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情感教育浅论

时间:2022-11-20 13:28:2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于大学生情感教育浅论


  论文摘要:与理性教育、认知教育不同,情感教育是通过对受体施加教育力量,使其情感得以升华从而完善其健全人格的教育。从教育方式和实施过程上的视角观测,情感教育主要表现出审美性、创造性、兴趣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就目前高校的现状而言,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表现突出,必须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方可完善现代教育机制,提高教育效果。对大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必须以学校为主要教育阵地,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两翼,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微博等形式全面展开。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情感教育;教育途径

  长期以来,高校往往只关注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对大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然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已随之成长为当代所谓的“新新人类”,他们在情感发展上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时代特点,因此,情感教育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情感教育的对象则是人的情感生活领域。人的情感发育过程是在教育中成长成熟的过程,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人的情感生活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的其他心里领域的发展一样,都离不开专门的教育——情感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就是要关注人的情感方面怎样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不断向新的高度迈进。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绪机制怎样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协调统一地发挥作用,来达到其最佳功能状态。情感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审美性
  情感教育的审美性特点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过程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和获得过程,而是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它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并且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创造的东西,还是双方本质力量的外化和现实化。
  (二)创造性
  情感教育的创造性有两个含义,1、指情感教育并不是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和统一上网模式,它需要教师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学生特点个性的实际情况,在情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指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兴趣性
  情感教育的兴趣性是指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它能让大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进一步的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点并不是说教育要迎合大学生的多方面兴趣,而是那些与学习任务、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联系的兴趣才是应该被尊重、被培养和被发展的。
  (四)成功性
  情感教育的成功性是指要创造条件确保每一个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交往中也能有被人尊重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受,并且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并在成功中受到健康向上的力量。
  (五)灵活性
  情感教育的灵活性特点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加强对情感方面教育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大学生自身个体的实际情况、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个性特征以及社区文化特征等因素来决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因为现在一些固定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所以只有合理地利用各个方面的因素,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才能激发起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在认知与情感两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与补救

  (一)感恩教育
  感恩是指受帮助者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性教育。”然而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缺少一种感恩的情感。
  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彼此合作、协同推进。
  1、家庭教育中要培育子女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使他们经历一定量的“吃苦”体验,使他们懂得家长的辛苦,懂得对家里的责任,而不是事事都满足他们;要积极鼓励子女参与家政管理,使其在家政管理中意识到财富的来之不易,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并从中体会到深切的养育之恩。
  2、学校教育要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意识到自身是社会成员之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在享受这些资源的时候体会其中的恩情,从而学会感恩社会并且愿意回报社会。可以在学校开展一些活动,通过贫困助学、勤工俭学等方式让大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获得温暖;也可以通过策划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成立以“感恩”为宗旨的志愿活动组织等形式,使大学生获得感恩社会的情感体验;还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获得感恩社会的技能;还利用感恩节、母亲节、教师节等,来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情感;利用大众媒体的公益广告等鼓励感恩行为,形成有恩可感、知恩图报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逐渐懂得感恩、愿意感恩。

对于大学生情感教育浅论


  (二)责任教育
  “责任教育是通过多种教育手段,让受教育者明确自己的责任,认识自觉履行责任的重要意义,增强自己的责任心,树立责任权威,努力形成人人讲责任,个个负责任,以自觉履行责任为荣,以逃避责任或对责任打折扣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社会责任感淡化在当代大学中表现极为突出。有些大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是虽然有一定认识的,但缺乏足够的爱心耐心,道德情感淡漠,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利己主义思想严重,加之,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其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致使这种社会责任感的淡漠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要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学校在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社会责任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可以将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结合起来,目的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懂得承担、能够负责的精神态度,创造情境让大学生获得自尊感、满足感、荣誉感等责任情感体验,用情感引导大学生懂得承担责任,并且使当地将责任情感推广到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角度,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的动向,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出发,解决微观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课题研究,了解大学生近期思想状况,以此为基础预设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以及结果,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环节,把握责任教育时机,让社会责任情感教育变成学科教学的一部分。
  2、媒体环境、校园文化等也是一条有效的德育渠道。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以及大众传媒对于特定社会事件的报道与评论,还有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针政策的报道。这些都是增强大学生社会意识、公共意识的很好的教育素材。因此要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与教育功能,增强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命运感,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世界,使其视野不仅仅局限于身边的人和事,不仅仅局限于追求物质利益,而是要把视野多放在社会和国家的状况上。校园文化是情感教育中的环境熏陶,校园文化能够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熏陶,让大学生能够拥有担当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以及树立服务社会的理想。
  3、社会实践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情感教育方式。社会实践既可以磨练意志又能够锻炼能力,社会实践后的活动总结还可以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大家的认识,让大学生体验社会中的种种困难情况,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让其了解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艰辛,增强大学生的能力,进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

  三、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社会实践渗透情感教育
  人的思想的形成发展的直接现实基础就是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大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大学生的自强、诚实、守信、自尊、仁爱、责任感、荣誉感、正义感等积极情感是通过社会实践一步一步激发而形成的。社会实践是以社会为课堂、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教师、以大学生能动参与为主要途径来发展大学生的素质、增长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社会实践影响着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实践中还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各类社会现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社会公益意识、爱国主义情感、理想道德信念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底层,与群众直接接触交流,更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和同情心,能够进一步培养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知恩图报的道德情感。
  (二)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构建情感教育基地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环境。校园文化活动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学生为主题,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的群体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重要的指引导向作用,它可以将情感教育与学校的各项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情感思想产生影响。校园文化活的基本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科技学术活动等。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把情感教育寓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在活动之中得到教育和启迪。
  (三)通过网络微博建立情感教育平台
  出生在21世纪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的情感复杂,表现出多元化特点,而微博以文学书写心声的形式为大学提供了多元化的表现空间。情感教育必须在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想指引,帮助他们解决其思想、学习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调查显示,以往机械刻板的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心与心的沟通才是师生交流的最好方式,和谐融洽的人际沟通可以让师生更加亲近。网络微博可以让师生在更为放松的情境下、更为和睦的关系中把情感教育的主题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大学生心灵的深度辅导,捕捉大学生那热情跳动的心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适时教育。通过网络微博,将情感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寓理于情,寓教于乐,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最大程度的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温度。大学生不但不会拒绝反感,反而会欣然接受通过网络微博世界传达的情感教育的信息,而且还会将其作为一种高级享受来接纳它。

上一页  [1] [2] 

【对于大学生情感教育浅论】相关文章:

浅论高校教育管理纠纷的ADR解决08-02

浅论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04-27

浅论大学生科技活动问题06-15

浅论远程开放教育专科数学课程的标准与结构05-02

浅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08-28

浅论声乐教学的发声训练08-03

对于青年亚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08-07

浅论教师专业化与我国教师教育04-15

浅论当代中国教师面临的教育伦理问题论文05-28

浅论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