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探究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12-02 04:28:1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探究及应对措施

  论文摘要:随着博士教育规模的迅速增长,如何提高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博士生教育中的关键问题,而近年来出现的高校博士生不能按期毕业的情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主动与被动、合理与不合理等多个层面分析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博士培养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给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试论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探究及应对措施

  论文关键词:博士;学制;延期毕业;应对措施

  作为学历教育的象牙塔尖,博士生的培养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也反映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的水平。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2009年,全国在读博士生24.63万名,2010年,全国博士招生计划为6.2万人。由于博士生规模的快速增长与物质和学术资源的配备未能同步进行,一些大学和一些专业的博士培养质量明显地受到影响。在由博士生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中,大量博士不能按期毕业的情况逐渐引起了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博士生不能按期毕业呢,是学校、导师、学生,还是当前的博士生培养制度?本文针对博士毕业延期问题,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博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而各个高校往往会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实行3年以上的弹性学制,具体毕业时间上限各不相同。在国内,博士延期毕业似乎已很普遍,而在国外,学习时间在5~8年的也属于正常情况。一方面学校为了保证博士生毕业论文的水平,提高了毕业的门槛,博士导师也加大了博士论文的审核力度,来把好第一把关。如果在外界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对于那些因为自身原因未能达到毕业标准的学生,适当延期属于合理情况;而对于优秀的学生,如果能在科研工作的关键时期适当延期毕业,就很有可能使论据更充分,结论更可信,发表更高质量的论文,这自然是导师学生都希望的结果。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促使博士延期毕业,这给学生身心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也给博士生教育的正常发展带来阻力。延期有些情况是出于学生的主观愿望,但更多的是面对制度的被动选择,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究博士延期毕业可能存在的原因。

  1.主动的合理因素——学术发展与获得理想工作的需要

  某些学生为了获得高标准的学术成果,会主动提出延期毕业(如冲击全国百篇优博论文),当然导师也非常愿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另外,由于大量博士毕业进入社会,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过硬的科研成果基础也是竞争的有利条件,适当延期积累成果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一个选择。

  2.被动的合理因素

  (1)学校设定的博士毕业门槛较高,学生难以在规定学制内达到要求。一般高校对博士生毕业要求的论文数量与质量都有严格的硬性规定,重点高校更是如此。如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质量上要求至少有一篇论文列入SCI或EI或CSSCI等索引的学术刊物,数量上要求至少为2篇(分别为SCI或EI或CSSCI等索引的学术刊物文章和其他学术核心期刊文章),只有满足以上量化指标后,导师才会考虑是否安排博士生进入答辩程序。随着高校博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对博士论文的审批更加严格,论文达不到标准的学生只能选择延期。

  (2)导师对博士生答辩的要求高于学校,博士生需要取得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考虑到学科间的差异,学校制定了不同的毕业量化指标(如不同学科领域重要期刊的认定),而针对同一学科和专业,毕业标准往往由于导师的情况不同而相差较大。有的导师科研项目较多,学术交流频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这都给学生提供了高水平论文研究机会,但同时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往往不仅要求一定数量的SCI论文,同时也要求满足一定的影响因子,部分学生为取得规定的成果只能延期并付出更大的努力。

  (3)某些研究领域的特殊性影响了就读时间。某些领域科研周期较长,例如生态学、气象学等领域均需要较长的实验周期,并且这些学科的研究相对辛苦,野外作业往往是家常便饭。而有的领域尽管周期不长,但若深入研究较为困难,出一些好成果也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

  (4)由于健康、出国等原因造成的延期。有些学生在博士就读期间患病,而治疗和修养必然会耽误一些时间。此外,在职博士生因工作需要(如外调、援疆等)暂停博士学习,或中途出国学习、出差也是造成延期的原因之一。

  3.主动的不合理因素

  (1)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存在“入学即毕业”的错误思想。部分学生对主体地位认识不够,轻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觉得考上了就意味着拿到了毕业证,以至于投入研究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当导师严格以研究成果作为毕业的准绳时,不努力的学生自然会面临毕业延期的境地。

  (2)学生频繁更改研究方向。中途频繁更换课题方向往往会给博士研究工作带来较大影响,有的学生缺少专研精神,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而换为其他方向后还是坚持不了多久,反反复复,走了许多弯路,浪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3)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不足。部分博士生在本科甚至硕士期间习惯于在导师的指导下工作,不能积极思考科学问题,主动探索解决方法,以致在博士研究方向上进展缓慢。

  4.被动的不合理因素

  (1)部分导师专业水平较差,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随着博士生队伍的扩大,导师队伍也有了大规模的增加,其中部分导师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水平有限,责任心不强,和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这给学生指导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学生长期没有聚焦研究方向,走了不少弯路,进而影响毕业答辩。

  (2)导师为获得连续稳定的科研成果而限制学生投稿。部分应用类博士生在课题研究中往往会起到骨干的作用,而在项目关键时期选择毕业,势必对项目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此时导师往往希望课题达到阶段性突破或找到合适的替代者后,再考虑其答辩事宜。项目进行期间即使学生有论文找导师修改,导师也会找理由迟迟不予答复。而对于理论型博士生,发表高档次论文是最主要的任务,尽管已完成学校和导师答辩的基本要求,但考虑到在投稿件的后续加工,导师还是希望学生能多留些时间,如学生能再多出些好成果,导师更是求之不得。

  (3)导师的无关课题占用学生研究时间,使其成为自己的廉价劳动力。部分导师专业水平较低,科研项目与经费较少,不仅不能给学生提供理想的科研环境,反而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学生长期从事与本专业方向无关的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无法专心去做实验、看文献、撰写论文。

  

  二、避免博士不合理延期毕业的应对措施   由于科研具有不确定性,任何限制时间的科研活动都是不合理的,考虑到各学科的差异性,目前采取的博士生学制时间的弹性制也是有效可行的。通过对博士延期毕业原因的分析可知,出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适当延期是合理的,而对于其他不合理因素,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避免或缓解,下面将从学校、导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1.学校层面的措施

  (1)入学前做好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工作。导师要求严格,而学生毕业心切,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入学前学生对导师的了解不够造成的,学校相关部门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导师的客观信息,如项目经费、发表论文、学术交流合作、学术影响力、毕业标准与年限等等,这样学生就能结合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了。其实上述导师的基本信息大都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或导师主页获得,也可以通过该导师的同事或学生了解更详细的情况。信息的公开会使得学生都去报考成果多名气大的导师,这似乎对其他导师不利,其实这样反而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作用,促使部分导师改进培养方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和指导学生上,从而提高博士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2)整体提高博士生的待遇。尽管博士生待遇已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相对于在职的工作人员,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国内高校一般在博士三年后停止补助的发放,这给延期博士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如果博士生三年后的待遇问题由导师解决,并将待遇提高到与在职工作人员相当时,导师自然就会考虑博士生培养的成本问题,为了让博士生多工作而尽量延期其答辩的问题将会有所缓解。同时,随着待遇的提高,博士生对在课题组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也不会过于抵触,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会有国外的博士生对延期毕业反应较小、甚至有主动申请延期的情况发生。

  (3)采用多指标的考核方式,完善各类奖助学金制度。应用型博士生往往会根据课题需要频繁到现场调试和调研,以致看文献写论文的时间相对减少,而毕业标准目前主要是以学术论文为标尺,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的进度。为此,学校可考虑引入多指标的考核机制,论文、专利、奖励、项目等科研成果均可作为量化指标,具体量化标准可由学校(学院)学位委员会评定。同时,细化现有的补助条例,加大除论文以外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以鼓励学生在各方向的均衡发展。以上的制度改革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专业优势的培养,发挥学生从事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科研效率。

  (4)在导师的考核体系中引入学生延期毕业指标。当博士生就读超过3年并已达到学校和导师的毕业要求时,如选择延期则由学生提出申请,导师签字,并由导师解决学生待遇问题。为体现延期的必要性,可引入延期指标P,并有P=t/s,其中t为延期时间,s为综合后的学术成果积分,根据学科与团队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t和s,当P过大时,表明导师培养方式有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延期指标的引入,同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导师通过延期毕业来占有学生劳动成果的情况。

  2.导师层面的措施

  (1)认真做好指导工作。导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因材施教,以期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跟踪学生进展情况,有针对性给予指导。

  (2)努力为学生营造理想的科研环境。积极申请高级别科研项目,营造理想的软硬件科研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如参加国际会议、到国际科研机构访问学习等),为博士生开展高水平论文研究和对外交流提供机会,开阔学术视野。

  (3)提到自身专业水平。导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捕捉学术最新动态,并鼓励学生探索新领域,尝试新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妥善处理学生延期问题。如学生因为未达到标准而延期,导师要针对学生不足及时给予帮助;如学生已达到毕业标准,是否延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并提供必要的条件,解决其后顾之忧。

  (5)建立合理的学术积分制度。学生达到学校博士毕业标准后,如要获得博士学位,还要得到导师的肯定。为体现公平公开的博士培养原则,导师可根据团队具体情况建立学术积分制度,作为量化博士生参加答辩的依据。其中可依靠的标准有发表论文级别、影响因子、他引率、作者署名权重等(这只针对以论文为主的理论型博士生,对于应用型博士生还要考虑其他科研成果积分)。

  3.学生层面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竞争意识。科研的道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博士之路也并不平坦,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以往“入学即毕业”的思想只能将其带入毕业延期的困境。同时,只有在博士期间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才更利于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大展宏图。

  (2)报考前全面了解预选导师及其团队的情况。考博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预选导师的个人信息,以及所在团队的学术环境和潜力,这样可以为自己选择到一个志向相投的导师。师生间兴趣是否相投,关系是否融洽,是博士生活愉快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选择导师也不能仅仅依据其名气和团队实力的大小,更多要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

  三、结论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仅体现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达水平。之所以出现博士学制的弹性处理机制,正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博士的专业水平,对于合理的适当延期情况,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和理解。同样,对于不合理的延期情况,要抓住问题关键所在,从学校、导师、学生等多层面加以解决和缓解。


【试论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探究及应对措施】相关文章:

试论检察机关如何应对新刑诉法的挑战08-29

浅谈医疗设备的故障规律及应对措施08-04

浅析船舶投资风险及应对措施论文08-27

高校本科教材选用措施的探究08-20

试论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分析及措施08-08

试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的几点思考08-23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及引导策略04-26

试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加强措施05-01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04-23

高校的教学管理现存问题与应对措施分论文04-26