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理论实践

时间:2023-03-27 13:41:2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理论实践

  论文摘要:本雅明的《德国悲剧的起源》是一本融合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他将寓言从传统的文学领域扩展到社会历史领域,以巴罗克悲悼剧建立起他的现代寓言批评理论。

  论文关键词:本雅明 《德国悲剧的起源》 寓言 巴罗克 悲悼剧

  本雅明生著作很多,但大都是零散的论文、随笔或未完成的手稿,只有《德国悲剧的起源》一书是其唯。一一部完成的完整专著。但是由于书中理论的深奥、晦涩,再加上它是一本融合了哲学、美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的理论著作,使其不被当时学科界限森严的大学教授们所理解和接受,于是本雅明就被学院体制永远地放逐。然而,随着对时代和社会深入地研究,当今的学者发现本雅明的理论尤其是寓言理论越来越具有当今时代现实意义,并将《德国悲剧的起源》称为“20世纪德国文学一一哲学批评领域最有创见的一部杰作”。

  本雅明在向法兰克福大学申请教师资格时,明确地提出自己写作《德国悲剧的起源》…书的研究目的;“这部著作旨在提供一种关于17世纪德国戏剧的新视点。将当时的德国戏剧一一悲悼剧(Trauerspie1)一一同悲剧(Tragedy)加以对比,以表明悲悼剧(TrauersPie1)的文学形式与寓言(allegory)的艺术形式之间的亲和关系。这就是该书为自己确定的任务。”他希望通过对17世纪巴罗克悲悼剧的分析,建立起现代的寓吉批评理论。在欧洲文学史中,巴罗克时代是指从1580至1680时期。这一时期是处于文艺复兴衰落、启蒙运动兴起的时期。“巴罗克”一一词源出葡萄牙语,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成为‘一种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者评论家将之看作是无节制和低劣鉴赏力同义词。

  书名中的“悲剧”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悲剧,而是具有一定的特指,它专指德国17世纪的巴罗克戏剧。这个术语本雅明德语原文用的是“Trauerspiel”,在英语中没有相对的词,于是就译成了“GermanTragiCDrama”,其实是不太恰当的。因此汉语翻译时为了有所区别,有的把其翻译为“悲悼剧”。这一艺术形式主要代表人物有格H1F乌斯(Gryphius,1616-1664),洛亨斯坦(Lohenstein,1635一l683),哈尔曼(Ha1Imann,1615—1673)等。巴罗克艺术是社会文化转型期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颓废、狂放、分裂和古怪等特征。这种艺术形式与当时主流古典主义艺术相对立,据此巴罗克艺术长期受到贬低和忽视。可是在1888年,瑞士艺术史家沃尔夫林(Wolfflin,Heinrich,1864—1945)发表《文艺复兴和巴罗克》,对巴罗克的艺术价值给予了最为恰当和准确的评价。他提出任何一种文艺思潮的存在价值主要在于它是否表现了艺术的创造价值,“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永恒不变的美学法则,文艺复兴的永恒性并不表现在它向后人提供了一种可以让人永远仿效的艺术教条或审美规范,而表现在它的艺术创造精神。”他以此来说明巴洛克正体现了这种创造精神,它是对和谐统一的传统艺术观的反驳。巴罗克悲悼剧主要盛行在17世纪,这个时期既处于传统社会文化的衰落期,又处于社会国家分裂、动荡和战事连绵的颓废期。

  在欧洲历史上,从1618年到1648年,由于欧洲大陆战事不断,史称“三十年战争”。巴罗克悲悼剧就是这样时代的产物。因此无论是从文化的衰落,还是从社会的危机,都与本雅明生活的时代相似。本雅明生活的时代处于现代性的危机中,两次世界大战的动荡间。所以本雅明对于巴罗克悲悼剧的关注和研究正是为了解决当代的历史文化的危机问题。他称“实际情形是一一我们将表明这一点一一与象征相比较,西方的寓言观念是一种迟到的表现,可以在一些相当富饶的文化冲突中找到它的根基。寓言式箴言可以与纹章绶带相媲美。”本雅明充分肯定寓占在两方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于是他开始从历史、社会的视角对巴罗克进行重新阐释,既赋予巴罗克新的理论内涵,又创造出新的艺术批评理论空间,即现代寓言理论批评空间。

  本雅明把巴罗克不仅看作一个艺术历史时期的代表,而是一切颓废时期的典型代表。“与表现主义一样,巴罗克与其说标志着真正艺术成就的一个时代,毋宁说标志着具有坚定不移的艺术意志的一个时代。这是一切所谓的颓废时期的典型代表。”这就是本雅明选择巴洛克寓言再现衰败历史的缘由。当文明进入到了现代时期,衰败特征日益凸现。异化的大众、拥挤而又喧嚣的城市、虚幻的商品文化世界共同构筑了颓废时代的历史文化景观。传统进步的历史观成为了众矢之的,历史开始重新被思考。本雅明否定了传统进步的、线性的历史观,认为这种历史观已经被资产阶级思维同化,成为资产阶级的理论思想,他积极寻求一种新的具有救赎和解放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克利画中天使的意象,是理解本雅明历史哲学的核心意象。克N 1920年画了…幅名为《新天使》(AngelusNovus)的画,本雅明在1921年将其买下。他在《历史哲学论纲》的第9条论纲中将其描述为:

  “克利有一幅画叫《新天使》。画面展现一个天使正要离开他所凝神审视的东西。他目光凝铸,嘴大张着,双翅展开。这一定是历史的天使的样子。他的面孔已转向过去。在我们看到一连串事件的地方,他看到的是一场特别的灾难,不断地把被破坏的废墟堆积起来,抛在他脚下。天使本想留下来,唤醒死者,重整河山。但一场风暴从天堂袭来,卡住了他的翅膀,再也不能合拢起来。这场暴风雨不可抗拒地把他推向他所抛弃的未来,而他面前的那堆废墟则拔地而起。这暴风雨就是我们所说的进步。”

  本雅明通过天使的意象,阐释他的历史观,历史是一场灾难,是一场不断堆积废墟的灾难,天使只有将废墟带到未来,也就是只有对废墟进行重新书写,才能够达到对历史的救赎。虚无主义者尼采也曾将历史看作灾难,“因为眼下我们整个的欧洲文化正在走向灾难,带着几个世纪积压下来的磨难和紧张,骚动着,剧烈地向前,像一条直奔向干涸尽头的河流,不再回顾身后的一切,也害怕回顾。”无论是本雅明还是尼采他们的这种衰败的历史观都是为了摧毁现存的秩序和权威,瓦解理性主义大厦,祛除掩盖在连续历史观背后的虚幻性。不过尼采的历史观的根基是虚无主义,而本雅明的历史观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弥赛亚救赎主义结合的产物他提出历史不再是以连续的状态存在,而是以一个个单子的形式再现,每个单子都具有“当下”的革命意义,救赎就是通过对单子当革命意义的挖掘来实现的。本雅明以悲观的情绪提出了历史的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对历史废墟的阐释、批判、体验的形式达到救赎的目的。在本雅明看来,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衰败的过程,历史的衰败又预示了弥赛亚的到来。因为他将历史本质既看作为濒临灭亡和死亡,同时又看作为具有创造潜能和可能。“在废墟中,历史自然地融入进背景之中。在这种伪装之下,历史的呈现与其说是永久生命进程的形式,毋宁说是不可抗拒的衰落的形式寓言据此宣称它自身超越了美”本雅明从寓言的历史生成中看到了历史发展的断裂,将衰败的历史与寓言结合起来,认为寓言是历史衰败的产物,是衰败历史的叙述形式。

  本雅明申请大学讲师职位并不是由于他想进入体制内的学术研究领域,而纯粹是为了生存从经济上考虑的。他选择了以“德国巴洛克文学”为题作职位申请论文。在这部作品中本雅明试图既超越自身思维和创作方面的局限性,又要突破传统的学术研究模式,把文学、历史和社会紧密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学研究方法及其理论范畴。他把整整一个时代(17世纪)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描绘出现代社会普遍具有的特征。“‘打破根据文学的内在性质把文学划分为单独的各个领域的教条,为艺术作品的诞生创造条件,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取消对学术研究的学科划分,意识到文学作品的目的就是完整地表达某一时代的宗教、形而上学、政治和经济的倾向。而这些内容是决不会被局限在某一个领域之内的。’”在《德国悲剧起源》中通过对17世纪“巴洛克文学”的艺术价值及其形式的研究,勾勒出现代社会衰落、破碎的社会特征,“寓言”则是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范畴。这篇论文通过文学形式所反映的社会,恰好是与当时一战期间和战后德国文学与现存社会秩序的普遍崩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雅明的研究模式超越了狭隘的单一对象的研究,扩展到整个人类历史的研究,即把一个对象放在历史和政治的整体背景下进行研究,来确认现存社会的根本特征,以及寻找到一个更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前景,借以作为解决现存危机的根本途径。由于这篇文章动摇了传统的学术研究模式,再加上研究派别的争斗和当时学术研究人士从狭隘自私的个人利益考虑,这篇论文终究没能给予通过,本雅明因此没有获得讲师职位,步入学院体制的领地。经过此次人生的失败后,本雅明对于学术界有了清醒的认识,他与学术界既保持一一定的距离,又有一定的联系。保持距离是为了能够使自己更加准确地、深刻地揭示现实真相,保持联系是一种为了生存不得已的选择他开始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独立地、自由地进行学术研究活动。

  本雅明的学术研究活动打破由现代理性主义和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学科分类与思想划域的研究现状,走向多学科相融合的文化研究。这使他的思想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诸如:哲学、语言、历史、政治、文学艺术、宗教。他的研究并不是单一视角的研究,而是多视角、多领域的研究,为打破传统和现代神话与权威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方法论,这种研究道路在他的《德国悲剧的起源》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理论实践】相关文章:

关于加强文学批评理论教学08-30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分析04-28

徘徊于理论和实践之间论文提纲06-14

试析苏轼文学批评文体特征08-30

试析周劭馨文学批评08-30

试论当前文学批评症候08-30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分析04-28

论述中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理论与实践06-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08-18

探析中学生物实验探究式学习模式理论与实践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