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体育课

时间:2021-03-18 12:32:4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怎样让小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体育课

        多年以来,体育课因其独特的奔放、开放和竞技特色,为绝大多数学生所痴迷。但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家庭条件的快速提升,孩子们吃得好了、玩的少了;住的好了、户外活动少了;再加上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能全才全艺、样样拿第一,致使不少学生从小就不光对文化课产生厌学的现象,甚至在体育课上也同样出现有学生"厌学"的现象。
        究其实质来讲,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游戏,没有一个孩子厌恶竞技活动。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看到,在不同的体育类游戏中,几乎每一个小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全身心投入其中。也就是说,孩子们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
        也许,孩子们体育课上出现有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可能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研究目前学生的身心状况、家庭生活及教育等问题,因而会使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方法、要求等感到枯燥甚至反感。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让学生一如既往的迷恋体育课就成了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了。
        要使体育课牢牢的吸引住学生,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一、把提升体育课自身的魅力放在首位。
        体育运动与游戏项目本身的内涵是永远也挖不完、取不尽的。同样的体育项目、同样的游戏形式,如果我们能让它从不同的角度去承载不同的使命,那它本身的内涵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结果。如果我们在开展竞技类、游戏类项目的时候,从教学思想定位上就把融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愉悦性为一体,再以此为出发点去选择可取的项目,使我们所选的项目能将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自然地融入其中,学生可能不光愿意学、更会乐于学、甚至是想着法子去学。如:在低年级进行"跳圈游戏"时,由于低年级的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低,教师可以通过围绕"圈"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接触圈、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跳、老师逐步提出问题和创新要求激发学生学生的创新欲望、然后伺机表扬励(如:"创新奖""聪明奖"等),让学生丰富其想象获得更多新颖的创意,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种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的教学,我想学生一定会喜欢的,他们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也会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把推陈出新当做提升课堂活力的根本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推陈出新",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不断变换的教学方法,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的过程。
        1、教师可适度地把猜谜、讲故事引入体育课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我把传统的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的过程掺入了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思考的提问环节。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让学生说出这些特点是根据哪项体育活动编的。谜语一出,学生就积极地思考起来了……把猜谜引入教学的做法,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所学的技巧的要领记得快、记得准。教师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法,因材施教,常变常新,这样才能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课堂可穿插一些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活动
        如,体育课的前奏一般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队伍排不好、排队时讲小话、四处乱看等。我设计了几种快速凝聚学生注意力的小段:韵律操、有节奏击掌、反口令练习等短小口、手、脚一起活动的凝聚注意力的办法,这些办法能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做了较好的铺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课堂应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比较喜欢小型竞赛,教师可设计一些这样的学生感兴趣的小竞技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能力。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跃式赛跑、抓小鸡。又如:学生课间玩闹的时候,如果学生乙在学生甲不注意的情况下在其背后打上一下跑开,学生甲就会本能地猛的转身追学生乙,这样,两人都会拔腿猛跑猛追,有时间的话,两人会累的上气不接下气。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在适应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去训练学生的起跑和耐力,那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顺应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较好地激发出学生的个性倾向,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成一种高尚的师德来追求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始终能把自己的教学放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氛围里展开,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感情融洽、心理相容的和谐的课堂关系,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时时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学生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出现无组织无纪律、不认真,不把老师的话当回事的现象。
        面对当今学生不同的家庭状况:留守孩子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数量有增无减、父母由于过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而无暇照顾孩子、富裕家庭孩子优越感太强等等情形,许多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和同伴、老师的交流,这个时候教师就不光要做好孩子的老师,还更应该做好孩子的第二任父母;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和动态,做好孩子的贴心人,给孩子以信赖感。这样,孩子就一定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的教学也还在对学生进行人性关怀的同时取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