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1-04-03 17:54:1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论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创办的纪念性地方高校。2010年学校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两校区办学扩大了办学空间,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如教学成本上扬、教学秩序受挑战、管理实效打折、教学服务与监控薄弱等。学校要改进两校区教学管理,需建立健全两校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推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度。

  论文关键词:两校区;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异地兴建新校区成为普遍现象。多校区管理已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一个现实课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建校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何香凝女士等提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而创办的地方性高校。建校初始,学校是一所定位于培养农工子弟的中专院校。1984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随着学校的发展,老校区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凸显,给教学科研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新校区建设势在必行。2004年学校白云校区建设获批准立项。历经几年的征地与建设工作,2010年秋季白云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显然两校区办学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但也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新困扰,尤其是使教学管理工作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探索建立一套高效的两校区教学管理模式,解决两校区教学管理困境对学校两校区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两校区办学教学管理现状

  多校区大学的特点可概括为:“散、全、杂、大”四个字。散,指校区分散;全,是学科齐全;杂,即情况复杂;大,指规模巨大。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两校区办学存在着多校区办学的普遍特点,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特点。
  学校现在海珠校区与白云校区两个校区同时办学。两校区相距25公里,车程50分钟左右。学校总占地面积111.47万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区占地17.78万平方米,白云校区占地60.34万平方米。两校区可同时容纳16902名学生上课,宿舍可同时容纳18000名左右学生入住。海珠校区现有各类实验室39个。白云校区首期本科教学实验室设置15个,其中仍有部分尚在建设中。目前学校只有一个图书馆,设在海珠校区,白云校区暂只有临时借阅室,新的图书馆正在规划建设中。
  根据两校区教学资源现状,海珠校区与白云校区承担着不同的教学职能。2010年秋季白云校区刚投入使用时,2010级的4000余名新生直接进驻白云校区,至2011年秋季2010级的文科专业的学生迁入海珠校区,理工科学生留驻白云校区。2011年秋季,学校共招收4000余名学生,2011级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新生进驻白云校区,文科专业的新生进驻海珠校区。至此海珠校区承担一、二年级文科专业学生和高年级所有专业的学生的教学工作,白云校区承担理工科专业的一、二年级的学生的教学工作。目前海珠校区是主校区,下设主要行政职能部门。白云校区只设立延伸管理办公室,派驻少部分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通过校区办公室对校区实行延伸管理。校领导轮流到白云校区值班。除保卫人员、辅导员等工作人员常驻白云校区外,其他管理人员都当天乘坐校车往返校区,实行“走管”。学校教务处设在海珠校区,白云校区设立教务管理办公室,派驻4位专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白云校区的日常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教学运行主要实行延伸管理,两校区统一学籍管理、统一排课、统一考试管理,统一教学监控。

  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新校区建设扩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增强了办学实力。新校区新建的教学楼、实验室、宿舍无疑大大改善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由于两校区办学时间较短,管理机制尚未完善,这使得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诸多难题。
  第一,教学资源紧缺与教学资源利用不足同时存在,教学成本急剧上升。为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的需求,在两校区需各配置一套教学设备、生活设施、图书资料、实验器材。学生分散在两校区,教学资源利用率势必下降,造成难以避免的资源浪费。同时,白云校区的图书馆和部分实验室等还在规划建设中,使得白云校区的教学资源相对紧缺,日常教学安排工作难度加大。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保障白云校区正常的教学和实验教学成为白云校区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此外,由于白云校区承担着理工科学生的基础实验教学工作,基础实验课程较多,大部分基础实验课器材需重新购置或部分需要搬迁,造成了大笔购置与搬迁费用,教学成本急剧上扬。
  第二,“走教”与“走管”致使运行成本增高的同时不利于校区教学秩序的稳定。由于两校区相距较远,公共交通不便,白云校区教师公寓尚未建成,大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每天都乘坐校车往返于校区之间,学校花费在交通运输上的成本无形上升。而“走教”的教师和“走管”的管理人员耗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增加,使得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精力大受影响。同时,教师和管理人员由于赶不上校车而耽误教学和工作的情况时有出现,教学事故率频频上升,校区的教学秩序受到挑战。且“走教”与“走管”使得校区的学生与老师和管理人员沟通较少,学生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第三,白云校区教学管理机制与队伍不健全,管理实效打折。教务处领导和院系领导轮流到白云校区值班,奔波在两校区之间办公。这使得教学管理战线拉长,校区重要事务往往集中在领导值班时间办理,影响了管理时效。且领导要同时兼顾并高效完成两校区的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很大。此外白云校区第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大都是非事业编制人员,且都是对学校欠缺了解、管理经验又不足的年轻同志。由于各种原因非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素质往往难以得到保证,再加上经验不足,使得他们在校区日常管理事务方面需实时向领导汇报请示,并难以应对一些突发事件,造成管理成效不佳,校区管理秩序稍显松散。

试论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两校区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服务与监控薄弱。在白云校区教学管理机制尚在摸索的状态下,两校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教学管理岗位职责也不明确。这直接导致新校区教学管理缺乏规章制度的制约与引导,教学服务难以到位,不能严格监控校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及时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校区教学管理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再者由于新校区教学督导队伍尚未建立,两校区只有一套教学督导队伍。而两校区的距离使得督导人员到新校区进行教学督导的次数有限,致使白云校区的教学质量监控不力,教学质量有下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