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在“品”中“出彩”

时间:2021-03-17 14:23:1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让语文课堂在“品”中“出彩”

        在新课程学习中,语文的立足点是语言本身。回归到语言本身,这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语言的品味是真正理解作品的关键。我们应从语言的角度出发,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将生活的感悟与语言的品味表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可以说,唱好“品”这出重头戏,就等于抓住了语文课堂的关键,就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那么,怎样才能使“品”落到实处,“品”出味道,“品”出精彩呢?
        一、 大量阅读,为“品”打好铺垫
  要准确品位语言,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感才行。叶圣陶说:“语感,实际上就是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获得语感,必须走多读的路子。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文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让学生阅读,既要保证足量,也要保证高质。老师要为学生列出应读的篇目,当然要包括教育部指定的应读的课外篇目,另外,还要读其它的中外名著,读《读者》《意林》等优秀刊物的美文。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必须和思考结合起来,和写作结合起来,方有好的效果。因此,我每周拿出两节课来让学生自由阅读,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经验。渐渐地,他们能如饥似渴地读课外书了,能利用一切闲暇时间阅读了,读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读到了自得其乐的地步,读书成了他们的“嗜好”。
  大量的阅读必然能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这样就为品味语言打好了铺垫。
  二、 巧妙设疑,力求“品”出味道
        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大多属于名篇名作,文中有很多语言精妙、比喻新奇、语意丰蕴、耐人寻味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是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主旨。抓住这些句子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品味,就会“品”出味道。a
        例如,在教学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两则》时,引导学生对“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这个比喻句进行理解时,我没有单就这个比喻来谈它的妙处,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先思考,想象一下,然后说说你心中的西湖美景是怎样的?”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纷纷说出自己心中的西湖美景。然后再体会这个比喻的妙处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谈自己对这个比喻的看法,讲自己对这个比喻的理解,认识到这个喻体的想象空间和新颖神奇,是其他比喻所无法企及的。这一问,既拓展了教学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紧扣了对文意的品味,因而富有创意。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只要巧妙设疑,学生就能“启”,就会“发”,语言的妙处也就了然于心了。
        三、 小组合作,“品”出智慧
  现在的语文课堂,基本上被老师主宰着,学生处于被动局面。自从实行小组合作机制,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自己设疑,自己解答,这样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使他们“品”出智慧。
  新课文讲解之前,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然后小组内讨论。 
经过讨论将有一定难度、深度或者小组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到班级讨论。例如在讲解《莺》时,通过小组讨论,各小组向班级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概括冬季和春季特点的词语是哪几个? 2去掉课文第一段,直接写莺为什么不好?等等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比得上一个诸葛亮”。学生通过讨论提出问题,能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学习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既增强了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品味语言的水平。
  四、 放开手脚,创设“品”的平台
        许多语文老师特别重视“标准答案”,学生品味语言时,即使答得很接近“标准答案”,也不可以。非得预先设下一个“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要让学生钻到这“套”里才行。
        如:有位老师讲《卖蟹》一课时,问道:小姑娘回过头,诡秘地眨着眼睛,莞尔一笑,道:“你跟俺走呀!”这句写出了小姑娘的什么性格?有位同学主动说:“小姑娘爱捉弄人,爱耍小心眼。”老师一瞪眼:“胡说!表现了小姑娘的聪明机智,对恶人能以恶制恶。”那位回答问题的同学情绪一落千丈,脸涨得通红。试想:以后他还会主动回答问题吗?他还有充分的自信吗?
        当然,老师不能对学生的'任何解答都予以肯定,但应创设出一种自由快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品位,乐于品位。
        五、抓住文眼,“品”出情趣
  1、换换词语品一品。
        如:《孔乙己》中“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中,把“罩”改为“捂”“盖”等词语,表现力有何不同?有的说“罩”能写出孔乙己的迂腐相;有的说“罩”字形象地表现出孔乙己的恐惧心理等等。有位同学总结:总之,“罩”字是孔乙己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的真实写照,“捂”与“盖”表现不出这点。在争论中,课堂气氛情趣盎然,学生们的思维之火被点燃,课堂呈现出“活力四射”的局面。
  2、抓住细节探一探
  如:《荷花淀》中的“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些细微动作的描写,展示了妇女怎样复杂的心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突如其来的惊讶,深情的依恋,别后的为难,种种情感一时迸发,又继以理智的自律,从而认识到一个进步妇女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明大义的高尚情操。这样,随着学生思维的深入,智慧的火花不时迸现出来。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会读书,不待老师教。”当学生具备了品位语言的能力,面对文章中的语言,乐于去品味,并能品“出”“美味”时,那他就领略到了文章的风采,体会到了文章的主旨,渐渐地,他的阅读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一堂注重品位语言,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像一首优美的诗:韵味悠长,让人迷醉。愿语文课堂在“品”中光华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