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8-20 05:22:0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讨


  论文摘要: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解决了双方的需求,文中介绍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含义以及类型,阐述了高技能型人才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探讨走适合教育特点的校企办学之路,总结了校企联合办学的特点及应当引起重视的环节。

  论文关键词:校企联合办学;办学类型;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稳步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多层次、多规格,有文化、有专业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人才,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面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建立校企间有效的合作机制,培养出符合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服务社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的同时,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的意义,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二是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成长周期,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挂钩,避免人才培养过程的盲目性,四是解决了束缚教学设备与生产现场应用同步的“瓶颈”。校企联合办学就是坚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双向参与,互利互惠,校企双赢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间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育——偏重基础理论,参加实践——注重动手能力,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方式。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学生既懂得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应用型学生。

  一、校企联合办学的几种主要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校企合作办教育的模式逐渐引入我国。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不断借鉴国外合作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多样、有中国特点的尝试,并衍生出了不同的形式,取得了初步成果。主要有“2+1”式、“订单”式、“工学交替”式等几种类型。
  1.“2+1”模式
  这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模式,其含义就是学生用两年的时间,在学校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再用一年的时间,到企业接受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现场教育和顶岗综合训练。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采用这种职教方式,为高等职业教育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黑龙江建职院是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为其他职业学校提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经验。然而,“2+1”不仅仅是两年与一年的简单叠加,重点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订单”模式
  这是由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与培养期限,由高职院校按照校企协议的约定,再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其最大特点是:用人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先下“订单”,学校根据“订单”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期满后再将合格的学生输送到企业。这种模式是一种定向培养,对就业渠道而言,这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模式。是一种为用人单位定向培养的方式。
  3.“工学交替”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一年分为多个时期,不同时期从事理论学习和到企业单位顶岗实践。不同学科,可以有不同的理论学习时期和工作时期。学生在学校理论学习和到企业实践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学生先到企业实践,了解生产流程和生产过程,然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或先在校理论学习,然后再到企业实践。学校和企业各完成育人的一半过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学习理论时是学生,在企业实践时是企业员工。这种模式,重点突出了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因而在企业实习、实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说,这种学习模式适合于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学生需要较长时间的实习,才能掌握生产实践技术的专长。但该模式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和解决,就是由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交替进行,理论学习有可能被中断或打乱,难以保持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课程组织困难。
  4.其他各具特色的模式
  由于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很多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方法。我院结合自身的特点,尝试着“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其主要过程是将部分课程移至实训教室,边讲、边看、边做,学生也可以走上讲台,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在学中干,干中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增加教师、学生、设备之间的互动。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对所学内容的认知度,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办学模式的特点

  校企联合办学一般有以下特点:第一,培养目标的应用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服务于第一线,能将设计、规划、业务决策转化为显示产品或服务的较高层次的技术型人才或智力技能操作型人才,学生走出校门就可以走上工作岗位。第二,专业设置的职业性。专业设置应当具有很强的市场观念,从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出发,凡是市场需求的专业就开办,否则就停办,十分重视专业的职业针对性与岗位的针对性。第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就是从某种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把这一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整合起来,将目前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新技术成果纳入课程计划,建立模块式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熟练掌握,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第四,教师队伍的“双师”性。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双师”型素质,既是讲师、教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工艺师等,“双师”型教师应占有一定比例。而非“双师”型教师也应当集多种能力于一身。突出特征包括育人主体与育人环境的双元特征,从育人主体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由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育人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再结合学校的优势,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从育人环境来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拥有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利用二者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同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在干中学、学中干,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人才的输入与输出通道更直接,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很有益处。因为校企联合办学的用人单位参与育人过程,能够直接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学业状况,也可以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考核,所以可以强化用工单位对毕业生的认知程度,实现企业需求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