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课程自主改革

时间:2023-03-03 18:33:4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高校课程自主改革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校自主改革的呼声很高,高校自主改革对高校的学术自由建设意义非凡。高校课程自主改革是高校自主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同高校应当根据自身风格特色制定切实有效的课程改革方案,通过高校的特色教育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自主改革;学术自由;特色教育
  
  一、高校课程自主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改革可以调动教育改革。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支点,是赋予高等学校充分的、实实在在的自主权,充分发挥愿意献身教育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使高校竞相发展自己的特色,培养各有特色和专长的学生。而高校课程自主改革是高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百花齐放
  不同高校对其课程的改革持不同意见。这是赋予高校课程改革自主权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的发展应当是充满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团体,可以各自发挥其特长,展现出一片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积极发展状态。高校缺乏自主权,就会导致一刀切的情况发生,各高校的特长得不到有效发挥。
  2.因地制宜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不同的高校承担着培养各式各样人才的重任。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以及不同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不同。课程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同高校在其课程目标指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组织方式的确立以及课程评价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需求。
  3.促进高校合理竞争
  为促进、鼓励高校合理竞争,国家可以进行宏观管理,并选择性地支持高校。促进自主办学,自主进行课程改革的的高校竞争。通过高校间的竞争,出现特色办学、特色人才。若行政管理机构不充分发挥学校自主性、学校不充分发挥老师自主性,老师也就不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国家培养出来的中小学和大学毕业生,相对西方国家的同龄人,常常显得思想和行为比较幼稚。其根源,是因为其本来应该是自主、对自身负责的,却习惯性地依赖和仰仗老师和家长,造成我们的学生幼稚化。高校缺乏自主权,不仅使他们失去一些应该发现的特色和拔尖人才,而且实际上导致我们教育的幼稚化。

  二、高校课程改革中自主性的发挥

  1.在课程政策制定方面,高校应当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就我国而言,我国高校在教材选用上享有的自主权很少,大部分高校不能自主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材,教材基本上都是由国家统一编订的,这对高校自由发展不利。高校教师受教材的限制,也只能照本宣科,如此这样就很难与地方或校本实际结合起来。在课程改革中不仅要强化课程实施者的学术自主权,也要尊重受教育者对课程的自由选择权,这样就可以促使我国课改步入均权化。这样,不同学生可以在均等的机会中得到平等对待,教育公平的目的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在制定课改政策方案时,大学学者也可加入决策圈,新知识领域的专家可借助他们的权威将这些学科纳入课程。课程政策制定就是要求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与开发的体现
  (1)高校课程内容的选择主体的多样化。以往高校的课程制定、课程内容选择等方面都是由国家或少数机构决定的。高校课程内容的自主选择的主体应该要多样化。决定课程内容的不仅要包括教育专家,还要包括高校教师,甚至学生。尤其要重视高校教师对课程内容开发的重要性。教师的工作获得尊重与生命力,增强了教师的专业自信心和课程改革的责任感,能充分调动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高校课程改革真正达到日新月异与丰富多彩。鼓励教师进行课程开发,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内容即是其研究内容。不同高校教师对学术问题的研究角度不同,研究成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各个高校学生所接受的课程教育也各有不同。课程内容自主开发能够促进高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呈现多样性,各个学校的学生特色鲜明,有利于特色人才的培养。
  (2)综合课程的开发。综合课程是针对高等教育中分科过细、专业过窄而致学科与学科相割裂、课程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课程与学习者相分离的弊端,以形成学生的复合性、技能性、创新性知识结构为目标而系统设计与协调整合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中各组成要素的一系列动态优化的过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淡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使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经验联系更紧密;其次,增强了各学科在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方面的联系。因而可以看出,综合课程是整合的课程。它把那些原本就具有内在联系而又被人为割裂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体的课程模式。这种新的课程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认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一定作用。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不断优化完善旧的课程体系。另外,我们在积极吸收外国课程政策改革经验的时候,还要保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保守与开放之间,达到对中、外、古、今的综合运用。


  (3)高校对自身隐性课程的开发。隐性课程重视的是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曾深刻指出,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正规课程,还学到了与正规课程不同的东西。学校是一个独特有序的教学场所,学生除了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以外,还要从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学习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并以此促进人性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因此,要把隐性课程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之中,优化课程结构。隐性课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术性发展性目标教育。隐性课程有可能是学术性的也有可能是非学术性的。有些隐性课程是学术性的,例如潜移默化地学会某种知识、学术观点、学术态度、学科探究方式等。也有些隐性课程是非学术性的,如隐含于班级和学校中的行为规范、人际交往方式等。在隐性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教育情境。重视学生情感教育,建立起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从而不断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发展。隐性课程的研究特别指出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同学校有其不同的风格,其教师群落也具有其自身特色。因而高校要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使该校教师群落所具有的特色不断得到优化。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行为和价值观时刻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格修养,举止行为都应当为学生做出榜样。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教师形象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对高校教育特色有重要影响。
  3.课程实施的自主性体现
  课程改革往往忽视对教学的改革,改革过多关注课程内容,而不是教学方式。课程与教学缺少整合。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是落实课程改革的手段。在课程改革中要自主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间教室的教法,在更为广阔的具体的实践中,用更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方式的改变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不同,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教师采用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则采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有些则效仿国外较自由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达到教学目标。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因而,高校应该鼓励教师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切忌统一模式。因此,高校教学方式应当多元化、灵活化。多元化是现代高校规模扩张,新专业、新课程涌现趋势的必然,也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真正得以实现的必然。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改革除了应该把目光放在对传统教学的修正与现代教学法的创新之外,更应该积极地探索其他各种方法,从而真正丰富我国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我国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在教学法上的实际需求。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法,让课堂更加充满效率,更有效果,让我们培养的人才真正适应时代的需要。
  4.改善旧的“目标性”课程评价体系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大多对课程的评价都采用目标评价方法,只是将课程目标与课程教学结果简单对比。显然这种课程评价方式存在很多弊端,高校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应当关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比较课程实际表现与目标之间的差异。在以往的课程评价中,注重对教师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在以后的课程评价中,教师与学生都应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师生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所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就成为主体取向评价的基本特征。毫无疑问,主体取向评价体现了课程评价的时代精神。高校课程改革中,要根据学校自身教学以及课程设置的特点来进行课程评价。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高校课程评价体系。

  三、总结

  21世纪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作为人类科学知识的汇集地,对于推进人文以及科技水平发展责无旁贷。因而大学体制必须有利于知识创新人才的成长,课程作为大学大学教学内容载体,高校对其课程自主改革势在必行。自由学术是大学的灵魂,而学术自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校的自由。治大国若烹小鲜,烹制小菜的时候,用最简单的调味去烹饪,菜品往往清新自然。如果一道小菜,在制作的过程中什么调料都加,那这道菜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清香。治大学也是一样。外界无需过多干涉,这兴许就是近来倡导高校自主办学的初衷。英国牛津、剑桥的博雅之风,德国柏林、海德堡的研究之气,美国哈佛、耶鲁的引领潮流,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激荡灵魂的“高师精神”,世界名校无不有自己的优秀传统与特色。大学特色是无形的围墙,感染局中人,吸引局外人。高校课程自主改革能够使高校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定方面享有更多的灵活自主权,这有助于高校自身学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在高校内部,校方也要给予院系充分的自主权,充分调动院系的主观能动性。撬动高校自主这个支点后,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高等院校的自主发展,而且也将带动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在高校强调各自特色后,中小学就不会追求单一标准,从而调动中小学发现和发展自己特色的积极性。在高校没有自主权的情况下,单色的高校决定了千篇一律的中小学。因而可以看出,高校自主改革牵动着整个教育改革,其重要性也可想而知。高校的发展必须以加强学术的自主性和课程的综合化为充要条件。高校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化和自主化是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才结构变化趋势的。
  目前,在科技高度发达、知识迅速增长的时期,我国面临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时代发展的要求,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我们应通过高校体制改革逐渐加大学校的自主权,促进高校课程改革的自主化、综合化发展。打通本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加快课程内容的更新,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增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课程自主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地否定学校现存的课程体系,而是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既要适应国际潮流的变化,又要坚持我们自己的课程优良传统,在保守与开放之间完成我国大学课程自主化改革,以便高校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特色人才。

上一页  [1] [2] 

【试论高校课程自主改革】相关文章:

高校体育专业足球课程改革分析论文08-23

试论高校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改革创新06-11

试论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的制约因素论文05-11

试论潜在课程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06-1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4-30

高校英语语音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05-12

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考06-06

试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08-21

论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