“我”为中心,对集体的事不闻不问;对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明哲保身;性格敌对、偏执,喜欢顶撞老师、家长,同学关系冷漠。
        (5)缺乏自制能力,有的沉迷于游戏、网络,随便恋爱交友等,抱着混张文凭的想法进入职中学习。
        2.厌学的原因分析。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造成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相关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心理层面的影响来讲,学生厌学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交互影响和相互依赖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夫兰德森(A·N·Frandsen)研究指出:心理健康与学习中的成功是极其密切相关的,在它们之间或在它们的反面,即在情绪的适应不良和智力的低效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因果关系;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各种学习的发现兴趣和自我提高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标志。职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大多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有的甚至是班上成绩最差的,较长的学习挫折经历导致他们自我认识出现了偏差,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强度降低,从而导致低自尊水平,产生了“学习不可控”的认知期待,对自身产生了消极评价,进而影响其在职中的进一步学习。再加上自己毅力不强、意志薄弱等因素, 对学习中的困难感到难以逾越,畏难厌学心理便渐渐产生了。另一方面,职中学生往往缺乏目标和理想,成就需求低,没有前的忧患意识,学习上得过且过,容易自暴自弃;既自负又自卑,多急功近利思想。在当今社会各种浪潮的冲击下,学生的理想抱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人奉行个人主义,他们的思想行为表现出种种令人担忧的非科学的人生目的的倾向,如享乐主义,这类学生认为人活着就是一切为了追求享受,所以经常出入娱乐场所,讲究吃、喝、玩、乐,根本无心学习,还瞧不起那些专心学习的学生,嘲笑他们不懂生活、不会享受生活,干扰别人的学习。还有的学生“一切向钱看”,认为有钱就有一切,人生就是为了赚钱,别无其他意义。所以这些学生认为读书是浪费赚钱的时间,但迫于家长或社会的原因,无可奈何地呆在学校里,根本无心学习。
        (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在学校管理上,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教学的“非关联性”概念,认为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实际相脱离是根源所在。目前,很多职业学校课程的开设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求,因而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对于以后的工作是没有用的,这样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此外,部分职业学校因为生源质量差,被迫降低教学要求,文凭的轻易获得,让学生学习毫无压力,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厌学情绪。其次,在教师方面,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在《理解教育论》里说过:“厌学往往缘自厌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习这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精神财富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善意和相互体贴的赠与。”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注重方式方法,会导致学生的反感、对立情绪, 这些消极情绪往往会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上, 造成了“你要我学,我越不学”的“抗拒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厌学。最后,在教学方法上,不能根据职校生的学习实际,使授课显得枯燥无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忽视了职校生听说读写能力较弱、基础差异大的特点,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迫学习,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整日做着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能不厌学吗?
        (3)家庭方面的原因。教育家哈巴特说过:“一个父母胜过一百个校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家庭的支柱,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但笔者在与职中学生家长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关心不当或不够,有许多父母忙于工作而对孩子疏于管教,大多数父母很少能与子女正确沟通交流,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情。特别是见孩子成绩差,进入职中学习,觉得前途无望,更是放任其厌学行为,这就给了孩子不良的暗示,加剧其厌学状况。还有部分学生家庭冷漠、不和谐,家长经常酗酒、赌博、乱发脾气,使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甚至害怕和逃避家庭,无法安心学习,产生了厌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