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在儿童诗的世界里徜徉

时间:2021-03-14 12:50:5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让童心在儿童诗的世界里徜徉

        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的儿童诗,这些儿童诗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逼真地传达了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因而深受儿童的喜爱。新课标对儿童诗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但是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并不像学课文那样有滋有味,难以走进诗歌的意境,这样无配合的尴尬场面让老师在教学时也无法大展拳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诗句,让孩子感受到诗歌隽永的意境,理解诗歌中精练的语言,使儿童诗的教学达到目标中提出的要求,真正达到低耗高效的效果, 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身临其中的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诗文要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教学诗歌时重在积极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画、语言、音乐、录像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从而调动学生高昂的学习情趣,使其真正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去领悟,去体验,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我在诗歌的教学中就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例如学习《乡下孩子》的开场白,我就用煽情的语言、如临其境的课文朗读以及美不胜收的图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耳、眼、心、口,使他们觉得自己仿佛已经置身于美丽的乡下,和乡下的伙伴一起体验捉蝴蝶、含草叶、逮小鱼、挖野菜的快乐,一起享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拘无束成长的幸福。
        再如教学《水乡歌》一诗,我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个载体,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末,让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甜美的歌声萦绕在学生的身边,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达到了自主入情入境的境界。这样的课堂,已经穿越了时空与地域的界限;这样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一种美的享受,达到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境界。学生,怎么能不被眼前的景、情、文字所吸引?怎么能不爱上语文学习呢?
        二、指导有声有色的朗读
        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而儿童诗中的情感是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所以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
        首先让学生欣赏诗歌的朗读,播放教学光盘,边看画面边倾听高水平的朗诵,再让学生模仿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
        其次,进行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如《乡下孩子》,我选择了比较明快的曲子,让学生随着欢快的曲子,把乡下孩子那种在旷野里捉蝴蝶、挖野菜、逮小鱼等无拘无束的生活、快乐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了出来。 
        三、发挥无穷无尽的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而儿童诗的特点就是富于想象,所以我在教学儿童诗时一直坚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感悟诗歌。        如《乡下孩子》中说道:“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让学生想象:你此刻正躺在妈妈怀里,妈妈会怎么做?你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假如你趴在爸爸背上,又会做些什么?“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让学生想象:怎样捉蝴蝶?会编个怎样的故事?《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让学生想象:小朋友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时会说些什么?我平时怎样给盲婆婆唱歌,为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的?蝈蝈欢快地叫着,盲婆婆听着听着,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小溪流淌的清波、童年难忘的欢乐。《一株紫丁香》,让学生想象:“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的动听?假如那是小朋友会唱些什么?“满树盛开小花”是怎样的美丽?假如那是小朋友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
        四、潜心诗歌主旨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着眼于词句的理解,透过词句品诗意,让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完《乡下孩子》,就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对诗歌的学法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感悟乡下孩子幸福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让学生感悟当代少年儿童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学习《一株紫丁香》时,就可半扶半放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实践中感悟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情感。
        五、进行多种多样的仿写
        儿童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
        如,在教完《乡下孩子》之后,我们不妨尝试一下,与孩子进行交流:你最羡慕乡下孩子怎样的生活?如果你是乡下孩子,你还会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你是城里孩子,你一定有乡下孩子不曾有的幸福感受,请你说说看?沟通过后,请孩子模仿句式,以“曾是______”开头,以“哦,乡下(城里)孩子,生在______,长在______”结尾,仿写出一篇《乡下孩子》或《城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