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利弊与引导研究

时间:2023-02-24 15:59:0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利弊与引导研究

摘  要: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共同存在于社会各层面,它可能对正式组织起支持和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抵触和破坏作用,在学校的教师组织中同样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且这种组织更加复杂、更加隐蔽。学校领导应该具体了解非正式组织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克服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功效,为圆满完成学校工作总目标服务。 
关键词:教师非正式组织;成因;利弊;引导策略 
 
        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的社会组织。非正式组织的领袖人物是自发产生的,但对其成员却往往比正式组织的领导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在学校的教师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教师中的非正式组织更加复杂、更加隐蔽。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克服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功效,为圆满完成学校工作总目标服务,是学校管理者应该研究的一个问题。
        本课题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基础上,运用自制的教师调查问卷和学校领导调查问卷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教师非正式组织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又通过个别访问、谈话,深入了解教师中的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等,针对十分典型的教师非正式组织深入进行了剖解。
        一、教师非正式组织的现状
        (一)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数量
        调查显示,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非正式组织在五组以下的居多,其次是6—10组的。中学非正式组织数量相对小学和大学要少些。
        您认为学校中的非正式组织有多少?(教师问卷)
          
        (二)教师非正式组织中的人数
        大多数领导认为,学校非正式组织每组的人数大致4-5人,作出这一判断的小学占64.5%;中学占81.6%;大学占57.1%;而大多数教师认为在学校中自己有3-4个知心朋友,作出这一判断的小学35.1%;中学36.1%;大学45.0%。这表明非正式组织人员数量在3-6个左右,一般都是关系密切的朋友。
        (三)教师非正式组织的分类
        教师非正式组织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成以下类型。
        1、划分标准:非正式组织的成因
        (1)利益型。这是在组织成员利益要求一致或相同的情况下形成的组织。
        (2)兴趣爱好型。组织成员因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形成的组织。
        (3)情感型。由于感情、友谊和社交的需要,以情感为纽带而形成的组织。
        (4)地缘型。因同一居住地或同一办公室或老乡等原因经常在一起活动而形成的组织。
        2、划分标准:非正式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
        (1)业务型。成员在一起主要是研究交流教学、学生管理、科研、撰写论文等问题。
        (2)健身型。成员在一起主要是从事各种体育健身活动。
        (3)娱乐型。成员在一起开展打牌、麻将、歌舞等各种娱乐活动。
        (4)闲聊型。成员聚在一起或天文地理,或国际国内时政,或家长里短等闲聊中寻求寄托和快乐。
        3、划分标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积极型。这类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和活动对正式组织的目标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
        (2)消极型。这类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于正式组织的目标实现具有消极的影响。
        (3)中间型。这类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同正式组织的目标和行为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看不出明显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二、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成因
        我们按照学校类型、性别、学历分别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尽管教师所在学校的类型不同,教师的性别、学历不同,但其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排在前两位的是“谈得来”和“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其次是“同学”或是“同办公室”的,“同乡”排在第五位。
        将亲密度排列在第一位的是:  (按学校类型分) 
         
        将亲密度排列在第一位的是:  (按教职工学历分) 
         
        通过“最愿意或经常与他(她)交往的原因”调查,可以看出,选“性格相同或相近”一项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年龄接近”,再次为“彼此有共同爱好”,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非正式组织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共同的价值趋向和一致的利益
        共同的价值趋向是教师非正式组织产生的重要原因。由于对客观事物看法相同,评价一致,就会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易于理解对方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便很容易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较强稳定性的非正式组织。特别是当学校的政策、制度有争议时,那些权益受损的教师因为利益一致,看法相同,互相理解,相互支持,更容易形成“暂时性非正式组织”。
        (二)相同的性格或兴趣爱好
        由于性格或兴趣、爱好相同,某些教师经常在一起进行交流、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等,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甚至达到不谋而合、活动形成规律、不召自来的程度。由此可见,相同的性格或兴趣、爱好也是形成教师非正式组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相似的生活背景
        相似的生活背景也会孕育教师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学校教师来自四面八方,有的是同乡、同学、亲戚,有的住的很近,有的在一个办公室,出于特殊的感情和生活工作的需要,他们平时接触较多,容易交流思想、加深感情、增进友谊,进而取得相互信任和理解,久之就会形成非正式组织。
        (四)年龄接近
        调查显示,高达33.3%的人是因为年龄接近而经常在一起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年龄接近的人生活的社会背景和面临的社会问题相同,共同语言较多,关心和讨论的问题相近,兴趣爱好也容易一致。众多的一致因素导致年龄接近的人更容易结合在一起。
        以上是教师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外因,分析教师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内因还是“人的心理需求”。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当人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就显得尤其重要。每个人都有交往需求,希望归属于某个组织,减少心理上的孤独感,虽然正式组织也使人置于人群之中,但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纽带自愿形成的非正式组织更能做到心理上的相容。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强烈愿望。当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在正式组织中不受重视、才能无以施展、愿望难以达成时,便会寻求更好的心理环境,去实现自身价值,这就必然要形成非正式组织。       三、教师非正式组织的利弊分析
        我们通过领导问卷和教师问卷从不同侧面调查了学校非正式组织与学校组织的关系以及在学校中的作用。
        学校中的非正式组织与学校的工作目标(领导问卷) 
         
        在“学校非正式组织与学校的目标是否一致”的问题上,超过60%的领导认为是“不确定”。
        我们对学校非正式组织成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表现进行了调查,领导调查结果如下:
        学校非正式组织成员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处于  (领导问卷)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60%的学校领导认为非正式组织在工作中属于中间型,既不积极,也不消极,且小学、中学、大学的领导看法惊人相似。
        领导对学校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这些看法与教师的看法差别较大。在一项“您认为在学校中与你关系密切的人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何种状态”的调查中,教师回答“积极和比较积极的”小学、中学、大学各占85.7%、85.9%、84.5%;“中间状态”的各占13.4%、12.2%、13.7%; “消极状态”的比例分别为:0.9%、1.9%、1.8%。 
        综合领导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的结果,不难看出,教师非正式组织是一柄双刃剑,无论是对组织内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学校的管理而言,它既具有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一)教师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当非正式组织的规范和目标带有积极倾向时,便会使成员产生积极的社会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成员的创造性,实现个人的志向和抱负,极大地促进组织内个体的发展。同样这种积极的倾向,可以使非正式组织成为正式组织的重要补充。对一些有争议、尚无把握的事情和意见,可利用非正式组织信息传递迅速的优势,征集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对一些靠组织宣传教育难以圆满完成的任务,可利用非正式组织凝聚力强的特点,协助组织完成部分管理工作,甚至组织遇到管理上的困难时,也可通过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排忧解难。
        (二)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当非正式组织的规范和目标带有消极倾向时,便会使成员在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上产生偏差与混乱,妨碍组织内个人的进步。如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因教学态度、成绩、表现等因素不为学校器重、个人才干得不到认可的情况下,为了弥补自尊,往往背离学校的要求,另搞一套评价标准,错误暗示组织内成员消极、盲从,甚至支持教师的自由主义,因此可能出现崇尚违纪违规、鼓励不负责任等现象,制约组织内教师的发展。
        四、教师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策略
        我们对“领导对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领导对学校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应持的态度 
         
        结果显示,超过70%的领导认为对学校非正式组织应该“因势利导”,这个态度是正确的。但是也有近7%的领导认为应该“坚决取缔”。
        另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6%的领导“非常注意”发挥教师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有56%的领导“比较注意” 发挥教师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有3%的领导“很反感,千方百计打压”教师非正式组织。
        以上调查说明,绝大多数领导对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态度和做法都是积极的,正确的。但是也有部分领导对教师非正式组织持有偏见,甚至对教师非正式组织无能为力,不知道该怎样引导,才能克服其弊端,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根据对学校工作的影响作用,我们可以将教师非正式组织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积极型是与学校正式组织较为亲近的一种非正式组织,它的目标与学校正式组织的目标基本保持一致。中间型是一种与学校正式组织若即若离的非正式组织,其目标与学校目标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消极型则是与学校正式组织存在一定矛盾的非正式组织,其目标与学校基本目标相背离。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非正式组织,应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
        (一) 鼓励支持“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1、要积极扶持、鼓励具有积极倾向的教师非正式组织的发展
        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能力,由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这些人自发地结合成群,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交流思想、互相切磋、传递信息、使自己在所从事的领域内得以进行深入地探索研究。此外,锻炼身体、愉悦心情、解决矛盾、家庭教育交流等积极因素也会促成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学校要善于利用这些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团队精神。
        2、对具有积极作用的非正式组织核心人物给予充分的信赖、尊重和支持
        非正式组织中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往往是业务能力或处事能力较强,在专业或道义上较有威信的人物。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地信任、尊重他们,适时地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予肯定和赞扬,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充分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组织的凝聚力等,来调动其他员工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提拔到领导岗位,使之成为正式组织的骨干兼非正式组织的首领,以便促进学校事务的开展。
        (二) 引导转化 “中间型非正式组织”
        对“中间型非正式组织”,管理者既要允许它的存在,又要对其加以适当引导,扬长避短。实践表明,采取硬性措施,来坚决取缔的做法,往往会造成教师的逆反心理。他们很可能转入地下继续活动,或消极怠工以示抗议。针对这种现象,较好的办法是定期组织、举办教师非正式组织活动,培养一个好习惯来取代坏习惯。可以不断创新活动项目,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激发教职工对有益活动的兴趣,使不健康的麻将、扑克等组织自然解体。当这些组织成员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学校应及时提供帮助,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增强他们对组织的信赖程度,使他们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正向积极作用,减少以至清除非正式组织的负面消极作用。
        (三) 分化瓦解“消极型非正式组织”
        当学校管理制度影响到某些人的利益时,权益受损的教师因为利益相同,可能互相支持暂时结队,成为学校的对立面。管理者要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信息灵、沟通快的特点,真诚地与教师交流,倾听教师的心声,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对学校政策、措施及规章制度所持有的意见,修订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关注这一组织的舆论和动向,充分预测“消极的非正式组织”在学校可能会产生的反面影响,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其负面影响。当无法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时,要予以说明,争得教师的理解,消除其抵触情绪;对那些拉帮结派、与组织相对立、起破坏作用的极个别人,要严肃处理,同时要想方设法削弱其内部力量、分化瓦解这样的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形成并发挥作用的时机,往往是在学校工作的一些关键环节中。如:学校正式组织的人事任免、人员变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住房分配等方面。这些环节容易刺激新的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并使新老非正式组织处于活跃状态。为了避免滋生更多的“消极型非正式组织”,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方法来增强学校这个“正式组织”的吸引力:第一,学校管理者要严格掌握政策,一视同仁,做到办事公正透明,使大家心悦诚服;第二,坚持民主执政,扩大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在充分依靠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同时,建立学校事务非正式组织参与机制。对于涉及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可以择优吸纳教师非正式组织成员参与,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第三,“增大组织目标的效益”,即把学校的目标和个人的需要联系起来,使教职工能从学校设立的目标中看到他们的利益,把个人目标纳入学校目标中,个人目标通过学校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正式组织的吸引力增强了,“消极型非正式组织”就失去了产生的温床。
参考文献:
[1]吴文燕.高校教师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27卷,第四期,第173页.
[2]陈保峰.关于教师非正式组织的管理[J].职业教育研究,2006,5,第34页.
[3]朱立宏.“和而不同”对教师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策略[J].现代教学,2004.4,第43页.

【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利弊与引导研究】相关文章:

谈当前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与成因08-08

青少年"网瘾"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开题报告08-07

关于幼儿园幼儿行为问题成因的个案研究论文04-25

教授对大学组织学习力的影响研究提纲08-16

简析地方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实践研究08-19

关于新时期党校组织结构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05-06

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的组织与实施论文04-25

谈教师与教育行动研究08-10

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利弊问题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