秽语综合征的医学护理经验论文

时间:2020-09-16 12:05:4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秽语综合征的医学护理经验论文范文

  关键词:名医经验;韩斐;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疗法

秽语综合征的医学护理经验论文范文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属于儿童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临床以眨眼、皱眉、歪嘴、摇头、抬臂、耸肩、扭腰、踢腿、跺脚、喉中出声、重复语言、秽语等为主要症状。本病虽然不属于危急重症,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尤其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孩子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对其将来的成长产生较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压力。韩斐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潜心研究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对本病辨证论治有独到见解,并收到较好临床疗效。笔者随师侍诊 1 年余,受益匪浅。现将韩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对病机的认识

  1.1 心神失调为本

  韩师认为,心神失调为小儿抽动症的病理基础,而患儿的各种肝风动摇的症状为本病的外在表现。临床发现抽动患儿发病前或多或少都有神经质特点,如性格内向、执拗、急躁易怒、易兴奋、易紧张、易委屈、敏感、自卑、胆小、孤独等,这些性格特点往往被家长忽视,加上过分溺爱和学习上过高的要求,加重了患儿的负担,使其精神压力过大,导致情绪无法释放,日积月累而表现为各种部位的抽动症状。病后患儿更自卑,心理负担加重,上述情绪改变更明显。后期患者抽动症状通常不明显,而突出表现的是各种精神方面的疾病,如强迫、狂燥、抑郁、焦虑、癔病等。中医认为,这些性格特征及情绪方面的改变是心主神明的功能异常所致。《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藏神,神伤则心主神明功能异常。沈金鳌《幼科释谜》云:“小儿脏腑脆弱,易于惊恐,恐则气下,惊则心无所依。”《婴童百问》曰:“心藏神,神安则脏和,故小儿昼得精神安,而夜得稳睡,若心气不和,邪气乘之,则精神不得安定。”因此,心主神明功能的失调是本病发生的基础,同时也是影响本病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其外在的各种症状则是由心主神明功能失调日久逐渐引起。

  1.2 肝风为标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清灵,形气未充,《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有小儿“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的记载。可见,小儿对惊恐等情志刺激耐受性差,易神伤而致精神、情志方面的改变;另外,有一些患儿素体心气不足、心血亏虚,都可引起心主神的功能失调,日久累及他脏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累及肝脏时,出现的就是肝风动摇的症状。这与肝脏的特性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在五行属木,性喜条达恶抑郁,肝气抑郁不舒就会出现肝风煽动的外在表现,“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正反映了患儿抽动的特点,即抽动的部位常不固定,多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反复交替出现。临床上,患儿出现心理情志的变化时家长通常不易发现,当出现挤眉弄眼等动作时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临床上有一定数量的病例属于这种情况,主诉只有抽动的症状,而饮食、二便、睡眠等方面都正常,而当问及患儿的性格特点、情绪特征时,才发现患儿抽动前就有相应的情志改变。这也印证了韩师的观点——本病病机是心神失调为本,肝风为标。

  1.3 病情进展影响肺、脾、肾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所有的脏腑都是通过经络而互相联系起来的.,随着病情的进展,脏腑间可相互传变。且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温病条辨·解儿难》),即小儿的疾病尤其传变迅速,抽动症亦如此。临床发现有些抽动患儿病史长,病情反复,变化多端,有时兼见几种心理行为的异常,如焦虑、强迫、抑郁、多动注意障碍等。另外,大多数患儿经过多次的中西药物治疗,此时病变不仅是脏腑功能失调,而且涉及气血阴阳的不同虚损,临床常见肝脾气虚、脾肾阳虚、肝血虚、肺胃阴虚等脏腑阴阳的虚损。

  患儿心神失调,思虑抑郁过度,劳思伤脾,同时肝气郁滞,日久不缓解,引起肝木克脾土,加之长期用药的影响,逐渐出现脾胃虚损。脾虚日久伤及肾阳,临床见到病程长的患儿大多有脾肾阳虚的证候,如面色青黄、纳差、大便溏或次数多、倦怠乏力、手足凉、腹痛、小便频数、遗尿等。还有的患儿心神失调,肝郁日久化火,灼伤阴血,出现肝肾阴虚或血虚的证候,如舌红、少苔、口唇红赤、盗汗、大便干燥、虚烦眠少等。故临证应根据病情适时的开展温补脾肾、补气健脾、养肝血、益肾阴等治疗。

  2 遣方用药

  根据上述病机,韩师在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遣方用药方面一般分为:①针对“心神失调,肝风动摇”的病机,使用安神疏肝法标本同治;②根据病变脏腑传变导致的其他脏腑阴阳失调进行整体用药;③根据抽动症状出现的部位相应佐使引经药。

  2.1 标本同治

  根据病机——心神失调为本,肝风动摇为标,故治疗原则为安神疏肝,标本兼治。基础方: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柏子仁、柴胡、枳壳、白芍。方中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柴胡、枳壳、白芍疏肝理气解郁。全方合用,共奏安神疏肝之效。

  2.2 整体用药

  由于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相互关联,所以兼及他脏时,应随证加减:若见面色黄、消瘦、倦怠乏力、纳少、大便溏等脾虚证者,加黄芪、陈皮、法半夏、茯苓、砂仁、白豆蔻健脾益气;见小便频、遗尿、手足冷等肾虚证者,加肉桂、淫羊藿、补骨脂温阳固肾;见口唇干裂、反复口腔溃疡、手脚心热等阴虚证者,加麦冬、生地黄、沙参滋阴泻火。

  2.3 引经药

  韩师临证根据中医引经药的特色,分别使用不同归经的药物,引领药物直达病位:喉部出声者加僵蚕、射干;鼻部抽动明显者加白芷、辛夷;眼部抽动明显者加白蒺藜、蔓荆子;颈部抽动明显者加羌活、川芎、藁本;上肢抽动明显者加桑枝;下肢抽动明显者加牛膝。

  3 典型病例

  患儿,女,12 岁,2008 年9 月8 日初诊。喉中出声,大声叫喊,全身抖动 1 年余,曾一直服用静灵、氟哌啶醇、安坦控制。现服氟哌啶醇4 片/次,2 次/d;安坦4 片/次,2 次/d,抽动症状仍无法控制。刻下:喉中出声,大声叫喊,伴全身抖动,纳食尚可,烦急,精神萎靡,睡眠好,胆小,大便每日2~3次,鼻塞,流涕,腹不适,咽喉不适,前额头痛,舌质红,苔白腻,脉滑。外院脑电图显示正常。诊断: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辨证为心神失调、脾虚肝亢型。治以镇心疏肝、健脾益气。处方如下:珍珠母(先煎)30 g,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各30 g,酸枣仁20 g,柏子仁20 g,石菖蒲12g,

  远志 12 g,柴胡12 g,枳壳12 g,白芍10 g,僵蚕20 g,蝉蜕6 g,白芷10 g,辛夷10 g,陈皮12 g,法半夏12 g,茯苓30 g,诃子10 g,白蒺藜10 g,细辛3 g,紫石英30 g。每日1 剂,水煎服。

  2008 年 9 月 14 日二诊:服 5 剂后患儿喉中仍出声

  4 结语

  根据韩师临床经验,本病多数患儿服药 1 周至半月余,其抽动症状应有所缓解,但由于本病病因不清,病程长,变化多,易复发,因此治疗时间较长,一般少则 6 个月,多则 1 年左右,故建议坚持服药,以期取得好的疗效。

  另外,韩师反复强调,在治疗本病时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心理调护。家长教育方式要恰当,对待患儿要有耐心,不要施加过多压力,尽量减轻其课外负担,对患儿的抽动症状不要提醒、喝斥、教训,控制患儿玩电脑游戏、看电视的时间,避免让患儿过度紧张、兴奋和疲劳;②饮食方面。控制零食的摄入, 不吃冰淇淋、饮料、膨化食品、方便面、羊肉、糖、巧克力等甜食及辛辣、油炸食品;③预防感冒。因感冒可以加重或诱发患儿的病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和治愈后,患儿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④患儿在症状消失后应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可以每 2 日 1 剂药,间断服用,因为患儿外在抽动的表现虽然消失,但最关键的情绪体征依然存在,所以,临证应使患儿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再停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秽语综合征的医学护理经验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医学外科护理的论文范文

2.医学骨科论文范文

3.医学生的论文范文

4.中医学的论文范文

5.标准的医学论文范文

6.医学优秀论文范文

7.保健医学论文范文

8.经典医学论文范文

9.提高护理水平的医学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