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

时间:2022-12-01 16:09:0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


  论文摘要:我国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从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的出发,提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归结为高职院校制订和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能力与管理能力的组合。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战略;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明确了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政策支持。
  由于国家的政策引导和大力投入,高职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从2004年底的872所上升到了2011年的1246所,增长了42.9%。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壮大和高考生源数量的逐渐下降,高职院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进行自身发展战略研究,探索遵循市场规律的办学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

  战略管理理论的提出至今不过五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其文献资料浩如烟海、百家争鸣,各种观点交叉纵横、经纬难分。从20世纪60年代的战略规划理论、70年代的环境适应理论、80年代的产业组织理论,直至90年代资源基础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方兴未艾。
  核心竞争力是资源基础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其标志性文献是1990年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
  可以说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本质是:企业通过管理整合形成的、相对于竞争对手能够更显著地实现顾客看重价值需要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动态能力。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为企业的技术能力或管理能力或者二者的有机组合。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评述

  我国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晚,总体认识还比较模糊。虽然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探讨才刚刚起步,但是已经形成了包括能力观、资源观、知识观、文化观、品牌观为核心的的五种定义。对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也形成了五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三层次观、四要素观、五要素观、六力构成观、八要素观。
  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有多种定义和观点是一种必然现象,这些定义从内容上分析,基本上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普通本科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简单嫁接,同时对其构成甚至认为有七八种之多,可见对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还很浅显。学者在追寻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本质时力图囊括所有要素,但之所以为核心竞争力就不是一个群的概念,必然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到80年代初,高职教育大起大落,模式不一;第二阶段是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征为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是本科压缩型的培养模式;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末至今,国家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支持,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逐步确立。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侯长林(2010)提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由品德培养力、知识培养力和技能培养力构成的人才培养力。但必须认识到这种人才培养力是由人才培养方案规制的。高职院校通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中职教育不同的培养模式,综合反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专业设置与建设、校园文化等特色。
  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直接体现。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直接的结果就是形成高就业率。高就业率就会对学生形成吸引力,从而实现高报考率和报到率。所以发现人才培养方案是连接高职院校供给(潜在学生)和需求(用人单位)的桥梁,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是打造高职院校品牌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制订和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分析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拓展空间的适用性高端技能型人才”,而且高技能培养应当是动态的——技能培养的内容和要求应适应行业技术的发展迅速。
  高职院校应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来反映和实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和技术要求,设计、培养高职生。这种人才培养方案不强调学科知识的全面性,而是要求其专业教学团队解析出学科理论知识与工作能力、高新技术之间的勾稽关系,建立理论知识、工作能力、高新技术间的接口,通过理论、实践课程建设打通理论知识与高新技术间的壁垒,形成管用、够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近年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但仍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适应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必须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学制时间的要求;二是必须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限制;三是必须适应用人单位对学生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四是必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力;五是必须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岗位提升奠定基础。
  在三年制高职学制的时间限制条件下,不同的高职院校有着各自的发展历史,有着各自的所属区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生均拨款的不同)、行业特点,有着不同的办学特色,必然形成不同的资源能力,因此也必然形成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要通过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工作分析和岗位分析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这种针对性又为企业提供动力,使得企业逐步转变观念,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中,这样高职院校就可以实现在校内提供基础的技能训练和培养,用人单位则提供适应性实验、实训的锻炼平台,从而达到高职院校提供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的适用性人才基础,用人单位承担具体的实验、实训锻炼任务的双赢局面。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制下,高职院校要制订细化到每节课教学内容的教学标准、课程文本、活页讲义等教学文件来适应不同的师资队伍需求。终身学习观念和自学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这种终身学习观念和自学能力的养成就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高职院校要遵循戴明的PDCA循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持续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

试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协调、整合各种理论知识和高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高度适应、灵活应变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能力是构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这一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稳定性。这种知识能力一旦形成就能不断为高职院校创造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
  第二,价值性。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使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行业、企业、学生的需求,必然会带来长期性的利益与价值。
  第三,独特性。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知识能力,是不可模仿和难以替代的,其结果——人才培养方案在适应高职院校五方面要求的约束下也必然是独特的。
  第四,统摄性。高职院校所有的业务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人才培养方案而进行的,它必然统摄和指导着高职院校的其他任何活动。
  第五,适应性。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一种知识能力,但是其人才培养方案是动态的,它必须适应高职院校五方面的要求。

  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思索与探讨

  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战略就是组织立足于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基础上,为赢得顾客及长远发展,针对市场竞争而构建的一整套由外部比较竞争优势和内部持续竞争优势合二为一的系统。在外部竞争中,战略就是让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通过提供独特的差异化利益承诺(定位),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对受众而言就是鲜明地建立品牌;在内部支撑中,战略就是在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管理、文化、组织、流程等方面进行多点改造,使企业的组织能力系统在不同层次表现出方向上的一致性,构建独特的组织执行力,最大限度地支撑外部的比较竞争优势,形成持续竞争优势,构建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能够适应企业人才的需要,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逐步建立起各自的定位和品牌,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仅仅靠这种由外向内的推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起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只有高职院校内部的运行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在各个层面上都形成合力,构建起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组织执行力,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多是条块分割的科层制管理模式,科层制的管理模式虽然使系统内部各单位的关系一目了然、职责分明、行动迅速、步调一致、纪律严明,因而便于领导指挥等,但在科层制的运作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始料未及的逆向机能:官僚制的意图在于增强组织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它在强调通过规定和权力进行控制时,也可能会鼓励行为僵化、不愿意做出“有风险的”决策,从而使整个组织中个人和各级群体普遍存在防御性态度——导致教师的“受雇人”假设和教师评价非理性因素的缺失;官僚制实行控制所需要的授权可使组织中的下属单位产生狭隘的自我服务的观点,它造成了一种对整个组织绩效不利的后果,严密监督在上下级之间造成了个人间的压力和冲突——行政与学术二元权威在实践中冲突越来越严重。最终高职院校出现这种现状:领导者管辖的事太多,上级领导部门负担过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协调各个单位的工作方面。日常工作中,下级过分依赖上级领导,事事需要领导亲自过问,不利于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破除科层制模式对当前人才培养方案的桎梏,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给了人们一些启示: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流程再造”就是重新设计和安排高职院校的整个教学、服务和运营过程,使之合理化,通过对原来教学运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细致分析,对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环节进行彻底变革:其一,对原有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其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性要求设计新的流程改进方案,并进行评估;其三,制订与流程改进方案相配套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日常教学业务规范等方面的改进规划,形成系统的再造方案;其四,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再造方案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流程再造的终结,高职院校总是不断面临来自市场、需求方的新挑战,这就需要对再造方案不断地进行改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协调、整合各种理论知识和高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高度适应、灵活应变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能力,这种知识能力是建立在高职院校独有的资源之上的,是一种动态的能力,要进行动态管理来适应迅速变化的竞争和市场,同时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下对高职院校的流程进行再造以适应学校内部和外部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归结为高职院校制订和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能力与管理能力的组合。

上一页  [1] [2] 

【试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相关文章:

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考06-06

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环境的优化08-06

试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问题的研究08-28

试论徽商精神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06-10

试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问题的研究论文05-01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08-1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08-12

谈高职院校图书借阅工作08-06

浅论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05-14

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