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的历史有效教学

时间:2022-11-20 06:58:2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新课改下的历史有效教学

[摘要] 在新一轮的课改下,历史课程的改革呈现丰富多彩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课程结构、课程类型、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上,这就要求教师探索更多的方法来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笔者主要从新 历史课改出现的主要变化及在此变化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两方面来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有效教学,希望给教育同行一定的参考,更好的促进新课改下的历史有效教学的充分展开。
[关键词] 历史课程   有效教学   方式方法
        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是为了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加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赶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浅析新课改下历史的有效教学,一是新的历史课改出现的主要变化,二是在此变化上如何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
        在这次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对中学历史课程进行了较大的变动,使得历史课程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遵循新课改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历史课程改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程结构上,在初中设置分科型“历史”课程和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两种结构代替原有的单一模式,由各地学校选择。历史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它的连续性及联系性是不可忽视的,它反映了社会进程的方方面面,涉及的领域颇多,不仅与社会各个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对社会发展有着警示后人的作用,让学生在学好历史的基础上总结出社会发展的规律,更好的体现历史教育的功能。
        二、在课程类型上,设置选修与必修,使历史课程具有了多样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的学习以及更深一步的研究。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中央教科所主持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在其综合报告中,有专家曾尖锐的指出:“没有选修课就没有个性发展,没有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没有现代人和现代化。”这是对不设选修课作出尖锐的批评。选修和必修两种课程的合理配置,不仅使课程类型上呈现丰富多彩的变化,而且充分地发挥了历史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课程内容上,改变原有的成人化的历史学科体系,使历史内容更加贴近社会与学生生活,历史课程基本采用主题的模式,避免内容的庞杂和繁多。历史本身是包罗万象的,就从史书体裁来说,从历代记录历史的体裁中就可以看出,无论是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都对历史史实的记录各有利弊,名人张就说“国之有史,史之有通鉴,通鉴之有纪事本末,三者不可缺一也,国史因人,通鉴因年,本末因事,人非纪传不显,年非通鉴不序,是非本末不明”。课改下的主题模式不仅摈弃了传统历史体裁的缺陷,取其所长,简约而不失核心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历史,而且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增强课堂的活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转变一直以来学生被动听课、机械记忆的方式,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我们国家的学生和外国学生比较而言,缺乏的不是基础知识而是主动性,在过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下,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随着学历的升高而逐渐丧失,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学时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多,初中零星还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到高中就需要老师点名回答。新课改下的历史立足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励学生遇到不明不懂的知识点就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寻求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记忆的效果。
        在历史课改的试验中,各地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不断探索出适应新课改的途径和方法,使历史教学的改革得到推广与深化。
        面对历史课程新的变化,各地教师又如何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进行历史的有效教学,首先要清楚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优质的教学效果。历史这门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缺乏直观性的内容,所学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无法还原,只能通过历史文献、起居注、正史、野史等一系列文字形式来对历史进行了解。这样一来,学习历史更多的应是思考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背后的联系和意义,而不是只局限于历史史实的记忆,当然史实也很重要,只有在准确了解史实的基础上才能更深一步的探讨历史,以史为鉴。笔者认为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面进行:
        一、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应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学生人格发展的视角确立目标要求。以往历史课程的思想教育目标主要是站在教育工作者的立场上提出的,然而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教育者单纯的复制品,只有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心理特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历史现象,才能使学生有独立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二、应让教师的讲述与学生的思考相结合,达到抛砖引玉,触发反思。历史是通过历代的史家阐述而形成的,历史史料不仅内容庞杂而且观点各异,学生很难把握得当并正确理解。学生对历史兴趣的产生和史实的知晓就有赖于历史认知活动的组织开展,有赖于教师对历史史实的生动讲述。只有教师凭借广博的历史知识积累和深厚的人文素养用言简意赅,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学生共享历史史料,才能让学生了解历史、形成历史表象、展开历史想象、进而思考历史探究历史。
        三、充分合理的利用历史教材,实现教本与学本的有效统一。历史教材是师生为了达成历史教学目标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新课改对历史教材作出了大胆的改革,出现了多种教材版本,如人教版、岳麓版、大象版、人民版,几种版本各有千秋,避免了只有一种教材版本而造成的单一性和不可选择性。改革后的历史教材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教师的作用从传道、授业、解惑更加偏重于解惑。新课改下的教科书设计新颖,内容与版式多样,生动活泼,不仅有更多形象的历史插图,而且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广度性。各区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特征选择适合自身的教材,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历史知识,增强学生历史素养。
        关于历史新课程的变化及在此变化下如何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笔者提出以上肤浅的观点,这是远远达不到深度和广度的。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需要更多的历史教师进行探讨与尝试,找出适合教学的有效方法,最大限度的达到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为我国的现代化教育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张.《重刊道鉴纪事本末序》.
[2]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王策三.《教育认识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浅析新课改下的历史有效教学】相关文章:

浅析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05-29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方法06-04

浅析情感维度下的声乐教学策略探索08-26

浅析多元互动模式下的跨文化08-02

浅析文化交流与传播视野下的幼儿园双语教学08-26

浅析课改环境下的学生主动学习06-02

浅析市场经济下的夫妻财产制05-20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论文06-21

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性与有效性的关联研究05-03

新形势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浅析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