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英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感悟

时间:2021-03-14 16:18:4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我对英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感悟

       一、 引言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学得轻习得,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的现象。教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观众。甚至在优质课、观摩课上,也是教师一个人在唱、演、跳,在“做秀”,课堂也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不是供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阵地。此种教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扭曲了教学双方的内在联系,破坏了学习过程体系的合理结构,无法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如何引导学生不惧英语学习的困难?如何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如何使学生由“单兵作战”变为“合作互助”?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去年开始全面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导学案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二、 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思考,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 导学案的组成
        一般来说,导学案设置如下八个环节:
        1. 信息和评价区
        2.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和学情分析。
        (1)使用说明:明确课前自学的内容,自学所用的.时间(约15分钟),A、B、C三层学生分别要完成的题目及使用要求。
        (2)学法指导:对自主学习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如何自学,何时完成导学案。
        (3)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等。
        3.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要按新课程三维目标准确设定。
        (2)展示学习目标,体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位一体。
        (3)老师对目标的解析要具体,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注意。
        (4)整节课都围绕目标达成展开。
        (5)既要重视既定目标的达成,又要注重生成目标的生成和挖掘,这些都取决于老师的判断、理解和技巧。 
        4. 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指导的是方法、思路,在自学过程中掌握一种能力。将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理解;课本难度较大的地方要分解、细化,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便于学生自学。
        5.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内容的设计原则:题目设置注重能力培养,纯知识性题目不设计,在课本上能直接找出答案的题目少设计,不需要讨论的题目不设计,克服多而杂的问题;多设计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多联系生活实际。
        6.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依据课本又走出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训练的题目在课本是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的,这就促使学生们查找相关的资料,经过不断的筛选、鉴别、比较,最终才得出一个自己认为比较完善满意的答案。这一过程的完成,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7.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题的编写要求:(1)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2)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8.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