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媒体在视听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2-01 02:15: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媒体在视听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在语言学习环境下,视听法主要是指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的模仿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技能。听觉和视觉媒体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说明、娱乐和自动化等方面。认知的可视化要求多媒体视听教学应当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者的联想能力。

  论文关键词:媒体;视听;教学
 
  一张图片所表达的东西难道真的胜过千言万语·或者说一个声音真的胜过千幅画·无论怎么样,已经有很多人思考过关于视听媒体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许多教材都设法用图片自然而然地来表述一种通用的语言,即用它来替代这些语音和字素的体系。而一些方法却恰恰与这种设想相左,他们反而用拟声的方法来介绍语言的语义和功能特性。已有的研究一般也只是着重于媒体性的个别方面,如里希特(Richter)在《学习和媒体设计理论及其在多媒体语言学习中的运用》中就谈到了多媒体与发音训练方面的研究。(Richter,2002)。直到前几年才有人开始对电脑动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Scheller,2009:kritisch zum Einsatz auditiver Verfahren in suggestiven Methoden)而如今从事媒体在语言习得中的研究已经具有行为主义的和理据性的特性。本论文将从多重价值教育的视角来讨论在外语教学中媒体应用的原则、前景以及所遭遇的困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视听法和听说法的角度转换

  在语言学习环境下,视听法的概念以方法而著称。它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借助视听法来介绍接受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说,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的模仿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这个语言的学习过程通常被看作是下意识行为和能力的培养。据此,视听法首先关注的就是较长或较短模式(pattern)和块(chunks)的下意识培养。人们可以在新的教学方法、教材和数字化学习方案中找到很多关于视听法的构成要素和行为主义的方法论,但大多无章可循。(Roche,2008)视听法媒体概念下的媒体通常是指不仅传播声音还要传播图像的媒体,如电视、CD光盘、DVD光盘以及视屏光盘等。因此,最重要的学习和教授媒介,即在视听法产生之前以及在当今仍然具有视听功能与特性的教师被忽略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组合在20世纪初期和中期还被认为是一件稀罕事的时候,但这在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标准。因此,曾经革新的并且突出了媒体功能的概念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中仍然是适合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条件、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更新)具有建设性的图片教学受到了限制。在通讯理论中,视听—交际是一个理论上合理的说法,尽管它在视听范围内从日常行为中以媒体为中介的大众交际的意义上而言并不总是有明确含义。
  随着从功能性到技术性标准的转变,数字媒体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在借助媒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强调学习者而非技术。在以行为为主导的课堂上最注重的是用语言达到真实交际的目的。年轻的一代在这种以交际为目的的语境下非常注重实效地操作这些不同的电子仪器。那些被软件开发者和教育学家们认为媒体中所具有新奇和娱乐性的东西反而掩盖了教学法上的落后,因此这些东西带来的影响只是短暂的。因为这些东西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无聊情绪和注意力不集中。只有通过多媒体设备创建和达到一个有意义的、真实的交流和学习的目的,教室里多媒体设置的配备才在一定条件下获得成功。然而,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什么东西更能够传达语言与文化呢·但是,如果人们认可了这种以真实情景为基础的教学法,那么对视听—媒体提出的质疑就与在文学和教师培训中所遭遇的质疑完全不同。特殊情况下,这只是一个关于人们如何以及在何时使用投影仪或者具体的或虚拟的照相机的问题。因此,或多或少还有一些由制造商印制的使用说明书。它涉及的是在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中不同的音频媒体和视觉媒体价值的确定,这其中有两项功能是相互关联的:真实语境下交流工具的功能和学习助手的功能。如果以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的交际能力为教学培养目的的话,那么在教学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就应该更多地考虑到真实的演讲和写作动机、情景、上下文以及交流目标。因为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媒体的应用是非常讲究实效性的,媒体种类的不同形式便应运而生(直接独白或对话形式的交流,电子通讯如电话、网上聊天、电邮、论坛、博客、维基以及视频会议等),当然也可以将这些交流形式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但是,技术设备必须作为此类课堂教学的前提,设备要么是事先安装,要么是学生自备。而预期想到达到的能力、学习者的兴趣以及课堂主题才真正决定着对电子设备的使用。尤其是这些电子产品适合作为学习工具,如它们可以应用于电子文档处理程序、电子资源(字典、汇编或拼写检查等)、日程安排、问卷调查、设计和施工方案、订单、资讯节目(如天气预报)以及互动游戏等等。电子媒体的这些用途可适用于基础任务学习以及案例学习、创新性学习以及情景教学和跨文化语言教学。电子媒体本身的使用和具有文化特色的文本的差异性也可能成为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为了达到教与学的效果,听觉和视觉媒体目前主要体现在实现它的说明、娱乐和自动化功能。比如说,借助图像可以建立与对象、事件以及过程之间非语言的联系。这就包括不同产品,如语义特征、国情研究、区域研究以及发音或发声部位等相关图解。从行为主义教学方法意义而言,这些功能合成可能最终起着语言产生过程中参考的作用。一般人们很少去关心应该用哪种媒体来提供这些视觉信息。该程序应该保持不变。而这种方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在教学意图或预期与教学效果之间经常还会有很大的差距。近年来市场上的发音训练教材不仅描述了发声部位在口咽中具体位置,而且还将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的发声部位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且通过示波记录模式将偏差与调准可视化。这有助于学习者分析和纠正错误发音。虽然我们无法否定这种表述的启发性价值,但是我们还是得指出它所存在的两个不可忽视的局限性:首先,正如在语音训练过程中所显示的那样,今天所拥有的技术不可能将语音信号分析到很精准的地步。结果便是:这种分析不到位;其次,有经验的说话者是不会按部就班地将这种可视性的图解提供的方法运用到发音过程中。声音的产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行为并且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意识的控制。结果便是:有意识的纠错反倒以随机性为基础。听觉训练方法最好与发音的系统训练相配套,当训练的地点和时间有机地融合为一个行为链并且将训练对象语义化了的时候,那么这种训练就已经具有了内涵并且不再是机械的操练(比如在复数语素和ü意思差异上)。当然这并不排除在这样一个行为的语境下也会存在一个为语法和语音练习提供的短时的、突出重点的暂停(时间)。但这是一个与意义和重实效语境下的链接和反馈有关的建议。(比较:为此有点语音的描述德国电话号码簿中不同电话号码的可视性或者在具体诗中那些舞台的、漫画的以及文字的拟声词和文本)

试析媒体在视听教学中的应用



  二、认知的可视化

  根据多媒体教学的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和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会有两种不同的语义记忆子系统对(语音)语言和图片信息进行处理。在语言和物质材料被处理的同时又生成了两个不同但又得在同一时间点汇聚的、心理上的图像。由于脚本的来源大多以图解的描述为基础,因此同样可以通过视觉流程来处理字素和图片材料。事实上,同时处理、编辑语音—语言和图像信息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耗过程,但是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学习却比单单使用词典和图片的效率要高得多。信息被分开处理和储存的时间越长,被限定的认知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Engelkamp und Rummer和Engelkamp und Zimmer 认为,分别处理之间的协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早在学习说话以及说话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为了避免负担过重的影响,那么处理过程必须在时间和语义上高度协调一致,并且它还有可能进行更细微的分工。国情或区域信息中一个过早或过晚的一个插图都会影响到预期想要达到的积极效果。只有当语言信息与视觉信息同时显现的时候,才会在学习者那里产生积极的可持续性学习效果。
  这种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影响研究表明,语言学习程序的开发者根本还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歇勒(Scheller)对语法动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个研究是在以语法概念模式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还采用了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参数。由此,这个研究就将有目的的使用动画延伸到了教学和教育领域。最为辅助语义化助手的动画将信息直观化,它除了提供大量的文本信息以外,还将句法学和形态学的原理直观化了。视觉信息和语言信息之间的这种有效结合促使了多种检索途径的深入发展和形成。在动画的作用下,可视化的结构就变得轻松易学且通俗易懂。很多情况下,逐步呈现比静止的展示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因为比起静止的展示而言,分步呈现画面并非直接给出一个完整的结果,而是在学习者充满好奇的状态下逐步地将部分展现在他们眼前。这个过程无疑是一个激发学习者兴趣的过程。首先动画可以应用与语法结构的转换,因为这个时候动画可以是语法在结构的转换过程中清晰化和动态化。
  语音、视觉、字素以及其他因素在激发大脑联想功能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话者发出“au”的音,那么听话者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与这个音相关的单词,如Au、Auto、autonom、Aurora,Aurelia等等。当然,这种激活的强弱还跟上下文的语境有关。也就是说,语义的和语用的角度对被激活的词素和词位的选择起着关键性作用。中间环节的语义要素在此过程中被强烈地激活起来,其他的语义要素或被共同激活,但是须得经过上下文的筛选。激活扩散模式解释了这种相互联结的过程。在此,适当的视觉元素显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视觉信息会在激活与选择的时候起着与语言环境(语境)类似的作用。对比研究表明,即使是在抽象概念被激活的过程中,通过隐喻化来实现的语义具体化也不容忽视。(Roche,2006)在不同的语言中同样可以观察到抽象概念的直观化过程,只是每个过程都深深打上了自己特有文化的烙印。因此,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隐喻化过程是描述抽象词汇最有效的手段并且同时视觉材料在此还可以助上一臂之力。

  三、视听法在概况、接受美学和跨文化中的应用

  在国情课中,视觉和听觉媒体在展示地域地貌、风景名胜以及民俗文化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当然是以多个课堂预期目标为基础。在这种课堂教学中,一般不会去考虑教学理论方面的需求。当然,这也就导致了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因为,展示给学习者的所有资料都是学习者认识和理解的基石。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图像的生动性在为语言教学提供帮助的同时,它也可能成为学习者交际能力培养的阻碍。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图像会随着语言的变迁逐渐巩固自己的地位;另外一方面,不同文化框架下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感知模式也只能是部分地对应并且它还会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因此,一些关于利用以插图为主的视觉传输媒体来促进跨文化之间的交流的想法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另外一方面,媒体的接受美学潜能在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越来越视觉化的交际和视觉、字形以及语音符号之间协作关系的形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真实的交际和美学设计理念,比如涂鸦、笔法、著作、视觉、具体诗或音乐、声音实验和语音游戏、艺术电影中的字体电影和字体动画、片头和片尾字幕、商业广告以及音乐电视。(Packard,2006)对图像与声响的感知会随着人群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并且因此而形成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共性。它们以这些方式为洞察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这也是深入了解他国文化最适合的手段。采用符号学方法来教授语言或介绍文化的任务并不一定就能通过多媒体得以简单化。但是,不同语言之间日益交流的发展则更加要求教授者与学习者摆脱落后的交际以及教学方法,然后转向科学的基础研究以及缜密的计划、协调,从而获得教学实践所具备的教学技能。

上一页  [1] [2] 

【试析媒体在视听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试析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8-23

浅析多媒体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6-13

试析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8-05

生物教学课前、课中、课后整合中多媒体的应用论文06-01

初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精选6篇)04-11

试析积极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08-04

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6-12

试析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人本理念论文04-17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05-04

想象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