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崇高中的自然与生态意义中的崇高

时间:2020-11-03 18:09:4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崇高中的自然与生态意义中的崇高

  论文摘要:将崇高与生态观结合起来,是用生态意识对传统崇高概念的再认识,亦是对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的整合。本文以康德等人的崇高美学概念为参照,结合部分在生态语境下对“崇高”做出新理解和阐述的批评家和作品,指出了崇高概念对西方传统文化的正典建构作用,并同时阐述了生态意义上的崇高在颠覆人类中心主义以及对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科学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

浅析崇高中的自然与生态意义中的崇高

  论文关键词:崇高观念;生态意识;文学批评;自然;梭罗

  自朗吉努斯阐释崇高与自然的结构性关系以降,文艺批评家们总是以自然对象和在自我与自然力量的落差中用相互矛盾的表述去思考崇高。譬如面对自然时体验到的谦卑和虔诚一直是构成自然崇高感的一个根本要素。英国美学家博克在《关于崇高与美的两种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中认为,在自然面前,“我们自己的本性变得微不足道并化为虚无”。博克讨论崇高体验的文学例子几乎都与自然世界的情景与意象有关,即便在专门讨论修辞学意义上的崇高即语言的崇高效果一节里也主要以自然为对象。后来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论述自然的崇高体验时写道:“我们对它们抵抗的能力显得太渺小了”,“它的威力之不可抵抗性使我们认识到自我的无力。”然而康德却试图调和人与他性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崇高感“是一种间接产生的愉快;它经历着瞬间的生命力的阻滞之后,同时继之以生命力的更加强烈的喷射,崇高的体验产生了。”康德虽然使用了“瞬间”和“同时”等词,但却暗示了崇高体验是一种继之而起的心灵升华运动,是历时的而非共时的伴随性响应。针对康德在《判断力批判》里表述崇高瞬间体验的虚假倾向,德·曼指出,“与其说《判断力批判》是一部结构严谨的分析性论著,毋如说它是一个故事,它揭示出心智力活动的戏剧性场景。”尽管如此,这种瞬间体验范式却为我们思考崇高似是而非的特征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整合策略。

  美国评论家维斯凯在《论浪漫主义的崇高》中阐述了康德的“浪漫主义超越的结构范式”,他将康德的崇高霎时体验分成“三个阶段”:1.精神正常的、处于前崇高体验的阶段,“此阶段的心灵与对象处于某种明确的关系之中”;2.继而是某种分离使心灵与对象之间的失衡;3.最后是“回应阶段”,即平衡恢复阶段。该结构形态有助于我们把突变的瞬间体验从康德的叙述中离析出来。在《判断力批判》中,崇高体验源于自然对象的恐惧超越我们的想象力并导致我们在知性上的不协调,即感知力与对象之间的分裂。这种分裂接着又被理出场所征服,并最终向我们指出“自我的崇高性超越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