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服气与中医养生技法的融合论文

时间:2020-09-14 09:43: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道教服气与中医养生技法的融合论文范文

下面是一篇题名为《道教服气与中医养生技法的融合论文范文》,YJBYS网络搜索整理,仅供参考。

道教服气与中医养生技法的融合论文范文

《黄帝内经》认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人们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的根本法则。其中,“和于术数”就是指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道教作为一门重人贵生的宗教,其一切方术技艺活动都是围绕人的生存展开的。道教术数与中医养生“和于术数”的思想和实践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服气导引是道教术数中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炼养方术,对中医“和于术数”养生思想的影响十分深刻。

1  道教服气导引术的养生旨趣
        “服气”是一种以气息吐纳为主,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修炼方法,在道界流传甚久。古来名称不一,或称“行气”、“食气”、“调息”、“吐纳”、“胎息”等等,但不同的称法包含的技法和层次也有些微区别,如“胎息”就是服气练养方技中的最高层次。道书对服气方法的记述很多,总体来说,就是以意念控制呼吸吐纳或内气运行,达到疏理气机,使人体气血舒畅、脏腑通利的作用。服气时,均要求凝神净虑,气致柔,呼吸吐纳做到轻、缓、匀、长、深。

        服气之法虽然各有门派路径,但概括起来无非两大类型,一是服内气,二是服外气。所谓“服内气”,实际上就是通过一定的意念导引,激发内气运转,以增进内脏功能。所以,“行气”这一称谓,有时又特指“服内气”。一般的方法是:在夜半之后或者是五更以后,等到谷气消尽、心神安静之时,即忘情闭气,将心念贯注于下丹田气海之中,寂然不动;咽气三两次便闭气,仿佛将心“送入”丹田,渐渐感觉丹田内有声音鸣响,即将心念移入气海。坚持一会儿,即开口徐徐吐气,又闭口咽气。如此反复二三十次,即感冥心忘情,消息万虑。久而久之,感觉口中津液甘香,这就是内气运行的气象。

[1]与“服内气”相对应的是“服外气”,这里所讲的“外气”,是指身体以外的自然之气。道教服外气对周围环境是有严格要求的,必须选择适宜的`时辰、场合等。不过在实际练养过程中,往往将服内气与服外气结合起来,达到内外沟通,天人感应的效果。

        “胎息”是指如婴儿在母胎中呼吸一样,主观上不用口鼻呼吸,而体会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其动作类似于我们日常所说的腹式呼吸。胎息所服之气主要为内气。《太清调气经》说:“胎息者,如婴儿在母腹中十个月,不食而能长养成就,骨细筋柔,握固守一。”道教认为,进入不用口鼻呼吸而真气在体内运行,返还到婴儿在母胎中之胎息状态时,就能返本归元,长生不死。所以,道教认为胎息是服气进入较高阶段,修道达到较高境界的标志之一

[2]“导引”又称“道引”,就是用意念以自力引导肢体运动,以使内气顺畅、气血平和,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导引属道教方术中的动功范畴,但又与现代纯粹肢体运动的体操等体育锻炼方法有根本的不同,因为它在肢体运动的同时,必须伴有行气、存思守一等方术,所以道教典籍往往将导引与服气一并论述[2]。
        古代养生术可分为导引服气、服食炼养和房中养生三大不同流派,导引行气这一派可谓最古老[3]。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道医华佗创立的五禽戏就是导引之术。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认识,他沿着《淮南子·精神训》中所讲的模拟熊、鸟、虎、猿、鸱之动作思路,编制了一套模拟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的动作套路,因简便实用,流传甚广,起到了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2  中医养生学从道教服气导引术得到启示和借鉴
        中医养生不仅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理论,而且总结出一套实用有效的养生方法和技巧。中医养生之“术数”受道教炼养方术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有慢性病调养宜用“导引按跷”的记载。中医养生技法众多,流传至今的各种方法中,气功类方法是与道教服气导引之术最相似的,实际上,道教服气导引就是目前气功术尤其是动功类健身气功的源流。健身气功是以熊经鸟伸的身体运动,伴以吹呼吸的调息练习和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意念活动,通过自我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功法,这种功法不仅采纳了道教的服气吐纳之术,也应用了意念守一和导引之术。健身气功的门派很多,方法各异,但基本的原则是一致的,即以意念引导肢体运动,注重气息的调和。在太极拳、大雁功、鹤翔桩气功等众多经典功法中,太极拳是直接起源于道教,流传最久,备受推崇的功法。太极拳由武当山高道张三丰创立,时至今日,仍是武当山道界最为盛行和崇奉的一种功法。

        历史上,中医养生名家从未停止过对中医养生“术数”的探讨,代不乏人,代有创新。精于服气导引的中医名家除前所述的华佗之外,还有如康、葛洪、陶弘景、巢元方、孙思邈、张仲景等等。他们所创制的理论和方法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动静适宜,自然调息,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张仲景在《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论述“导引、吐纳”,认为“不令邪气干忤经络”。陶弘景著有《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等,其《养性延命录》共有六篇,“服气疗病篇第四”、“导引按摩篇第五”就占其中两篇。他是十分注重形神兼养、动静结合、众术合修的一位医家,认为形神相依,主张清心寡欲以养神,导引运动以养形。

参 考 文 献
[1]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42.
[2]杨玉辉.道教人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2-206.
温茂兴(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湖北襄樊  441021)
 

【道教服气与中医养生技法的融合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中医学的论文范文

2.大智移云下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论文范文

3.中医药学论文范文

4.谈图书营销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与发展

5.谈图书营销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与发展

6.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7.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融合

8.东南亚货币与金融合作的障碍与前景论文

9.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