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的语境因素谈言语交际中礼貌的“度”的把握

时间:2021-03-16 10:43:0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从不同的语境因素谈言语交际中礼貌的“度”的把握

        一、引言
        礼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当而引起的相互之间的误会、摩擦,导致失败的例子是不少见的。这足以说明礼貌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关于言语交际中的礼貌问题,国外学者Leech(1983)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有时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CP),让听话人去领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为了礼貌。为了礼貌,说话人不愿坦率表明;为了礼貌,说话人故意声东击西。于是,Leech提出了语言交际中要遵守的礼貌原则(CP)。它包含以下六项准则,即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及同情准则。
        Leech的“礼貌原则”是对语用研究的一大贡献,但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Leech的礼貌原则的最大不足是对礼貌的得体性,即对怎样把握言语交际中礼貌的“度”没有予以充分的考虑。他认为“有些言语行为(如命令)具有内在的不礼貌性”,就暗示了有些言语行为本质上是礼貌的或不礼貌的,这就忽视了一定的情景中可能决定礼貌程度的语境因素,忽视了礼貌的得体性。
        何兆熊(2000)把各句中语境因素归纳为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语言知识包括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及对语言交际上文的了解;构成语境的语言外知识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背景知识,二是情景知识,三是交际双方的相互知识。本文重点从情景语境因素来阐述言语交际中礼貌的“度”应该如何把握。
        二、从情景语境因素来把握言语交际中礼貌的“度”
        语境是第二类语言外知识,即情景知识指与特定的交际情景有关的知识,它包括某次特定的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际活动的主题内容、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交际活动中相对地位、各人所起的作用等(何兆熊2000,p17--23)。
        2.1从言语交际的时间和地点来把握
        言语交际的进行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言语交际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发生。所以,笔者认为,言语交际活动中礼貌的“度”的把握应根据其具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来确定。例如,校长和来访客人之间的言语交际礼貌程度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应该有所不同。当客人初次来访某校时,该校校长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最礼貌的语言来跟客人进行交际。这时候Our distinguished guests, please allow me ,on behalf of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ur school, extend our warmest welcome to you ! 就显得很有分寸,礼貌的“度”把握得很好。同样,客人也会非常有礼貌地说,“You’re so nice . I really don’t know how to thank you enough for what you’ve done for us.”然而,经过了几天的接触以后,校长与来访的客人之间有了更多的相互了解和共识,他们之间几乎已经达到了一种无话不谈的朋友关系。这时候,校长与客人虽然在言语交际时也需要注意礼貌问题,但在把握礼貌的“度”时,就没有必要像刚见面时那样客气了。这样,他们之间的言语交际就会变得轻松、随便一些,否则,反倒显得不自然或有些疏远的感觉。例如:
        President: Professor Smith,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our school.
        Guest: OK, please. I’d like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it.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言语交际中礼貌的“度”的把握应视具体的时间而定。一般而言,人际交往的时间越短,言语交际时礼貌的程度就应该越高;相反,人际交往的时间越长,言语交际时礼貌的程度就越低,即言语交际时的礼貌程度与人际交往的时间长短成反比。
        同样,言语交际中礼貌的“度”的把握,还跟实际言语交际时的具体地点有关系,即言语中礼貌的“度”的把握应变随地点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课堂上导师和学生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时,学生会这样向导师提出请求,“Professor Smith, would you mind explaining the principle once more. I didn’t quite follow you just now.”就教室这个特殊环境来说,上面学生的礼貌语言是相当得体的。如果言语交际的地点改为学校花园的走廊,导师和学生边散步边交谈。这时学生向导师提出请求的礼貌程度相应地会低一些,比如:像“Professor, I have a question to ask you”或“Professor, please tell me why… ?” 等这样的语言形式就是得体礼貌的。相反,在这种环境中,过于礼貌的语言形式反倒显得有些矫揉造作之疑。
        2.2 从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来把握
        在言语交际中,礼貌的“度”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交际场合正式程度的制约。一般而言,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越高,礼貌的“度”也应该越高;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越低,礼貌的“度”应该越低。换句话说,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与交际时礼貌的“度”成正比。 
例如:外宾Smith教授在学院大礼堂开始他的讲座之前,我们请学院的王教授给研究生部的全体师生介绍Smith先生,王教授会这样说: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taking great pleasure in introducing our speaker Prof. Smith. 相对来说,换一个不太正式的场合,比如在王教授自己的家里,当他向别人介绍Smith教授时,他可能会这样说:“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Prof. Smith from England.”或者“Shall I introduce Prof. Smith to you ?”但在非正式的场合进行相互介绍时,我们可以说:“John, come and meet my friend Tom.”或者“I don’t think you’ve met my friend John before. This is John, and this is Tom.”
        再如,当征求听话人的意见或建议时,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我们可以用以下礼貌程度比较高的语言形式来进行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