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特色化发展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8-20 01:14:2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大学特色化发展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论文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大学特色发展的指标之一,大学特色发展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靠保障。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仍然存在很多局限,为了加快大学的特色发展的步伐,各高校应该在教育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学素质、人才选拔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更新。大学只有坚持办学特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只有拔尖创新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服务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才能进一步突出大学的特色,推动大学特色发展。

  论文关键词:创新人才;大学特色;培养模式;教育观念
  
  一、创新人才培养略论

  从钱老追问的一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开始,所有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2008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6.3%,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这在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后,各类高校竞相发展,其中存在盲目模仿的现象,导致现在大学在办学目标、办学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趋同,缺乏特色,也致使大学毕业生千人一面,素质和技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在现阶段,“改革大学制度、促进创新主体即人的全面发展和革命,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未来方向和趋势”。面对“十二五”的到来,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宁省的人才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例如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人才的创新能力不强、积极主动性不高,人才结构和分配不合理,人才开发投入不足,人才发展机制不完善等。根据《2010—2020年辽宁省人才发展规划》,辽宁省力争通过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的方式,达到在2020年实现人才总量增多、人才素质增高、人才竞争优势增强、人才结构合理、人才使用效能显著的总体目标。这一重大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高校的身上。

  二、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但是现在辽宁省各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将大学从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1.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局限
  我国教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长期禁锢于传统的惯性思维,不愿意冒险。首先,只注重培养和考查学生对大纲规定的内容的掌握程度,而对实验、设计、实习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查不能够深入,导致学生形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观念,以致恶性循环,阻碍了创新人才的成长。其次,在教学课堂上,教学一直是以知识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的激情减弱,创新意识不强。再次,大学里分科明显、专业性很强,在大学生活中,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对较广泛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力度不够。
  2.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
  每个学生在知识基础、专长和兴趣上有不同特点,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强调按专一的标准培养人才,磨掉了学生的个性,致使大学输出的人才无特色、层次、水平之分。大学的培养方案方面,专业划分过细、设置盲目,不利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且与社会的需求脱节。教学内容方面,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忽视通识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科前沿知识的教授。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灌输式的教学,轻视启发性的教学,注重记忆式的学习,轻视思考型的学习,方法单一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只是简单地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核不够,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不强。
  3.教师创新素质的局限
  《纲要》中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但是现阶段辽宁省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首先,虽然近几年辽宁高校教师的数量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但是大学生的数量每年也在飞快地增长,教师的增幅仍然低于在校大学生的增幅。其次,教师来源结构单一,对于高校教师的选拔“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为主导的状态,……未形成社会来源为主的开放、多元、流动的教师运行结构体系。”导致了校际、校内流动以及高校和社会的流动减少,影响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潜在能力。再次,辽宁省高校的师资队伍老化,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尤其缺乏优秀学术带头人,国际化水平低。
  4.人才选拔模式的局限
  传统的招生模式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心理、身体等其他素质,不能做到较全面的考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专长,我国的招生考试制度一直约束了创新人才的选拔。所有的学生仅依靠一个分数来决定未来,导致学生为分数而学,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使真正具有某方面能力、特长的学生被排斥在潜在人才的行列之外。

试论大学特色化发展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三、改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

  1.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根据《纲要》,应该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观念。首先,高校应该根据交叉学科、邻近学科等原则适当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面,应该重知识也重能力,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培养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其次,高校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检验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再次,要克服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要突破“用单一的教育模式来对待和约束不同的个体”。要在学校中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冒尖、重才爱才的良好环境,形成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严谨扎实的学术氛围。此外,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造,“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特长和学业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具备创新的基础素养,找到创新成功的最佳定位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