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

时间:2023-03-03 08:56:3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


  论文摘要: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面对大量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其中,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缺位以及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弱化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应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搭建红色网站平台培育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论文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校积极探索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紧随着经济与政治全球化发展,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和高科技领域中的领先地位,使西方文化在“全球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中占主导地位,成为强势文化,国际文化交流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文化对话。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面对大量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因此,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培育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大学生在全球化中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经济和政治主权安全,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外合作办学及民族精神的内涵

  1.全球化与中外合作办学
  一般认为“全球化”一词最初是由美国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家莱维在1985年提出来的,全球化主要指的是经济全球化,即跨国商品、国际资本、国际服务、劳动力、资源等生产力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重组和配置的过程,以及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的广泛快捷传播使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发展趋势。有部分学者从政治学和文化的视野认为,全球化是超越传统民族国家主权观念的跨国行为,是世界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交流与融合。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校面向世界,通过与国外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等具体多样的活动,在高等教育办学思想、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科技发展等诸方面借鉴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从而培养大批具有国际意识和竞争能力的高级人才。
  2.民族精神的内涵
  目前学者们认同的民族精神内涵,指的是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的总和。
  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直以来,我国学者都非常关注民族精神问题。梁漱溟先生曾把不同民族独特的精神方向或“根本精神”称为民族精神。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于“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鲁迅先生认为:“我们生于大陆,早营农业,遂历受游牧民族之害,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竞支撑以至今日,其实是伟大的”,他认为,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生求法的人是中国的脊梁,代表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在现阶段,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二、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存在问题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是各种优秀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开拓了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大学生的生活。其次是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1.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弱化
  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西方各种思想价值观念、经济管理方法,社会文化制度,科学生产技术技术等大量涌入,给我国现有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强劲的冲击。而某些大学生生活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被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理念、民主人权思想、生活消费方式等表面的现象所迷惑,片面认为西方国家一切都好,却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的理想信念视而不见。与此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试图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平演变”的图谋一直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宣扬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经济和政治模式,进行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渗透。试图改变青年学生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心中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对西方文化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认同感,形成对西方生活方式的迷信和信仰。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部分思想不够稳定、意志不够坚定的大学生是他们渗透的重点人群。
  2.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缺位
  大学生朝气蓬勃、满腔热情,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振兴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但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受自身年龄、社会阅历等条件的限制,思想可塑性强,容易随着社会上各种思潮,各种热点问题的变化而变化。片面崇尚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信念容易产生波动。所有这些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得大学生往往会拿西方先进文化及先进科学技术的优越性与我国现阶段出现的问题作比较,这样很容易降低他们对党和国家的信任感,造成认识上的偏颇,从而导致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的弱化。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


  3.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冲击
  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完全融入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互联网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高效和方便,充实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给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互联网将空间距离变得“触手可及”,网络无国界的特点使部分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精神感情淡化。更由于网络中各种非法网站不计其数,虚拟社会中各种知识和信息鱼龙混杂,反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堕落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不良信息特别多。这些都使得我国大学生网络一族成为最容易受网上不良精神文化冲击的对象,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爱国主义及民族精神教育产生了特别大的冲击。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之下,受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对部分大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民族精神弱化等问题。新时期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路径。
  1.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了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必修课。因而,在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要与时俱进,积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研教改,在课堂及社会实践教学中不断创新,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参与讨论,课堂红色经典话剧演出,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方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大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努力贴近新时期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实际,构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效果明显的多方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课程。使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党爱国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忠诚爱国者。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校园文化既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极具青年学子特色,富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色彩。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场地,应寓教于乐,将严谨的学术科学精神与陶冶情操的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以多样化的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以大学生丰富的创造活动将莘莘学子的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来。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健全大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构建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为目标的高雅校园文化素质拓展建设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德育德,润物无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
  3.搭建红色主题鲜明的民族精神网络培育平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加强互联网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找准互联网教育的切入点。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建主题鲜明、富有知识性,民族精神特色的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精神生活,运用校园论坛、班级博客、QQ群等多种方式,进行时政要闻,中华传统美德,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先锋人物等不同内容方面的介绍,有针对性地进行民族精神培育。此外,高校网络教育中心还要加强校园网络的有效监管力度,及时查处和清理在校园网络上传播的黄色信息、暴力信息、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统一的不良信息。总之,在信息网络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占领网络阵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找准网络着力点,创建思想积极向上,内容丰富的民族精神红色教育网络平台。
  高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全球化背景下,应深入了解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多层次,全方位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要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人生目标,在出国留学及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认识,把“师夷长技”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页  [1] [2]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相关文章:

浅谈电化教育职能定位问题的探析论文04-30

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营销策略探析08-29

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05-17

关于高校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探析08-19

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营销的现实性及其策略探析08-29

浅谈大学生消费理念06-11

浅谈大学生的体育意识08-08

浅谈高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08-06

探析高校法学教育与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塑造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